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1: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现代教育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种种平淡的、静态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快速、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势,把握其原则,避免其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重要作用;误区;更高要求;插翅添翼
信息技术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我执教《一面五星红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6课)时,是这样导入课题的。
师:2006年3月26日,吉林省长春市共公关系学校,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这是所有在场的2000多人为一个8岁小女孩欣月精心组织的一次骗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这则报道。
(播放视频)
师:看了报道,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生1:我太感动了,当嘹亮的《国歌》响起的时候,我看见小欣月举起了右手,她是多么热爱祖国。
生2:每周星期一学校都举行升旗仪式,我觉得很平常,看了这则报道,我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激动,以后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我一定要严肃认真。
生3: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以后也要像小欣月一样热爱国旗。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近《一面五星红旗》(板书课题),去感受一名中国留学生与五星红旗的感人故事。
在我教《鸟的天堂》这一课,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1:38: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过程中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在整合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极少言语,缺少必要的引导;或者老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体现自主学习的装饰,当学生坐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时,教师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侃侃而谈,此时多媒体电脑就成了投影仪,只是放放图片与课件而已。这样做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更使得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要想把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中,对教师素质、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一)、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斯大林)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理论等相关知识应该有基本的了解,必须站在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战略高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组织实用、高效的课程素材,使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生动,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二)、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必须懂得灵活处理教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的授课艺术修养。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完美整合,使多媒体教学课显得更加精彩纷呈,活泼高效。
(四)、掌握独立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本领。
教师必须能够独立制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作品,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应用自如。
(五)、加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活动。
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听、练、查结合;同时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点拨,力求做到“精讲、善导”,达到“激趣、引思”,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我县普及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我努力实践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发展上的“小学科,有作为”到“小学科,大作为”的转变。在信息技术教学这条曲折道路上撷取着一朵朵平凡而可爱的小花,尽情欣赏着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过程中的沿途旖旎风光!我相信,在“课堂小语文,语文大天地。”中,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虽然身处课堂小天地,却在学习天地大语文”的奇妙与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如教师节前,我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篇作文比较好写,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或者写一些司空见惯的补课呀看病呀这类题材。为此,安排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剪辑的影视资料《山村教师》《烛光里的妈妈》《一个也不能少》等,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老师平时对他们关爱的细节也都一一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教学效果,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的过程中,我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不能被其“迷人眼”。
第一, 过分依赖多媒体。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对文本的涵咏玩索,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例如:有个语文教师讲剧本《半截蜡烛》一课时,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放映剪接的影视资料,意在使学生对剧本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剧本的特点以及人物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大量的图片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教和学的重点,把语文课上成了电影艺术课。所以,语文学科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应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学生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学习的课堂工具。我们要防止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角色的错位,无法分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到底以谁为主的问题,防止产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学习并举或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语文学科的学习为辅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学科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特点的缺失。
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及积累。所以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却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口语交际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1:38:07 | 只看该作者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审美能力。语文不仅仅是文化的语文,更是科学的、美妙的语文。它不仅拥有鲜活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更具备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人说:语文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这无不昭示着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把语文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雷雨》运用课件再现雷雨倾盆而下的情景,逼真的声响效果再现惊天动地的雷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教学《黄山奇松》,运用课件展示让学生领略迎客松之遒劲,劲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给学生带来奇妙的感受。
2、想像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知识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进行写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在教学《桂林山水》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凭借美妙的旋律想象“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写出自己游桂林的感受。也可以选择播放一段沉重的音乐,让学生凭借沉重的音乐想像“若桂林山水遭到环境污染”的景象,写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大胆的设计,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想像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3、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例如上《一个村庄的故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示村庄的美丽景象和遭到补破坏后颓废的景象,让学生对比画面,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小村庄给我们留下的启示,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发布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几乎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我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查阅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历史,找寻圆明园被烧毁时的情景片。让学生收集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略国签订的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同时还收集了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当学生看到收集的中国沧桑岁月资料,他们难过,气愤;为中国成就而骄傲。此时学生学课文就简单、透彻了。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强盛。
五、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1:38:03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点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百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居其所感,守其所唯”的目的。因此,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画面,设置一些与内容音乐,提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伊始,我应用多媒体演示一幅人来人往的“桥”的图画,并设问“你是怎么理解桥的,又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启发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待读懂课文之后,让学生把通过读课文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课前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很容易理解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爱心桥、是血脉桥、是亲情桥、是生命的火种得以继续燃烧的桥。
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丰富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教学时通过应用多媒体展示地震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在地震中仍然坚持手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通过多媒体播放《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朗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李博士这紧张、辛劳的一天的背后是一颗多么伟大的爱心。
我在执教《桥》(人教版第十册第16课)时,运用播放洪水的录像使学生亲自体验洪水的可怕,体会情况的危急,突破党支部书记为了全村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始终保持像山一样的沉着冷静和献身精神之重难点。又运用自制课件演示党支部书记从开始到最后和儿子都牺牲的全过程让学生清楚明白课题《桥》不是平时的桥,而是架起党员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架起村民从死亡到生存的生命桥。利用悲凉的《二泉映月》音乐激发学生对老党支部书记和他儿子的怀念,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学会无私奉献和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6: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