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8.4 “电与热”说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4 10:27
标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8.4 “电与热”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8.4 “电与热”说课稿
8.4 “电与热”说课稿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知识的重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我把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电流的热效应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教师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体验搬到课堂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将有所提高。此外,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热的功率跟什么有关,这个本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如果要学生提出来,简直太难了,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实验演示。当然教师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启发和引导。
3.谈话教学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
1.主动探究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电导体发热功率跟电阻关系,我在这里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电流相等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探究过程涉及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3.理论联系实际
在通过理论推导出“在电流相同时,发热功率跟导体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后,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例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五.板书
§8.4电和热
1.电流地热效应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I、R、t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在I和t相同时,R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R和I相同时,t越长,导体发热越多
在t一定,R相同的情况下,I越大,发热越多
3.焦耳定律:Q=I2Rt
4.热功率 P=I2R
5.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4 10:27
教学内容:《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
电与热是对第八章中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本节的主体内容是焦耳定律的得出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四.根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的发热现象,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思想和转换思想的意识。
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时间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跟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器材准备:学生电源、粗细和长度相同的电炉丝和铜丝、手油、导线、火柴、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其它器材学生自备。
六、教学流程是以学案的方式来体现
(一)学习任务:就是前面的教学目标,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知识点回顾:
1.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
2.关于电流热效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关于生活中学生如何提高电热的问题。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三)探究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可知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因此本节重点探究在电热与导体电阻关系。
1.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根据使用电炉子的时候发现当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这一现象。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问题的层次性,意图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猜想与假设: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做出猜想与假设,意图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设计实验:每组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学案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如:学生猜想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有关的时候,学案的问题是在探究实验中你保证什么不变?你是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的?你是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的?
设计问题的目的:明确学生实验思路,培养了学生控制变量和转换思想的意识。
4.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注意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5.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知识的程度和实验器材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得出Q=I2Rt这一定量的关系,只能定性的得出电流增大、电阻增大、时间增大时,电热也增大的关系。因此我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直接说明在1840年焦耳已经发现了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定量关系,给出具体的关系式Q=I2Rt。并练习关系式中各字母代表什么意义及其单位问题。(意图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与小结:
1.学生参照学习任务进行自查,找出学习中的漏洞。教师检查。
2.(学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进电路中,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学生交流与讨论、回答)(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并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3.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反馈:
①考查学生对Q=I2Rt公式中各物理量和单位问题。
②考查实验:出一个表格题,在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电热与导体电阻成正比;在电阻和时间相同时,电热与导体中电流的2次方成正比。
(设计意图是从定量的关系上考查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六.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焦耳定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