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6.3《电阻》说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24 09:32
标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6.3《电阻》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6.3《电阻》说课稿
6.3《电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4.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只、若干导线、电源、开关一只、固定有若干金属导线的电阻板、废灯管灯丝、酒精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观察生活并从中提出科学问题、分析、猜想和假设等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法、学法
按照问题为线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电流?什么原因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为什么电荷不会因为电压的原因越走越快,形成无限大的电流?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演示实验,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当水从一定高度流下来时,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水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水流,请同学们再猜想一下,造成两次通过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开展科学探究 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提出新的猜想。为此,老师提示大家观察实验台上的电阻板并进行讨论,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散思维,再借助聚合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为下一步的猜想和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之后,通过播放动画,和水流对比,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做出更加合理的猜想。
根据新课程“让学生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的要求,我将班级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大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个猜想。每一大组中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投影提示:设计实验应考虑的内容。各小组根据要求进行探讨,设计实验,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在这个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准确使用,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再用投影模拟自由电荷通过导体时情形,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补充: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问: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电阻怎么变?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5.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后,找同学讲本节课知识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上学到了什么?(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牢固掌握本节课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概括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导体的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字母R表示
单位: 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
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等
换算关系:1 MΩ=1000 kΩ=1000000Ω
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六、课堂拓展:
介绍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