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先课改的看法——新课改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20 21:54
标题:
关于先课改的看法——新课改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于先课改的看法——新课改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使我们的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关键词】观念;平等;互动;主动意识;个性发展
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人才的培养,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而音乐教育对于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代中国人生命质量的伟大工程。新课程是一种理想,是一幅蓝图,更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实践过程。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在音乐新课程中,我们看到学生惊喜而期盼的眼神,教师美丽而灿烂的微笑。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过程,还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而面对新课标,教师应该如何转变呢?
一、 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工作上。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单纯追求科学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转变;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过程方面转变;从注重智商向注重情商方面转变;从注重教学技术向注重教学艺术方面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使我们的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 音乐教师的趋势发展
(一)建立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新式教育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心中,音乐课应该是一堂轻松活泼、身心获得充分愉悦的课,如果课堂上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是一大堆毫无幽默可言的教科书式的语言,那么,音乐的魅力又如何展现?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又何存?新课标下的音乐课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其实在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对学生来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在不经意间你就改变了一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因此,现代音乐教学中师生的频繁互动也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应用。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20 21:54
(二)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与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也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等于放任自流,须有严格的管理和善意的批评,并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宽中有严,宽严得体。
要做到既要严又要宽,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针对学生差异,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针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尽力捕捉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智慧的火花,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即因材施教;其次,师生要相互交流。教师不仅是活动的操纵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例如,我在教授节拍及其强弱规律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接受,首先自己跟着音乐用篮球作辅助,强拍把球拍下去,弱拍把球接住,并与学生一起“玩球”,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学生个个很高兴地配合,一段音乐结束,学生在游戏中很轻松地理解了节拍的强弱规律。
三、“活而不乱”的音乐课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听之任之。在音乐课上,老师对学生既要做到放得开,又要做到收得拢,也就是收放自如。“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要解放学生的身心,尊重学生思维成果,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多种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在肯定其合理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和方向,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教师不负责任,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要求,往往会使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唱中学,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以鼓励为主,选择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自由发挥,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
四、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指挥棒”变为“指引棒”。
在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单纯以教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则重视通过音乐课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为培养学生喜欢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几乎没有兴趣。我就问学生:你们想要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课本上的歌太难听了,我们喜欢流行音乐,我们需要与我们没有距离的音乐。学生的回答让我汗颜。学生对流行音乐及歌星的生活琐事耳熟能详,对音乐课本里的知识体系却丝毫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理念视为根本。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古板形象,用心去观察他们,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探索美妙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呆板的先生,学生也不再是没有思想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内容。相反,教师能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更好地、积极地参与进来,愉悦地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都会成为课堂的创造者与开拓者。《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如果通过义务教育连个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否认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了,最初的“指引棒”也变成了泡影。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之初就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们的最爱,引领他们进入美妙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1-20 21:54
五、 创造丰富的环境,从单一的教学向多媒体转变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工具、手段来展开的。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媒体教学已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仔细地分析教材内容,针对其特点,更要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求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以摆脱过去“一架钢琴,一本课本”的古板教学。比如在学唱歌曲《龙的传人》时,我选取了大量有关龙的精彩图片,与歌曲同步播放。当屏幕上出现了多种气势雄伟的中国图腾--龙的画面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自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通过观看各种不同时期龙的图片(配以文字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从而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欣赏曲目--《奥林匹克号角》,在收集了众多的资料后,我制作了教学课件,随着《奥林匹克号角》激越、振奋的号角声出现,这时以文字加图像的形式,让学生浏览了历届奥运会的精彩画面,也让学生深刻的领悟了作品内涵。对于乐曲结构,学生并不清楚,如何使枯燥的理论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是欣赏的重点,所以我在备课时把乐曲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配以简谱并让学生辨别其音色,并大概讲解奥运会的由来、历史,让学生在激越、振奋的号角声中理解了曲式结构,也鼓舞了学生积极进取。在这样的气氛中,不仅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形象,也达到了本节课音乐教育的目的。
六、 加强音乐课程的综合化与生活化
音乐课程综合化和生活化拓展是新课程提出的新领域。音乐课程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融合其他艺术课程或艺术课程的其他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因此,要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还应在以音乐为本的基础上,加强与文学、美术、舞蹈、体育、历史等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如在欣赏《故乡的云》时,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训练学生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音乐与朗诵相结合,可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更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与绘画的密切联系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介绍京剧时,结合美术作品中的京剧脸谱来欣赏,在视觉上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如此相近。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这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美妙的音乐。在原先音乐教学中,由于过多刻板的灌输理论知识,从而忽视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因此不能深深地感悟到音乐的人文内涵,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音乐教学当中重视发展音乐与文化的结合。将音乐当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适宜地穿插到教学当中,这样不仅拓展了音乐课本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
有人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对我们也有启发: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音乐“优质课”,应该是“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