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9-10-22 08:47
标题:
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 吴尚彬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注意运用欣赏学生的原则,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全体“因材施赏”。
[关键词]:赏识;因材施教
欣赏别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根据这一原理,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注意运用欣赏,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德。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提高综合素质.
一、面向每个学生,“因材施赏”?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综合的发展。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提高。布卢姆认为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把这些原理运用到欣赏学生中也就要求我们教师欣赏每一位学生,并且要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套用一下就是“因材施赏”。?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获得优秀的成绩或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认可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某门学科成绩一般,兴趣不太大,但是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测验或某次提问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了成功的体验,常常会像换了个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仅后进生要当众表扬,就是中等生和好学生也需要教师在同学面前予以肯定,这种欲望甚至比后进生来得更加强烈。《中国教育报》曾刊出了戴嵩松回忆30多年前受到“一次意外表扬”引发了她一生对自然科学的偏爱。事情是说:上五年级时,她生病住了20多天的医院,病愈回校上课的第一天,恰巧碰上自然课小测验,由于她一堂课也没有上过,自然考不好,只考了50分,晨读课上新来的班主任讲评自然测验情况。戴嵩松同学是在一节课也没有上的情况下参加考试,居然能答对一半,这非常不简单,我提出来给予表扬。同学们也给予热烈的掌声。也就是这次意外的表扬,使她以后对自然科学格外偏爱。因此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9-10-22 08:47
1.运用期望动机理论,放低起点?
学习心理学家提出了这种期望动机理论: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对成功价值的评估。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获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与他对成功价值大小的评估的乘积。其中有一项大,就会影响到学生动机强;如果其中有一项小,也会影响到动机弱;如果其中有一项零,他认为没有学好的可能性,或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可能是零。提高学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过引导得法与降低难度,成功价值的评估,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说穿了,学生均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后进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现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扬,多给学生戴高帽。?
运用学习成就动机的理论,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低起点,选好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评价分层?
首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目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其次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原则,运用前瞻性和鼓励性原则,肯定学生的一切结论是鼓励性评价原则的核心。美国一位小学老师的评语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赞赏每一位学生。一位美国老师问一个小学生:5+4=?当一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8时,那位老师真诚的赞赏语震撼我们平时严格要求的老师: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很好”赞扬了这个学生的大胆;“很接近”鼓励了这个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谁还有不同意见吗”把这个小男孩的结论和正确的结论以平等的评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争取数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目前心理学的发展现状看,它还远远跟不上实践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说本书的内容了。弗洛伊德企图从病态的人入手、马斯洛企图从俊才入手来研究普通人的心理,但是距真正的解决还有很多路要走。本书以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整体论和主体论的认识方法,采用实验与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以统计学的观点来扩大科学的界定,对以往成果作了整理和补充,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作者发现学生的习得与练习量不成线性关系,它有一个突然变得快速的“拐点”(数学术语,意为转折点),“拐点”的成因及如何预知,当练习量再增大时,又会出现难以提高的“高原区”,如何突破它,这是一个涉及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要从教师可操作的层面上去揭示它,研究是不足的。再如,世界各国都重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对情感发展的序和“需要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所知甚少,远没有达到可以指导教师工作的水平。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09-10-22 08:47
二、运用“期望心理”,给学生以被赏识的希望?
运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情感。心理学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根据这一点,教师在迎接每一届新同学时应真诚地期望:大家都经受过了无数次的小考和中考,现在,都成了优胜者,勇敢地坐在这里,今天的学习,对你们来说一定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就是完美的。所以希望也相信大家能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让学生有了对自己终生的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尊重两个方面;最高一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们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尊重和认可。“完美”只要尽心,不但给了每一位学生自信,还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了追求的精神动力。
这样的期望演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们都尽了自己的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因而往往也能够变成现实。?
期望往往能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师。真诚的期望会转变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使教师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找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即使有时会有学生对教师的误解和委屈,仍应以宽厚的期望化解:每一个人真的是大海,美丽得有时很难让人理解。学生会觉得这是个对他们充满信心的教师,他们会努力做个最好的自己,一下子就亲近了他们的老师。?
一位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期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而这种充满师生情的关系会因为和谐交融而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激起学习的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教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贯彻赏识为主的教学原则,注意应用欣赏,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因材施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