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认识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难点是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类的特征 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关于名字中有“鱼”的水中动物 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名称中都有“鱼”字,如甲鱼、娃娃鱼、章鱼和鲨鱼等,但是它们并不都属于鱼类。鲨鱼拥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属于两栖动物;章鱼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 关于“鳃” 汉字“鳃”是鱼字旁,似乎表明只有鱼才有鳃。实际上鳃并不是鱼类所特有的,许多水生动物都用鳃呼吸,如庞大的软体动物群,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低等脊索动物(如海鞘、文昌鱼),还有两栖类的幼体,当然最完善的还是鱼类的鳃。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鱼的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多而细的鳃丝构成。当鱼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关于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之前,许多同学都会认为鱼游泳的器官是鳍,因为平时鱼鳍的摆动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会发现即使将所有鱼鳍都捆扎束缚住,鱼仍然可以游动,只是不能正常游动,会出现身体不平衡、不能转弯等情况,这说明各种鳍只是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只有极少数鱼,如海马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在做实验时,要注意爱护实验动物,同时可以尝试用模拟实验来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是将模拟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但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拟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知识闯关 1.草鱼是一种味美可口的淡水鱼。下列有关草鱼的特征中,属于鱼类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呈长梭形;B.身体内有鳔; C.体内有脊柱; D.有鳍,用鳃呼吸。答〔 〕 2.下面三种水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 A.都有脊柱;B.都用鳍游泳; 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D.都没有脊柱。答〔 〕 3.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 A.海蜇;B.虾; C.螃蟹;D.海马。答〔 〕 4.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鱼鳍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B.鱼鳍有奇鳍和偶鳍之分; 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进行; 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答〔 〕 5.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D.鱼有鳞片。答〔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 ) (2)水中生活的动物既有无脊椎动物,也有脊椎动物。( ) (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用贝壳保护身体。( ) 7.暑假里,小刚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去水族馆参观。他们在水族馆中观察并记录了下面这些动物,请尝试将这些水生动物进行归类,并简单说明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海葵;②章鱼;③扇贝;④中华鲟;⑤鲨鱼;⑥对虾;⑦水母;⑧螃蟹。
8.右图是一种常见的金鱼。金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金鱼的体形有利于在时减少。 (2)体表覆盖,有 作用。皮肤能分泌,有利于。 (3)金鱼用呼吸,金鱼的 有协助 和维持身体的作用。 探究乐园 1.小李、小王、小张三位同学都很喜欢金鱼。他们一起去鱼市各买了几条金鱼,并比赛看谁能把鱼养得最好。小李回家后,特意把金鱼放在凉开水中,因为他觉得水烧开后,水中有些致病物质会被去除,这样有利于金鱼的生存;小王则把金鱼放在已经晒过一段时间的自来水中;小张直接把金鱼放在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中。请你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推测,在其他生存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 (1)小李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 (2)小王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 (3)小张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 2. 2005年11月1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爆炸的车间距离松花江只有数百米,有害物硝基苯进入松花江,使松花江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四天。请阅读下面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松花江的苯类污染物,总量在100 t左右。苯类污染物是高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有害物质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且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沉淀积聚,并顺水流入其他江河。 中国松花江受严重化学污染的事故,上升为国际事件。松花江吉林段流出的污水团经过哈尔滨市700公里后,将汇入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黑龙江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150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1)硝基苯污染松花江后会对松花江里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影响? (2)硝基苯污染江河后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3)中国松花江受严重化学污染的事故,为什么会上升为国际事件? (4)谈谈这次松花江污染事件给你的启示。 课堂延伸 1.课堂上同学们在讨论鱼的呼吸器官时,许多同学都认为鱼的呼吸器官就是鳃,但是一位班里的“生物小博士”提出了疑问。他知道有一种鱼,叫弹涂鱼(右图),它在干涸的泥塘中通过膨大的鳃腔贮藏空气,并可在泥沙上活动相当长的时间。当缺氧时,只要把尾巴插入水中便可以通过尾巴的表皮直接从水中获得氧气。这种呼吸方式非常有意思。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虽然“鱼儿离不开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是也有些鱼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呼吸。请你利用已有知识或收集资料,举出鱼利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呼吸的例子(至少两例),并谈谈它们的呼吸方式有什么适应意义。 2.暑假的海滨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可是人们在某一海边发现了一具壮年男子的尸体,尸体表面并没有明显的伤痕,但表情很恐惧、很痛苦。在确定死者的身份后,警方经过了多方调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最后警方将目光重点放在这一海域经常出现的一种水母身上。请阅读资料,分析水母是哪一类动物。为什么会把它作为重大嫌疑对象? 资料:在澳大利亚北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生活着一种箱形水母,也被称为海黄蜂,它的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种水母的身体长着一根根类似手臂的触手,触手的数量可达60根之多,每根触手又长达4.6 m。每根触手上都含有5 000个刺细胞和足够让60人丧命的毒素,因此它们也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透明杀手。一些动物若不幸碰到了箱形水母的触手,就会因它立刻喷射出的毒液而死亡,并成为箱形水母的口中之物。最可怕的是,据说这种致命的水母还会主动攻击人类。若人类遭遇箱形水母,也会有同样的厄运,一个碰到箱形水母触手的人4分内就会因毒液阻断呼吸而丧命。因此,有着柔软迷人外表的箱形水母,却拥有世界上毒性最大的毒液。在这种情况下,惟一能避免受攻击的方法就是不在这种水母出没的海域中游泳。事实上,很多水母、海蜇等动物都能释放毒液,一定要小心噢!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C 3. D 4. C 5. A 6.(1)×(2)√(3)× 7.
8.(1)游泳,水的阻力;(2)鳞片,保护,黏液,减小阻力;(3)鳃,鳍,运动,平衡。 探究乐园 1.死亡水烧开后,水里溶解的氧气被赶了出去,所以凉开水中缺少氧,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容易死亡;正常已经晒过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其中的漂白粉释放的氯气已经挥发,而且氧气比较充足,适合鱼生活;死亡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中,水中的漂白粉释放的氯气能使鱼死亡。 2.(1)有害物硝基苯进入松花江后,会进入水中的生物体内,并在鱼类等水生生物体内积聚,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由于硝基苯不易分解,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沉淀积聚,长期残留于江水,所以对水中生物的危害是长期的。(2)有害物硝基苯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人们食用含有硝基苯的水或吃被污染的鱼后会损害身体健康。专家指出居民至少半年内不能食用江鱼,今后的江水在作为饮用水源之前也要严格检测。(3)被污染的松花江水可以流到附近国家,进而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带来灾害,所以上升为国际事件。(4)由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在一个地方制造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会给其他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人类应意识到自身活动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努力保护生物圈,保护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意思对即可) 课堂延伸 1.如泥鳅能吞气入肠进行肠呼吸;黄鳝能进行口咽腔表皮呼吸;肺鱼、雀鳝能在河水干涸时,用鳔呼吸;鳗鲡能用皮肤呼吸等,它们的呼吸特点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符合题意就行) 2.腔肠动物把箱形水母作为重大嫌疑对象的原因是:它身体有刺细胞,能释放刺丝和毒液,使人中毒致死。 |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各种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难点是探究蚯蚓和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如何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一般多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比如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的蚯蚓、在海边泥沙中穴居的沙蚕和在水中生活的水蛭都是常见的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等特征。 蚯蚓的呼吸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没有呼吸系统,它的呼吸要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渗入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完成正常呼吸。 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意义 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来实现的。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殖。 知识闯关 1.同学们熟悉的家兔、宠物狗等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具有发达的体毛,其主要作用是: A.防御;B.保温;C.保护;D.伪装。答〔〕 2.小静同学很喜欢蛇,于是在家里养了两条。她注意到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 A.减少体内水分蒸发;B.自由运动;C.适应水中生活;D.皮肤呼吸。答〔 〕 3.狼、虎和狮都是同学们熟悉的食肉动物。它们的牙齿的特点是: A.臼齿发达;B.门齿发达; C.犬齿发达;D.犬齿退化。答〔 〕 4.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A.梅花鹿和蚯蚓;B.朱鹮和海豹;C.麻雀和螳螂;D.家鸽和蜥蜴。答〔 〕 5.许多同学都饲养过家兔。你认为家兔的身体中肌肉最发达的部位是: A.前肢;B.后肢;C.躯干部;D.颈部。答〔〕 6.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B.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C.无法呼吸,窒息而死;D.蚯蚓干渴而死。答〔 〕 7.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 〕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陆地生活的动物体温恒定。( ) (2)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鳃和肺。( ) (3)为了对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 (4)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特有的特点。( ) (5)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活化石”。现在大熊猫的栖息地急剧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探究乐园 1.电影《可可西里》展示了人与藏羚羊的感人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藏羚羊及其生存状态。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请你在阅读下面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藏羚羊生活在海拔5 000米左右的高原,群居生活,食草为生,能耐严寒,天性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体态轻盈,一听到异常声音便放蹄疾奔,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由于有强健匀称的四肢,藏羚羊具有善奔跑的特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即使是妊娠期满临产的雌藏羚羊,也会以较快的速度疾奔,这在其他草食动物中是少见的。藏羚羊出生两小时以后,就可以快速奔跑。除了奔跑外,藏羚羊还有其他逃避敌害的方法。在雌藏羚羊分娩后的初期,如果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它们会立即将还不会走动的新生儿叼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然后慢慢地从比较显眼的地方离开,以吸引天敌的注意力,直到它认为安全了,才匆忙回到隐蔽处寻找新生儿。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不易被天敌发现。 藏羚羊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 几种动物的心脏比较表
请你简要总结藏羚羊有哪些适合在高原生活的特点。 2.一位科学家选了两块土质一样的地进行实验。对其中一块地未加任何处理,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上则喷洒了某种杀虫剂。他在两块地上各划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并从每块样地中各取1立方米的泥土,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上表回答: (1)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和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中平均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各是多少?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杀虫剂对土地中蚯蚓的数量有怎样的影响? (3)如果杀虫剂杀死了农田中的蚯蚓,对农田中的其他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延伸 1.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小强班里有许多同学都觉得蚯蚓样子不好看,因而不喜欢蚯蚓,甚至有些同学还觉得蚯蚓很恶心。可是他们所收集的有关蚯蚓的资料,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不讨同学喜欢的蚯蚓,却有着非凡的作用。你知道蚯蚓有哪些作用吗? 2.请阅读下面资料后,谈谈你的想法——应如何解决“黑猩猩捕食儿童”的问题? 资料: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从前乌干达的森林中生活着数百万只黑猩猩,然而在过去的15年中,随着森林面积减少了86%,乌干达的黑猩猩目前只剩下不到5 000只。在非洲国家的内战中,许多黑猩猩被残忍地烧死,成了士兵的盘中餐,再加上埃博拉等致命病毒的攻击和森林面积的大规模缩小,整个非洲的黑猩猩数量从过去的数百万只锐减到了如今的15万只左右。一些自然保护主义者称,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黑猩猩将在50年之内灭绝。 由于居住的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一向与人为善的黑猩猩突然开始性情大变,竟捕猎儿童。在过去的数年中,仅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就有至少8名儿童死在黑猩猩的袭击下,另外8名被侥幸救回的儿童成了残疾人。动物专家称,正是当地人滥伐森林,使黑猩猩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小,它们才不得不出来捕猎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包括小孩。也有人认为这是黑猩猩对人类的报复!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A 3. C 4. B 5. B 6. C 7. C 8.(1)×(2)×(3)√(4)×(5)√ 探究乐园 1.藏羚羊的心脏很大,占自身体重的3%以上,比许多飞行的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还要大,因此推动血液循环的能力强;而且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所以携氧量比平原上的动物大得多,适合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另外,藏羚羊天性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善于奔跑的特点,也有利于逃避敌害。雌藏羚羊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会隐蔽初生的幼仔,引开天敌,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不易被发觉,这些都是藏羚羊适合在高原生活的特点。 2.(1)726;437;(2)杀虫剂使土地中的蚯蚓死亡,数量减少;(3)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把酸性或碱性土壤改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生长。若杀虫剂杀死了蚯蚓,蚯蚓的上述作用将无法实现,会给农田中的植物带来负面影响。除了蚯蚓受害,农田中的其他动物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影响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课堂延伸 1.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把酸性或碱性土壤改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来饲养畜、禽和发展水产养殖业,都能取得增产的极好效果。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蚯蚓体内可分泌出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的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可以为外界含量的10倍。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人工饲养蚯蚓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事业,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2.人们要及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保护黑猩猩的栖息地——森林,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给黑猩猩一个美好的家园,使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能与人类和睦共处;人类如果只顾眼前利益,那就是自掘坟墓,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意思对即可) |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鸟和昆虫等动物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是认识鸟类身体中气囊的作用。 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足和触角分节;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骨骼轻而坚固;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胸肌发达;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以及排出粪便都很迅速;体温高而恒定。 昆虫翅与鸟翼的共同点 昆虫的翅与鸟的翼虽然在形态和大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适于飞行方面却有一些共同特点: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鸟类的双重呼吸以及气囊的作用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它的呼吸系统很发达,呼吸方式也很独特。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这些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排出体外。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显然,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此外,气囊还可以减轻身体比重,有利于鸟类的飞行。气囊里的气体排出时,可以带走体内的热量,帮助鸟类散热降温,维持体温的恒定。 两栖动物的特征 许多同学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这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判断一种动物属于哪个类群,主要不是根据它的生活环境,而是根据它的结构特征。两栖动物一般为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青蛙、蟾蜍等是常见的两栖动物,而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鳄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知识闯关 1.麻雀是一种常见的鸟,其身体最发达的肌肉应该是: A.翼和腿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肌肉;D.两翼肌肉。答〔 〕 2.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答〔 〕 3.下列哪一组是鸟类所特有的特征?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内受精;⑤有发达的神经系统;⑥前肢变成翼 A. ②⑤⑥;B. ①②⑥;C. ①③⑥;D. ①②③。答〔 〕 4.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A.直肠很短;B.肛门很大;C.没有膀胱;D.小肠很短。答〔 〕 5.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A.蜘蛛;B.蝗虫;C.虾;D.寄居蟹。答〔 〕 6.下列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A.家鸽;B.家燕;C.蝙蝠;D.麻雀。答〔 〕 7.请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分析下面这些动物中,哪个是真正的两栖动物? A.海豹;B.乌龟;C.扬子鳄;D.青蛙。答〔 〕 8.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直肠很短,不存粪便;D.鸟的骨骼很轻,胸骨发达,胸肌发达。答〔 〕 9.在百鸟园中,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B.为繁殖做准备;C.飞行的快;D.为了维持体温。答〔 〕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世界上的鸟类有9 000多种,它们都能够飞行。( )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 (3)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包括我们熟悉的青蛙、鳄、乌龟等。( ) (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 ) (5)空中飞行的动物是不会在水中活动的。( ) 11.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 (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 (A.昆虫;B.节肢动物)。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探究乐园 1.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取两只活蝗虫甲与乙,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把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里,把蝗虫乙的胸腹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如右图所示),实验结果:甲活着,乙死亡。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一个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你的假设。 假设: 设计实验: 2.新年联欢会上许多同学都积极参加了猜谜语活动,这些谜语都是关于动物的,请你也一起参加,看看你能猜出几个。 谜语1: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 谜语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欢它,捕虫最著名。 谜语3: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巴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 谜语4: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衫,飞进花朵里,传粉又吃蜜。 谜语5: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蚊子本领高。 (1)五个谜语的谜底依次是 , , , 和 。 (2)这五种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属于鸟类的是 ;既不属于昆虫,也不属于鸟类,而属于 。 课堂延伸 1.当小鸟张嘴放声歌唱或吃食时,你若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鸟竟然没有牙齿。鸟为什么没有牙齿呢?请你尝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2.寒冷的冬天来了,羽绒服成了大家防寒的重要装备。小强同学与父母一起去商店买羽绒服,在挑选羽绒服时,他注意到羽绒服的标签上有“含绒量”这一项,而且“含绒量”越高,一般价钱也越贵。为什么是这样呢?这里的“绒”指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鸟类具有什么样的羽毛?这些羽毛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D 3. B 4. A 5. B 6. C 7. D 8. A 9. A 10.(1)×(2)√(3)×(4)×(5)× 11.(1)B;(2)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即可),附肢(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探究乐园 1.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可能在腹部。设计实验:将甲蝗虫的腹部同乙蝗虫一样处理,观察其现象;如果像乙一样,甲蝗虫不久后也死亡了,说明假设成立,如果仍然活着,说明假设不成立。(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1)麻雀、七星瓢虫、蜂鸟、蝴蝶、蝙蝠;(2)七星瓢虫和蝴蝶、麻雀和蜂鸟、蝙蝠、哺乳动物。 课堂延伸 1.通常认为鸟类没有牙齿,减轻了体重,是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2.“含绒量”高保暖性好,所以贵。“绒”指的是鸟的绒羽,细小柔软,它的作用是保温。此外,鸟类还有正羽,位于身体表面,两翼最多,主要用于飞行。 |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综合测评 |
1.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答〔 〕 2.鱼的呼吸器官是: A.鼻孔;B.鳃;C.口;D.鳔。答〔 〕 3.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分节;B.身体前端有口;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D.体表干燥。答〔 〕 4.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的呼吸是靠: A.气管;B.肺;C.体表;D.头部。答〔 〕 5.属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A.节肢动物;B.环节动物;C.爬行动物;D.两栖动物。答〔 〕 6.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可以: A.是常见的中药材;B.处理垃圾;C.增加土壤的肥性;D.前三项都对。答〔 〕 7.家鸽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鸟,它适于飞行的外形特点是: A.扁圆形;B.流线型;C.长柱形;D.扇形;答〔 〕 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蜥蜴和大猩猩;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眼镜蛇和狮。答〔 〕 9.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作用是: A.可减轻身体比重;B.有利于双重呼吸; C.有利于散热降温;D. A、B、C全对。答〔 〕 10.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羽毛的保温作用。答〔 〕 11.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②④;D. ①②④。答〔 〕 12.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的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A.进行呼吸;B.排出废物;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D.摄取食物。答〔 〕 1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软体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答〔 〕 14.下列哪项不是海虾和大闸蟹的共同特征? A.水中生活的无脊椎动物;B.腹部折贴在头胸部的下面; C.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D.用鳃呼吸。答〔 〕 15.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吸收营养;B.保持水分;C.进行呼吸;D.在土壤中运动。答〔 〕 16.下列动物中,不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鲸和家兔;B.家鸽和虎;C.猫和狗;D.狮和家鼠。答〔 〕 17.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中排放各种工厂污染物; C.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答〔 〕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 (2)只有鸟类和昆虫可以在空中飞行。( ) (3)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可以跨越多种环境生活。( ) (4)青蛙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 (5)长有牙齿的动物,它们的牙齿都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 19.下面这些动物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20.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 a是 ,b是 ,c是 。 (2)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21.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 化石A化石B化石C(1)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2.请仔细观察鱼的头部结构图,回答下面问鱼的头部结构图题。 (1)鱼的呼吸器官是 ,是由又多又细的 组成的,它的颜色是 色,因为含有大量的 。 (2)水是如何进入鱼体,又是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 (3)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点。(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当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4)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什么? 23.请你在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计,有2.5×104千米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 800千米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107千克。 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据调查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 988起,平均每年近1 000起。黄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发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很大。 (1)从这些资料分析,造成我国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有些种类快速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以上资料,请你谈谈怎样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 (3)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4.小敏同学养了一只可爱的鹦鹉,这只鹦鹉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不过也有让小敏不满意的地方:关在笼子里的鹦鹉,总是很快就使笼子积满了粪便,而且她还发现鹦鹉不撒尿,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试着解释原因。 25.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 ]内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其中有发达肌肉的是[ ]。 (2)图中[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有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运动器官都着生在。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4)蝗虫的哪些特点使其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 26.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下图),并与人体内部结构相比较后,回答问题:家兔的内部结构图 (1)家兔的呼吸器官是。 (2)人的盲肠长约6~8厘米,家兔的盲肠长约45厘米,人和兔的盲肠长短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3)家兔的心脏结构与人的一样,分为个腔,分别是、、和。它的血液循环也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并有助于维持体温。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C 6. D 7. B 8. B 9. D 10. A 11. A 12. A 13. C 14. B 15. C 16. B 17. D 18.(1)√(2)×(3)√(4)√(5)× 19.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0.(1)气管、气囊、肺;(2)肺、气囊。 21.(1)食肉的 除了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2)食虫的 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上有锐利的齿尖,用于吃虫; (3)食草的 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它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22.(1)鳃,鳃丝,红,毛细血管(2)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证明方法:可以用吸管吸取一些带颜色的墨水,把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动的情况,看看这些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3)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意思对即可)。(4)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23.(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鱼类栖息环境的严重破坏;(2)不向水域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各种工厂污染物,禁止乱捕滥捞等;(3)不向水中乱扔垃圾,不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等(意思对即可)。 24.鹦鹉是一种鸟,鸟的直肠很短,不存粪便,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轻体重。鸟的体内有形成尿和排尿的器官,但是没有贮存尿的器官——膀胱,所以尿不在体内贮存。由于鸟的尿总是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而尿液又浓又少,因此,排出的尿液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容易给人“鸟没有尿”的感觉。 25.(1)头、胸、腹,11胸部;(2)9翅,3,7,胸部;(3)气管;(4)蝗虫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的特点是: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跳跃、飞行等多种运动,有利于觅食和避敌。蝗虫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气管。蝗虫还具有比较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蝗虫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种结构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使蝗虫能自由飞行。 26.(1)肺;(2)家兔以植物为食,在家兔的盲肠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对于植物纤维素的消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人是杂食性动物,不需要消化很多的植物纤维素,所以家兔的盲肠比人的要长一些;(3)四,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肺循环,恒定。 |
动物的运动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关于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必须有运动系统的参与,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动物的运动是身体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骨、关节和肌肉是动物运动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同学们可以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上购买整只鸡(已收拾好的)、猪的大棒骨(有关节的)等进行观察,效果不错。 动物的骨骼 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都是有骨骼的,而且骨骼位于身体内部,也称内骨骼。内骨骼可与身体一起生长,它的作用是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参与运动的完成。许多无脊椎动物,比如节肢动物,无内骨骼,而在身体外部有外骨骼,从外部支持身体,同时肌肉附着在外骨骼的内部,进行伸缩时,形成运动。外骨骼由柔性连接的若干板片构成,不能扩大,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每次蜕皮后,再长出一个更大的外骨骼。 知识闯关 1.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B.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D. A、B、C都不全面。答〔 〕 2.哺乳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的,还需要: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C.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答〔 〕 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和关节; B.骨和肌肉; C.骨骼和肌肉;D.肌肉和关节。答〔 〕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答〔 〕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运动、保护和支持;B.运动、营养和保护; C.运动、调节和支持;D.运动、调节和保护。答〔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2)家蚕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 (3)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5)骨骼肌不仅可以收缩牵拉骨,而且可以推开骨。( ) 7.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注意:〔 〕内填结构代号, 上填结构名称)。 (2)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 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探究乐园 1.每天课间,许多同学都要通过做广播操来锻炼身体。 (1)在做广播操时,你觉得身体的哪些关节参与了运动,请举例说明。 (2)小英同学做广播操时非常认真,动作很到位,而小鹏同学不认真做操,应付了事,动作不到位。他们运动系统的活动程度是否相同?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王同学酷爱运动,体育课上他非常认真地完成各种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了,而且头脑也比以前更加灵活了。 (1)你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认为体育运动还能使身心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课堂延伸 一提到“轮椅上的总统”,许多同学就会想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39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但他却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终于战胜了疾病,靠拐杖与轮椅重返政坛,51岁当选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续任期4届的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克服了罕遇的经济和社会大危机,并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既然是小儿麻痹症,为什么罗斯福39岁了还得此病呢?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小儿麻痹症,在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在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有的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生病后患儿瘫痪者与无瘫痪者的比例是1∶1 000,成人是1∶95。像罗斯福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 (1)为什么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的是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而表现出来的却是肌肉瘫痪呢?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2)罗斯福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B 3. C 4. D 5. A 6.(1)×(2)√(3)×(4)√(5)× 7.(1)a关节头 d关节窝 b关节囊;(2)骨骼肌 骨骼肌 收缩 骨 关节 探究乐园 1.(1)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都参与了运动;(2)不同。小英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小鹏却没有。做操应动作到位,使各关节、肌肉都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效果才好。 2.(1)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因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所以头脑更加灵活;(2)体育运动还能使肌肉发达强壮、肺活量增大、心脏功能增强,增强自信心。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合作意识等,这些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课堂延伸 (1)人体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后,运动神经就无法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也就瘫痪了。(2)略。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行为的。另外,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结果。 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使得动物一出生就能很快具有生存的基本能力,比如刚出生的小袋鼠生来就会自己爬到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继续生长发育,否则就会死掉;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并会抓握物体,这些都是先天性行为,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而摄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关于动物的学习能力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会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实验法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综合法。教材中的两个研究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即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都可以用综合法来研究,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 知识闯关 1.小欧同学家的宠物狗非常可爱。小欧一回家,小狗就会把他的拖鞋叼给他,让小欧非常高兴。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适应行为;B.经验行为; 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答( ) 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钻火圈;B.听饭盆声,饲养动物就往饭盆跑; C.小猴走钢丝;D.小牛出生就会吃母牛的奶。答( )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 ②④;B. ①④;C. ①③;D. ②③。答( ) 4.“狼孩”的故事为许多同学所熟悉。失去了小狼的母狼,把人类的婴儿当作自己的后代来喂养。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A.贮食行为;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答( ) 5.家鸽、蚯蚓、青蛙、鲫鱼和草履虫是同学们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动物,它们都有学习行为,按照其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排序,正确的是: A.草履虫—蚯蚓—青蛙—鲫鱼—家鸽; B.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C.草履虫—青蛙—蚯蚓—鲫鱼—家鸽; D.草履虫—鲫鱼—青蛙—蚯蚓—家鸽。答( ) 6.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需要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同学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这样才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 B.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C.有利于给菜青虫提供安静的环境; D.探究结果更具有可信度。答( ) 7.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①小鸟喂鱼 ②大山雀喝牛奶 ③黑猩猩钓取食物 ④鸡的绕道取食 A. ①②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 )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从动物行为的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生物圈中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 (3)只要认真观察就一定能很好地研究某一种动物的行为。( ) (4)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 ) 9.请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面这些动物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将代号填入表中,并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特点。 (1)小猫吃奶(2)象帮人运木材(3)鸡孵蛋(4)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5)听见上课铃,同学们赶紧走进教室(6)鹦鹉学舌(7)黑猩猩堆叠木箱,去摘香蕉(8)蜜蜂采蜜(9)鸟筑巢(10)导盲犬帮助盲人过马路(11)蜻蜓点水(12)蚕吐丝
探究乐园 1.树林中,一只小鸟正飞来飞去忙着找吃的。突然,它发现树上有一个色彩艳丽的小动物在慢慢移动,便迅速飞了过去,将小动物一口吞入口中。就在同时,小鸟觉得口中刺痛难当,赶快把它吐了出来。原来这小动物是舞毒蛾的幼虫,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毒毛,毒毛会粘在捕食它的动物的口腔黏膜上,使捕食者痛苦不已。 (1)如果今后这只小鸟再看见艳丽的舞毒蛾幼虫可能会怎样做?请说明你这样推测的理由。 (2)这只小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哪种行为?请说明理由。 2.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请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黑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3)幼黑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4)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请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在某地生活着几种鸟。鹰就是其中一种,它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不捕食这些幼鸟,它的脖子较长。当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 (1)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幼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 (2)请你预测一下,当看到下图A、B两种鸟的影子时,稍大一些的幼鸟将有怎样的行为?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试着解释。 课堂延伸 研究者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见右图),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观察鸡的学习行为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准备观察和研究鸡的学习行为。 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3)研究人员用了哪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D 8.(1)×(2)√(3)×(4)× 9.
探究乐园 1.(1)将不再捕食它;由经验得知,捕食它会让自己受伤。(2)属于学习行为;因为小鸟生来并不知道艳丽的舞毒蛾幼虫有毒,只是经过捕食后,由生活经验得知它会伤害自己,今后不能吃它,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属于后天的学习行为。 2.(1)学习;(2)不能;(3)学习;(4)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 3.(1)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2)看到A影子时,幼鸟将身体蜷缩起来;看到B影子时,幼鸟的身体不再蜷缩;说明鸟类具有学习行为,较大的鸟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可以知道某种鸟的影子是否代表有危险,以及是否需要躲避。 课堂延伸 (1)鸡有学习行为,通过多次尝试,它知道啄黑色插片与取食无关,所以只啄红色插片;(2)挨饿后,鸡取食欲望强烈,有利于实验的进行;(3)观察法和实验法(也统称综合法)。 |
第三节 社会行为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难点是探究“蚂蚁的通讯”。 动物的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不是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彼此分工合作、进行交流、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动物的通讯方式 动物群体依靠通讯使各成员声息相通,行动一致。通讯方式包括:(1)视觉通讯。这是在有视觉动物之间普遍的通讯方式,如雄萤火虫利用光信号“通知”雌萤火虫;(2)听觉通讯。这种通讯方式在昆虫、鸟类、兽类中很普遍;(3)化学通讯。利用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是昆虫等动物常用的方式,昆虫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称为外激素,如蚂蚁外出时沿途分泌外激素作为路途标记;(4)触觉通讯和电通讯。这种方式对视觉较差或生活于视觉通讯不可能进行的地方的动物特别重要,如某些生活于深海环境中的鱼、蜘蛛等。有时动物可同时以几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 知识闯关 1.生物圈中的动物具有许多复杂的行为,其中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是: ①蚂蚁②蜜蜂③青蛙④蝴蝶⑤猴⑥象 A. ①②⑤⑥;B. ②③⑤⑥; C. ①④⑤⑥;D. ①②④⑤。答〔 〕 2.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A.猴A;B.猴B;C.猴C;D.猴D。答〔 〕 3.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都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⑤。答〔 〕 4.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其中担负着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 A.工蚁;B.兵蚁; C.雄蚁;D.雌蚁。答〔 〕 5.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答〔 〕 6.关于动物的“语言”方式,你认为最正确的表述应是: A.动物的各种行为; B.动物之间交流的信息; C.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 D.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答〔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生物圈中,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一定是身体弱小的动物,它们生存能力弱,群体生活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 (3)人们可以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来诱杀农业害虫。( ) (4)白蚁和蚂蚁都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白蚁就是白色的蚂蚁。( ) 8.蜜蜂与猕猴的社会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蜜蜂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 ,而猕猴群体内的成员则有明显的 。 9.请观察有关蚂蚁的生活图后,回答下面问题。 蚂蚁的生活(1)图中所示的蚂蚁群体中都有哪些成员? (2)搬运蝗虫的蚂蚁属于哪类成员? (3)开始只有一只蚂蚁发现了蝗虫,它可能是怎样告诉其他蚂蚁一起去搬食物的?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10.蜜蜂可以通过各种舞蹈来彼此交流信息(如下图),请举例说明其他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至少举两例) 圆形舞 摆尾舞 探究乐园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一首名诗,诗中提到的项羽,更是历史名人,有“西楚霸王”之称。传说当年项羽和刘邦决战,兵败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想一想:刘邦手下的军师是怎样使蚂蚁聚在一起,并围成这五个字的? 2.小华同学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小狗带给小华很多欢乐,它成了小华最好的玩伴。吃过晚饭后,小华带小狗出去玩,他发现小狗经常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路边的某个东西排尿,让小华觉得很不好。是不是只有他的小狗这样呢?他认真观察了社区中许多其他的宠物狗,发现那些狗与他家的狗有同样的行为。当他与好朋友谈起小狗随地小便的不文明行为时,他的朋友却笑了,认为小狗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不文明的表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课堂延伸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营社群生活的某些动物中,群体成员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多,动物个体凭借自身的实力通过竞争取得相应的地位,形成了优势个体和从属个体,称之为优势等级序列。在这种等级的形成过程中甚至会有血腥的场面出现。 比如,狼是一种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动物。在一窝狼群中,往往由“狼爸爸”、“狼妈妈”和一群小狼组成。大公狼是“一家之主”,不仅负责组织和指挥打猎,而且还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小狼从属于大狼,但在小狼中同样也存在着老大老二之分。因此小狼往往热衷于打架,因为打架的胜负决定着它们的身份地位。胜者常常脚踏失败者,翘起尾巴,一副得胜后洋洋得意的姿态。失败者则只能躺在地上,向胜者乞求“宽恕”。经过多次打斗后,小狼的“社会地位”才能决定,打斗的长胜将军,变成了同代中的一号狼,亚军为二号狼,依次类推。 在鸟类群体中,同样也存在着优势等级,在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鸡群中的啄击等级。当一群母鸡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时,有一只母鸡对其他母鸡占有优势,它能啄击任何一只母鸡,而不会受到回啄。第二只母鸡也能啄击除第一只母鸡以外的其他母鸡,以此类推,形成优势等级序列。作为首领的那只母鸡往往是“抬头挺胸”,羽毛光亮顺滑。在啄食时,如果其他母鸡稍有不慎,在它旁边啄食,必然遭到这只母鸡啄击,而被啄母鸡根本没有反抗的勇气,只有急速逃跑。 请你结合上面资料和所学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知识,总结动物的等级序列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A 2. C 3. C 4. B 5. C 6. D 7.(1)√(2)×(3)√(4)×; 8.分工 等级;9.(1)蚁后、工蚁、雄蚁;(2)工蚁;(3)可能通过触角接触或气味交流;(4)可参考课本上关于“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行设计。10.如雄萤火虫利用光信号“通知”雌萤火虫;在昆虫、鸟类、兽类中用听觉通讯很普遍等。(意思对即可) 探究乐园 1.可能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2.其实这并非是小狗的不文明表现,而是它在发布自己的化学通讯。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胱充盈而到处排尿,只是它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了。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某处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这个地方划为己有了。当然从社会文明的角度考虑,养狗的人们不应该让狗随处排尿。 课堂延伸 等级序列具有以下意义。(1)优势个体(群体)优先繁殖。一个群体中的胜利者都具有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能、良好的反应能力等。这种个体的优先繁殖对群体向更加优势的方向发展,增加种间的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2)避免频繁打斗,减少群体内耗。一旦等级序列形成,成员个体之间都和平相处,弱者没有勇气“犯上作乱”,强者也没有必要恃强凌弱。尽量避免用打斗来进行排序的方式,无论对高等级个体还是低等级个体来说,对保存能量,将能量用在效率最高的地方,都是有利的。(3)维持首领权威性,对整个群体生存斗争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群体的首领,不仅要有强壮的体能,而且还要有聪明的智能。这对群体寻找食物时的“走捷径”,一致对抗外敌时的战斗策略,以及提高整个群体在环境中的适应性都有显著意义。只有在优势等级存在的情况下,强者才能树立其权威性,才能在群体中有号召力,关键的时候才能够一呼百应。(意思对即可) |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内容梳理 |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围绕关节活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关于动物的行为,主要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行为产生的途径及其意义。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个体水平来看,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从群体水平来看,很多种动物是过群体生活的,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材中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知识结构图。 关于动物的行为,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深理解,避免认识上的误区。 1.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这只是大致的划分。先天性行为是靠遗传获得的,学习行为也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不能认为学习行为与遗传无关。 2.对动物行为的意义要辩证地认识。先天性行为使得动物一出生就能很快具有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是,一旦环境改变了,它就可能无用武之地,甚至表现为对某些环境的不适应。学习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这种行为的获得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样的道理,单独生活和群体生活也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3.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信息交流不仅存在于同一个群体的动物个体之间,在单独生活的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也有信息的交流,甚至在动物和植物之间也是有信息交流的。例如,某些植物的花的颜色和气味,对采集花粉的昆虫来说就是有意义的信息。生态系统之所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分不开的。 |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综合测评 |
1.几乎所有的灵长目动物,像猕猴、黑猩猩等,都过着等级森严的群居生活,下面与它们群体中“首领”的产生关系最大的动物行为是: A.贮食行为;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D.捕食行为。答〔 〕 2.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 A、B、C都是。答〔 〕 3.在一个狒狒群体中,最占优势的个体: A.往往最后享用食物; B.是一个雄性个体和一个雌性个体; C.是一个强壮的雄性个体; D.往往最后拥有配偶。答〔 〕 4.动物的行为千奇百怪,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A.蚊叮咬人;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到处撒尿; D.蜜蜂的圆形舞。答〔 〕 5.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主要是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 A.跳舞;B.气味; C.声音;D.表情。答〔 〕 6.同学们列举了一些动物的行为表现,其中错误的是: A.蜻蜓点水;B.蚂蚁搬家; C.青蛙冬眠;D.牛的胃肠蠕动。答〔 〕 7.同学们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在所有行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C.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它们没有学习行为; D.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答〔 〕 8.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狗看见陌生人狂叫,蜻蜓点水; B.鸡绕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C.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喷出墨汁,羊排尿; D.小狼吃奶,海豚顶球。答〔 〕 9.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 A.其所生活的环境决定的; B.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经常性的活动决定的; D.双亲活动的影响决定的。答〔 〕 10.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儿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A.母狼的哺育能力很强; B.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C.母狼试图使婴儿成为自己的幼崽; D.母狼会对人类进行报复。答〔 〕 11.千姿百态的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更高等。下面说法最完整的是: A.这有利于脊椎动物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这有利于脊椎动物寻找配偶; C.这有利于脊椎动物有效地逃避敌害; D.这有利于脊椎动物获得更多食物。答〔 〕 1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行为,下列行为中都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A.母鸡孵蛋,鹅看家; B.鼠走迷宫,黑猩猩用木棍取食蚂蚁洞里的蚂蚁; C.象吃香蕉,狗捡回扔到远处的飞盘; D.猫去固定的地方吃东西,蛇蜕皮。答〔 〕 13.小宇同学和几位好朋友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发现马戏团的狗能用叫声表演“算算术”,狗的这种行为是: A.学习行为;B.遗传行为; C.先天性行为;D. A、B、C都不对。答〔 〕 14.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的; B.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配合下,动物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都有利于它们的存活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取食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答〔 〕 15.引起某人小腿肌肉瘫痪的主要原因是: A.小腿相应的关节受到损害; B.控制小腿肌肉的神经受到损害; C.肌肉内的乳酸太多; D.小腿肌肉内的血管受到损害,使肌肉供血不足。答〔 〕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栖息在北极苔原地带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袭击时,会把幼牛保护在牛群中间,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围成圆阵,个个头朝外,用犄角与狼搏斗。在这种阵势下,狼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最后一退了之。麝牛的这种行为说明麝牛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 (2)动物的某种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3)除哺乳动物外,其他的脊椎动物的骨骼也都有关节。( ) (4)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都需要两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 ) (5)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 ) (6)为了增强树叶的吸水性,黑猩猩先咀嚼树叶,然后吐出来作为“海绵”,黑猩猩利用这种“海绵”把存在树洞里的水吸出来,或者把狒狒等猎物颅腔里残留的脑髓吸干净。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 1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18.蜜蜂是一类典型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许多人都有过被蜜蜂蜇过的经历。蜇人的蜜蜂是蜂群中的工蜂。当工蜂遇到敌害时,不得已会使用螯针,螯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一起拉出,很快这只工蜂就会死去,请你解释工蜂的这种自杀性行为有什么意义? 19.在上体育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老师通常会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前准备活动。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你认为在篮球课上学生应做哪些相关关节和肌肉的准备活动?并说明原因。 20.某位科学家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试验,他用的迷宫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出口处有食物。大鼠从入口进入迷宫后,经过多次“走错路”(“尝试与错误”学习),终于找到出口,而一到出口就受到食物奖励。他让大鼠连续进出迷宫,多次之后,有些大鼠能很快找到出口,很少再“走弯路”,有些大鼠却总是要走些死胡同,然后才能摸索到出口。他从这些大鼠中选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称为“迷宫敏”大鼠,后者称为“迷宫钝”大鼠。他让“迷宫敏”互相交配,也让“迷宫钝”互相交配,然后用迷宫训练两者的后代,经过多代选择后,他获得了在走迷宫的本领上迥然不同的两群大鼠。 (1)同种大鼠,有的是“迷宫敏”,有的是“迷宫钝”,这一实验发现说明了什么? (2)这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应用了什么方法? 21.人们为了让喂奶期的母猪代替其他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请分析说明: (1)喂奶母猪的尿液起到什么作用? (2)喂奶母猪为什么能够代为喂养别的母猪生下的小猪? 22.白蚁(如右图)是具有行为的动物。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和。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A 5. B 6. D 7. A 8. C 9. B 10. B 11. A 12. B 13. A 14. C 15. B 16.(1)×(2)×(3)√(4)√(5)√(6)√ 17.动作 声音 气味 18.工蜂的这种自杀性行为,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这种利他性行为对群体生存有利。 19.篮球运动是全身运动,其中以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处关节运动较多,所以应做有关这些关节的准备活动,同时还要适当活动这些关节旁边的肌肉,以避免因突然剧烈运动而导致关节或肌肉受伤。 20.(1)说明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2)实验法。 21.(1)喂奶母猪的尿液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2)喂奶母猪闻到了这些小猪身上的气味,认为这些是它的孩子,于是就给它们喂奶。 22.社会 雌蚁 雄蚁 工蚁 兵蚁 工蚁 兵蚁 雌蚁 工蚁 |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难点是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含义。 生态平衡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种类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且破坏生态平衡。 动物和植物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植物可以为各种动物制造营养物质,并提供栖息场所;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当然某些动物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独特的,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知识闯关 1.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各项活动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在草原上大量捕杀狼,保护牛羊; C.大量围湖造田; D.大量捕杀麻雀,保护粮食。答〔 〕 2.有些动物的毛上会挂着表面长有钩刺的苍耳果实,人们发现正是这些动物帮助苍耳: A.传粉; B.生长; C.传播种子; D. A、B、C都不对。答〔 〕 3.下面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B.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答〔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 (2)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动物的帮助才能繁殖后代。( ) (3)人们大量捕杀环境中的青蛙、麻雀等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 )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古以来,草原上的牧民就主要以放牧为生。在“草→羊→狼”的食物链中,如果狼的数量下降,那么羊的数量就会 ,而草的数量就会 ,而这样又会导致 的数量下降,直到羊和草的数量达到平衡。这说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 和 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总是维持在相对 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 6.你认识下面这种鸟吗?它叫渡渡鸟。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曾有两种特有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颅榄树。十六七世纪,带着来福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毛里求斯。不会飞、跑不快的渡渡鸟的厄运降临了。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人类杀死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渡渡鸟了。奇怪的是渡渡鸟绝灭以后,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育症。到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这种名贵的树眼看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研究人员在毛里求斯的土质结构上找原因,结果发现,大颅榄树的不育症和毛里求斯的土质结构没有关系。一位美国生态学家测定了大颅榄树年轮后发现,渡渡鸟灭绝之日,也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一个想法浮上他的脑际:也许渡渡鸟与种子发芽有关!可惜世界上没有渡渡鸟了,不过他想,像渡渡鸟那样不会飞的大鸟还有,吐绶鸡(火鸡)就是一种。他让吐绶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几天后,种子排出体外,果实被消化掉了,种子外面的硬壳也消化了一层。生态学家把这些种子栽在苗圃里,不久,种子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大颅榄树的不育症被治好了,这种宝贵的树木终于绝境逢生。原来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相依为命,鸟以果实为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扼杀了大颅榄树的生机。 (1)大颅榄树患不育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狮子王》是一部很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辛巴和它父亲(当地动物王国的国王)的对白。请阅读下面对白后,回答问题。 辛巴:“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是呀,我来跟你解释一下: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 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1)辛巴的父亲所说的: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这句话是否科学?请解释说明。 (2)辛巴和它父亲的对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狼医生的故事” 北美驯鹿是在草原上生活的动物。由于它们经常受到狼的威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把狼都消灭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鹿才能很好地生活。没有了狼的存在,鹿真的是可以无忧无虑了,它们吃完草就休息晒太阳。几年下来,这里生活的鹿变得肥肥的,生病的也多起来了,平均寿命比有狼存在时还低,鹿群数目越来越少。 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很困惑,本来是为了鹿好,怎么帮了倒忙呢?在懂行人的指点下,当地人在这片森林里重新放养了狼。狼仍然以鹿为食,狼一来鹿就跑,在这种生存竞争中,鹿的数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自然界就是这样的奇妙,狼成了鹿的“医生”了。 (1)通过上面的资料,你认为狼帮了鹿什么忙? (2)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你阅读下面几个资料后回答问题。 1.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害鸟,成车的麻雀被作为战利品 送上除“四害”展览会是“四害”之一。20世纪中叶,我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剿灭麻雀”的全民运动(右图)。仅一天,上海就消灭麻雀近20万只!据不完全报道:从1958年3月到11月上旬,仅8个月的时间,全国捕杀麻雀19.6亿只!捕杀麻雀的结果: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树木发生严重虫灾,有些地方行道树的树叶几乎全被害虫吃光。 2. 1860年前,美国的波士顿地区原来没有麻雀,当时毛虫猖獗,庄稼严重欠收。当地人们专门从外地引进了麻雀,才控制了毛虫,使人们免遭饥饿之灾。波士顿的人们为了纪念麻雀的功劳,特地建造了一座麻雀纪念碑。 3.白俄罗斯由于气候比较寒冷,一到冬天鸟类都飞到温暖的地方越冬去了,只有麻雀是这里的留鸟。因此巴拉诺维奇市于2003年建立了一座麻雀纪念碑(右图)。谈到建立这座纪念碑,巴拉诺维奇市的副市长说:“……mark the year 2003 when it was a year of the sparrow in whole Belarus and to beautify the city.” (1)为什么在资料1中人们要消灭麻雀?而在资料2和3中却给麻雀建造纪念碑? (2)你对麻雀有怎样的认识?现在,我们到底是应该消灭麻雀还是保护麻雀? (3)资料2中人们利用麻雀来消灭毛虫,其实就是生物防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生物防治比用杀虫剂灭虫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A 2. C 3. B 4.(1)√(2)×(3)√ 5.增多 减少 羊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数量 所占的比例 稳定 生态平衡 6.(1)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种子的发芽有关!渡渡鸟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可以将果实消化掉,将种子外面的硬壳也消化了一层,这样种子就容易萌发。没有了渡渡鸟,大颅榄树的种子无法萌发,所以大颅榄树患了不育症;(2)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网)的重要环节。一个环节的缺损将影响许多环节。如果不能加强对物种的保护,就还会制造出与大颅榄树相似的悲剧。(意思对即可) 探究乐园 1.(1)不科学。因为动物死后,尸体不是直接变成草,而是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再被植物吸收利用;(2)略。 2.(1)狼吃鹿,为了避免让狼捉到,狼一来鹿就跑,在这种生存竞争中,病残、体弱的鹿被淘汰,强壮的鹿存活下来,而且由于狼控制了鹿的数量,使得鹿有充足的食物,所以数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略。 课堂延伸 (1)资料1中人们要消灭麻雀是为了防止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资料2中给麻雀建造纪念碑是因为麻雀能消灭毛虫,使毛虫不再危害庄稼,资料3中给麻雀建造纪念碑是因为麻雀是这里惟一的留鸟,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可以为这里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机;(2)麻雀既能消灭毛虫保护庄稼,又会啄食农作物,对人类来说,既有利又有弊,所以应注意控制麻雀的数量;(3)生物防治的优势是环保、经济、效果好等。 |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习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难点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关于培养基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一种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含营养物质的基质。我们可以用培养基培养一些微小的、用肉眼很难看到的生物,当这些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发育、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菌落时,我们就能知道它的存在,用来研究它的特点了。 怎样制作培养基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但一般都有碳源、氮源、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在学校实验室配制培养基,可按照教师准备的配方和要求进行。在家里配制培养基:用肉汁+适量琼脂和清水→加热至融化→冷却后分装到适当的容器内→高压锅加热30分后冷却即可。本节的探究活动所使用的培养基,由老师课前配好,课上发给大家。 接种与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培养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要在所选择的环境中进行接种。所谓接种,就是在所选择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并将其放到培养基中的过程(具体的采集过程参看教科书)。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和它的对照组,放入28 ℃恒温培养箱培养12小时以上,即可观察。如果在家里培养,可以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和它的对照组,放置到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并随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知识闯关 1.请看右图,分析有关地球上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上10千米; B.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下10千米; C.水圈的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D.地球的全部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答〔 〕 2.请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答〔 〕 3.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高温处理,这是因为: A.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 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 C.需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D.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答〔 〕 4.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 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 高温灭菌。答〔 〕 5.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干燥的皮鞋上;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D.潮湿的沙土地。答〔 〕 6.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 C.刚煮熟的食品中; D.流通的货币上。答〔 〕 7.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接种;③高压灭菌;④恒温箱中培养;⑤将培养基平铺在培养皿中。请按照正确程序将它们排序。 8.当你在培养基上看到有不同的菌落时,你能判断出这些菌落是细菌的还是真菌的吗?请你试着写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大致区别。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B 5. C 6. D 7. ①⑤③②④ 8.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不同的颜色。 探究乐园 我们每天都要洗手,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洗涤用品和铺天盖地的洗涤用品广告,到底哪种洗涤用品除菌效果最好呢?小青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后,倒7个平板。 步骤二:在班里随机请六名同学帮忙,其中五名同学分别用洗涤用品1、洗涤用品2、洗涤用品3、洗涤用品4和清水洗手,洗涤用品的用量、冲洗时间和程度均一致,另一位同学不洗。洗手后的同学不能再接触其他物品。 步骤三:六名同学分别用左手食指在六个不同的平板上画线。另外留一个平板不作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步骤四:在7个培养皿上贴上标签,放于30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步骤五:三天后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实验结果,你能初步判断哪种洗涤用品效果最好吗?说出你的理由。 (2)由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靠吗?说出你的分析。 参考答案 (1)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菌落的数目和大小来进行初步判断。不洗手进行接种的那个平板应该菌落数最多、菌落有可能比较大,其次是用清水洗手的,菌落数目最少的应该是空白对照组。用洗涤用品来洗手的结果,如果菌落最少,说明效果最好;(2)由此得出的实验结果并不可靠,要想使人信服,还应该进行重复实验、涂多个平板等,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条件也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如随机选取的六名同学手的洁净程度应基本相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课堂延伸 在做“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时,同学们所用的培养基基本呈中性,也就是说,不偏酸也不偏碱。那么,你是否想试一试,如果培养基呈酸性或碱性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告诉你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在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加入少许稀NaOH溶液或稀盐酸,使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变化,然后再按照“探究活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培养,观察细菌或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略) |
第二节 细菌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细菌的主要特征和营养方式;难点是理解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都是由单一细胞构成的。也就是说,一个细菌个体就是一个细胞。所以,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测量细菌的大小,需要用微米作单位,1 000微米等于1毫米。大部分细菌长度为0.2~50微米,宽度为0.1~1微米。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到1 000倍以上才能看清细菌的形态,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相比,虽然有相同点,但细菌特有的结构是非常明显的。例如,细菌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细菌也称为“原核生物”。细菌内部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相比较为简单,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结构,个体也比动植物细胞小。另外,有些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等结构。 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种类繁多,营养方式也是多样的。大多数细菌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是也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水和二氧化碳自己合成有机物。前者称为异养,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主力;后者称为自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的。细菌的生殖速度非常快,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一般20~30分就能分裂一次。 知识闯关 1.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霉菌。答〔 〕 2.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观察细菌的形态常借助于: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D.肉眼。答〔 〕 3.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形式; 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D.是一种生殖细胞。答〔 〕 4.假设有一个细菌长5微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细菌头尾相连,才等于1毫米?(1毫米=1 000微米) 5.下图是许多不同形态的细菌。请按照杆状、球状和螺旋状,将它们相应的号码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杆菌:;球菌:;螺旋菌:。 6.右图是一个典型的细菌结构模式图,其中: ①是;②是; ③是;④是; ⑤是;⑥是。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 ) (3)细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 )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 ) 8.请比较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并把两者的区别填在下表内。根据细菌的结构特点,说明细菌是怎样生活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A 4.200个 5.杆菌:(2)、(3)、(6)、(8)、(9)、(14)、(16);球菌:(1)、(5)、(11)、(12)、(13);螺旋菌:(4)、(7)、(10)、(15) 6. 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7.(1)×(2)√(3)√(4)× 8.
探究乐园 假设一个细菌每隔20分就进行一次分裂,而子细胞都存活并以相同的速率增殖。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在5小时内,每隔1小时统计的细菌数。
(1)请用表中的数据做一个曲线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细菌数量。 (2)用所制作的曲线图解释,为什么细菌的增殖速率如此之快? 细菌细胞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有有细胞膜有有细胞核有细胞质有有特有结构由于细菌的结构比较简单,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所以称其为分解者。 参考答案 (1) (2)细菌的增殖是靠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两个细菌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这样,随时间的延长,细菌的数量就会呈指数(2n)增长。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细菌的增殖速率是非常快的。 课堂延伸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分析: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为什么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并保持树叶的湿润? (2)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哪个,并分析哪个方案更加严密,更能说明问题? 参考答案 (1)细菌和真菌因为这个实验方案是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和真菌外,其他条件都应当相同,因此要用相同的树叶。保持树叶湿润是因为细菌和真菌容易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2)三个方案中,甲组都是对照组,乙组都是实验组。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在实验中,除了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可见,只有方案3的设计排除了除变量外其他所有因素的干扰。所以,与前两个设计相比,方案3更加严密,更能说明问题。 |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内容梳理 | ||||||||||||||||||
本章内容由三节组成,教材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来编排的。在本章的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用什么方法能肉眼看到细菌和真菌,并能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然后要掌握细菌和真菌在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上的不同特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菌落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要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关键要做好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上的特点见下表。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本册教材共安排有六个探究活动,它们都集中在本单元。这些活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不过真正做起来,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个探究活动,可以分别对待。例如,把它们分成课上完成的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和课下完成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蚂蚁的通讯)。对两类探究的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对于课上完成的探究,可以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开动脑筋共同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提出更好的探究方案。对于课下完成的探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探究。例如“动物的绕道取食”,教材中提供了参考──鸡的绕道取食图片(如右图),可以试着做一做。在实验前,先制定一个计划或方案,实施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同时注意记录和总结。当然,“探究”决不会一帆风顺,它可能会失败,你要有勇气战胜失败和困难。据说“鸡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建立,需要重复36~37次。希望你能在探究实践中,从失败→实践→再失败→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功。</FON |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综合测评 | ||||||||||||||||||||||||||||||||||||||||||||||||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答〔 〕 2.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的。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该“毛”属于: A.霉菌;B.大肠杆菌;C.乳酸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答〔 〕 3.下列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①大肠杆菌 ②木耳 ③乳酸菌 ④酵母菌 ⑤灵芝 ⑥曲霉 ⑦螺旋菌 ⑧青霉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⑦;C. ②④⑥⑧;D. ⑤⑥⑦⑧。答〔 〕 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答〔 〕 5.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A.配置培养基;B.高压灭菌;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答〔 〕 6.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的细胞核。答〔 〕 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 C.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D.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答〔 〕 8.科学家们利用一些细菌来清除石油泄漏的洋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如右图所示)。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答〔 〕 9.你知道右侧下面照片上的科学家是谁吗?他就是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他的名字叫: A.列文·虎克;B.巴斯德; C.弗莱明;D.达尔文。答〔 〕 10.蘑菇属于大型真菌,它的地下菌丝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营养物质;B.吸收水分; C.吸收无机盐;D.固定地上部分。答〔 〕 11.细菌和真菌是中广泛分布的生物,但是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例如:好氧性的芽孢杆菌需要的环境,而乳酸菌需要的环境。即使在经过严格的的环境中也可能还有细菌。 1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所不同,例如: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菌落,表面黏稠,或粗糙。真菌的菌落要比细菌菌落。人们可以利用菌落的不同形态特点,初步区分细菌和真菌。 13.右图是蘑菇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思考有关的问题: (1)蘑菇的身体都是由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所以蘑菇属于核生物。 (2)⑤是从[ ]中散落开来的,它的功能是。 (3)④的作用是,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14.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一粒“尘埃”悄悄地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细长而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来,开始进入蟋蟀湿润的身体。在它们生长时,这些丝线还释放一些化合物,慢慢地溶解蟋蟀体内的组织。这些丝线还进一步深入蟋蟀的体内。数日后,这只蟋蟀就成为一只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然后这些丝线开始向这只死蟋蟀体外延伸。它们长出柄,并且在顶端生有结状物。一旦一个结状物裂开,就会有数千粒尘埃般的微粒散发出来,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 (1)文中所说的“尘埃”指的是;“丝线”指的是。 (2)这种神秘的“尘埃”以及它内部长出的“丝线”,与蟋蟀是什么关系? (3)文中所说:“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含义是什么? (4)你认为使蟋蟀致死的是哪种生物? 1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 ) (2)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多少是不同的。 ( ) (3)制备的培养基在接种前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 ) (4)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是有DNA。 ( ) (5)蘑菇和霉菌一样,都是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 ( ) (6)青霉和曲霉的菌丝无色,它们呈现的颜色是由孢子的颜色造成的。( ) 16.请比较细菌和真菌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表:
17.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18.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上很容易长出霉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好预防工作? 19.青霉和蘑菇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例如它们的细胞内都具有、、和;它们区别于绿色植物之处,在于它们的细胞内都没有,它们不能进行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20.右图表示的是一类真菌的形态和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哪一类真菌? (2)它属于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3)该生物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和DNA? (4)图中①表示的结构是 (5)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 (6)图中③的作用是 (7)该生物的营养方式是 (8)在哪里能找到这种生物?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D 7.C 8.C 9.B 10.A 11.自然界(生物圈)不一样 有氧 无氧 灭菌 12.小 光滑 干燥 大几倍到几十倍 13.(1)菌丝 细胞壁 细胞核 真;(2)② 孢子 繁殖后代;(3)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异养。 14.(1)孢子 菌丝;(2)寄生;(3)孢子随风飘散到适宜的地方,可以重新去感染其他蟋蟀(生物);(4)真菌。 15.(1)√ (2)√ (3)× (4)√ (5)√ (6)√ 16.
17. 25 600个 18.(答题要点)通风、干燥、降温、消毒 19.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光合 异养 20.(1)曲霉;(2)多细胞生物;(3)有细胞核和DNA;(4)孢子;(5)菌丝;(6)吸收营养;(7)异养;(8)营养丰富、温度适宜、潮湿环境中。 |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是辩证地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一分为二”地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些营腐生生活的微小生物的分解作用,死亡的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和人类就会丧失生存空间。有些细菌和真菌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利用价值。虽然一些细菌和真菌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危害,但这些危害并不是不可预防的。 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很多,营养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细菌和真菌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供给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叫腐生,如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和真菌。有些细菌和真菌是靠分解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外有机物来生存的,这种营养方式叫寄生,如寄生在人体或动物内的一些细菌和真菌。有些细菌和真菌是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离,两者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共生,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关于“技能训练” 本节安排的“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是要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才能得到答案的。你可以结合“设计实验”的要求,比较三个方案中哪个方案研究的变量单一,哪个方案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你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看法,相信一定会得到满意的解释。 知识闯关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寄生者。答〔 〕 2.关于细菌营养方式的正确描述是: A.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够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根瘤菌能够利用阳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进行寄生生活的细菌,只能靠吸收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的有机物来生活; D.细菌只能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生活。答〔 〕 3.把一个小动物的遗体深埋在一棵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是: A.被寄生细菌分解了;B.被共生细菌分解了; C.被腐生细菌分解了;D.被树根吸收了。答〔 〕 4.足癣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引起的? A.细菌;B.真菌; C.病毒;D.单细胞生物。答〔 〕 5.细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答〔 〕 6.下列细菌中,能使豆科植物生长良好的是: A.枯草杆菌;B.酵母菌; C.链球菌;D.根瘤菌。答〔 〕 7.下列哪种生物可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 A.酵母菌;B.细菌; C.青霉;D.曲霉。答〔 〕 8.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A.足癣;B.人的扁桃体炎; C.玉米瘤黑粉病;D.小麦锈病。答〔 〕 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请你根据下页图提供的信息并利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将下页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联系起来。 (2)将下图中未完成的部分填充完整。 探究乐园 准备一片新鲜的面包和一片面包干,在新鲜的面包片上浸入少许水,将两片面包分别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内,两个容器都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新鲜的面包片上长出了霉菌的菌斑,而且菌斑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越来越多,而干燥的面包片却没有长出菌斑。请问: (1)在这个实验中,新鲜的面包片为霉菌提供了,而面包干没有长出菌斑的原因是。 (2)本实验说明霉菌的生长繁殖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之一是。 课堂延伸 1989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德兹”号油轮不幸触礁,3.3万吨原油漏入海湾,漏出的原油迅速向四周扩散,油膜覆盖达1 600平方千米海面,使1 000多米长的海岸受到污染。 请阅读上述资料后,设计一种生物方法,解决上述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C 2. C 3. C 4. B 5. B 6. D 7. A 8. B 9. 探究乐园 (1)丰富的有机营养和水 缺少水分;(2)水分。 课堂延伸 向污染的海水中喷洒富含碳、磷、氮的营养物质,以供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快速生长、繁殖,进而用生物方法分解海面上的石油,消除污染。 |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 ||||||||||||||||||||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细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难点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细菌和真菌,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酵母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如右图所示),共有30多种。常见的啤酒酵母分布在水果表皮、发酵的果汁、土壤和酒曲中。生长在麦芽琼脂上的菌落呈乳白色、有光泽、形状平坦、边缘整齐。酵母菌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卵形,有典型的细胞结构,细胞里含有脂肪油滴等贮藏物。啤酒酵母能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等发酵,经酶的作用,在无氧条件下将这些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酵母菌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工业上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来酿造酒精,食品发酵、饲料发酵中也离不开酵母菌的作用。此外,利用酵母菌发酵还能生产甘油、甘露醇、有机酸等重要的生化制剂。但有些酵母菌对人类有害,能引起多种疾病,如皮肤炎、气管炎、肺炎、慢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知识闯关 1.下列哪种细菌对人类有害? A.根瘤菌;B.肺炎双球菌; C.甲烷菌;D.乳酸菌。答〔 〕 2.酸奶中的酸味是由下列哪种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A.乳酸菌;B.枯草杆菌; C.棒状杆菌;D.甲烷细菌。答〔 〕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这两种情况下的产物分别为: A.都是酒精;B.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和二氧化碳; C.都是二氧化碳和水;D.二氧化碳和酒精。答〔 〕 4.在下列生物中能产生抗生素的是: A.青霉;B.曲霉;C.酵母菌;D.链球菌。答〔 〕 5.具有全球性的“禽流感”,严重威胁着世界范围内的家禽、野鸟及人类的安全。这种造成大面积危害禽类和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是: A.一种细菌;B.一种真菌; C.一种病毒;D.一种原核生物。答〔 〕 6.在食品工业中,制醋的过程需要添加: A.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D.醋酸菌。答〔 〕 7.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败,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较长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这个环境中: A.细菌很少;B.细菌繁殖较慢; 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答〔 〕 8.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往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并且需将酿酒的器具密封,若遇到天气寒冷时,还需采取保温措施。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酒曲的目的是利用其中的 ,在密闭的容器中分解 。 (2)保温的目的是使 的速度加快。 (3)将器具密封是使器具中缺少 ,在此条件下, 的产生量将大大增加。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它最可能是什么气体? 。 (5)若不将器具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变淡,其原因是 。 探究乐园 几千年来,人们坚持不懈地与导致食物腐败的细菌和真菌做斗争,创造了很多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你能说出下面这些保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可以防止细菌等微生物孳生吗?
课堂延伸 1.把干酵母加到面团中,经过发酵作用,面团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右图表示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用图中的数据说明以下问题。 (1)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影响二氧化碳生成量的? 。 (2)为什么用干酵母做面包时,最好将其溶解在温水里而不用凉水? (3)根据上图推测: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它会发酵吗?请解释原因。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你能自己试着制作一种发酵食品吗?下面向你推荐自制酸奶的简单方法,你可以试一试。 (1)取大小适中的容器一个。要求容器有盖、无油。 (2)将容器用洗涤灵洗净,放入开水中煮沸2~3分,取出晾干备用。 (3)将袋装鲜牛奶加温至40 °C左右(整袋或将奶倒入玻璃杯中加热均可)。 (4)将加热好的鲜牛奶倒入备用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入2~3勺酸奶和1~2勺糖(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搅拌均匀后加盖。 (5)将制好的奶置于温暖处。春秋季放在阳光照到的地方,冬季可放在暖气上。温度控制在25 °C左右,待1~2天后便可食用。 资料 有关酸奶的历史 人们制作发酵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印度、埃及和古希腊人已掌握了发酵食品的手工制作方法。1008年,法国开始建厂生产酸奶。我国制作酸奶的历史也很悠久,后魏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酸奶的制作过程。 相传酸奶源于保加利亚。很久以前,以游牧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着装满羊奶的皮囊,随畜群在大草原上游荡。由于气温、体温和其他原因的作用,皮囊中的奶常常变馊并呈豆渣状。同时人们还发现,若把少量这样的奶倒入煮过的奶中,这些奶也会变酸——这就是最早的酸奶。由于色雷斯人很喜欢喝这种奶,他们便不断寻求更简便、效果更佳的制作酸奶的方法。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A 3. B 4. A 5. C 6. D 7. B 8.(1)酵母菌,有机物(糯米);(2)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3)氧气,酒精;(4)二氧化碳;(5)氧气进入,会使部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酒精量减少,酒味变淡。 探究乐园
课堂延伸 1.(1)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最适温度是在30~45 ℃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都会减少;(2)水和温度是酵母菌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温水是利于酵母菌繁殖的(属适宜的条件),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3)冷冻室里的温度低于0 ℃,酵母菌细胞内的水会呈结冰状,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它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因此可以说在这种条件下,面团是不能发酵的。 2.(略)。 |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综合测评 |
1.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枯草杆菌;D.霉菌。答〔 〕 2.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产物不包括: A.无机盐;B.水;C.二氧化碳;D.葡萄糖。答〔 〕 3.下列哪种变化原理与肉汤变质类同? A.西瓜由生变熟; B.玉米植株由矮长高; C.香蕉果皮由黄变黑;D.苹果表面由青转红。答〔 〕 4.下列哪种生物可以在酿酒前作为菌种? A.青霉菌;B.甲烷菌; C.酵母菌;D.根瘤菌。答〔 〕 5.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A.里面没有空气,细菌不能正常生活; B.封盖过程中外面的细菌不能进入罐内; C.高温和高压处理后,一段时间内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D.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绝对没有细菌。答〔 〕 6.我们经常会在面包和馒头中看到一些孔洞,这些孔洞是 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的,它是 菌,经过 作用产生的产物。 7.人们常常在含氮量低的田里种大豆,这是因为在大豆的根瘤中有能够 的根瘤菌与大豆共生, 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大豆能 的含氮物质,而大豆为 提供有机物。 8.地衣是由 和 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可以供给藻类 和 。当两者分开时,它们 。 9.与施用化学杀虫剂相比,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可以减轻 ,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真菌)就是其中的两种。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共生现象只存在于菌类和植物之间。( ) (2)科学家把人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使其产生人的胰岛素。( ) 11.请根据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在下图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文字,以表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2.请把下列防腐方法与防腐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咸鱼 脱水法 肉肠 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鱼中的水分) 腊肉类熟食 真空包装法(破坏需氧环境) 果脯 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 肉类罐头 罐藏法(高温消毒、防止与细菌接触) 干蘑 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水分) 袋装牛奶 晒制法、烟熏法 13.请你根据本章学习的知识,举例说明有哪些菌种可以用于制作发酵食品?(举两例即可) 14.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主要是哪种细菌在起作用?为什么在配料中要加入一定量的白砂糖?为什么泡菜坛要加盖,而且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 15.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下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2)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3)放在28 ℃环境中培养是因为 。无菌操作是为了 。 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4. C 5. C 6.二氧化碳 酵母 呼吸(发酵) 7.固氮 根瘤菌 利用 根瘤菌 8.真菌 藻类 藻类 真菌 水 无机盐 都不能独立生活 9.对环境的污染 10.(1)×(2)√ 11. 12.(略) 13.乳酸菌——酸奶、泡菜;酵母菌——酿酒、馒头、面包;醋酸杆菌——制醋 14.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加入白砂糖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有机物;因为乳酸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加盖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用一圈水来封口的目的也是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泡菜坛。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15.(1)乙,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而乙同学设置了对照实验;(2)培养基(肉汁蛋白质固体培养基);(3)这个温度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