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标题: 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昌市会文镇冠南小学    学科:语文    姓名:张金恋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教学过程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这就是矛和盾(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顶端尖尖的,主要是用来进攻的。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矛和盾的集合》(师补充课题)。用来进攻的矛和用来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来,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威力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解决然后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jí    bān    guī    t?n    bīng    tuì



集    般    龟    坦    兵    退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归纳主要内容: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请同学们赶快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这些空:



发明家(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 )、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   ),在战场上( )。



三、小结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是的,说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句话又给你什么启发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学习这篇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说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过渡:发明家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两个优点集合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这句话给你社么启发呢?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就能明白了。



二、学课文,悟道理。



(一)习1、2自然段。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



学生读1、2自然段,解决问题。(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1)引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2)小结:聪明的发明家在难以招架的攻击时,想到用铁屋子来代替盾,这就是利用盾的优点来自卫。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它能自卫但是不能进攻。此时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呢?



(二)学习3、4自然段。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它能自卫但是不能进攻。此时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呢?



(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口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师小结:这是用枪口和炮口来代替进攻的矛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灵活的进攻呀!



(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就这样坦克产生了。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3、引导总结:坦克其实就是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造成的。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好处有哪些呢?这坦克到底有什么威力呢?在段落中找出一个形容最恰当的词语(大显神威)



(板书:大显神威)指导学生反复读



2、你还能找出本段中的四字词语吗?



词语: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合二为一”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理解。)



4、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能够大显神威?读一读。怎么理解大显神威?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用“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来回答。



(因为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所以它很厉害。)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板书: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引导学生以读促悟。



3、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三、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师举例:带橡皮的铅笔是集合了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擦错字的优点做成的。



2、学生举例双层公共汽车、火车……



3、师继续引导从学习、做人、做事……



(如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到自己身上来,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取长补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枪口火炮口



                                         



                                          集合    坦克



        盾      防守      铁 屋 子               (会动)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4 21:29



课后反思:



1、我先从抓重点破难点入手,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通过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过程,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的理解体会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因为三年级学生概括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还有课堂内随时有新的生成,现在想来,这时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提醒我,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围着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的。



2、我是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胜利”这五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3、 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课程标准对三上年级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我认为适当地拔高点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堂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提炼。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设计了填空题,帮助学生如何找到思维的着眼点。只是,这个填空题设计的还不够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效果就更为明显了。



4、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结合实际,教师应该多给出几个例子,拓展学生的思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