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2-19 20:30
标题: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朱艳  湖北省京山县新市一小  邮编:431800
摘要: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少年轻父母一方或双双撇下自己的孩子外出,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欠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及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学校的现实阐述怎样加强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对儿童今后的认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有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大多数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                       
2、心理上的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化。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2-19 20:30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2、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学校应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建立完备的留守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应包括留守学生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态度、习惯和成绩,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性格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等。
(2)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情感上的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还要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写信,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父母送去祝福,联络和沟通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3)学校更多的让留守学生在“群体中成长”。
要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其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适时向留守学生提出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促进留守学生能力和意志力的发展,弥补隔代监护人因溺爱对留守学生造成的不足;让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学生因受教育的断层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妇联、共青团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成长”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留守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将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留守学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学生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3、刘岳启.苏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状况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7-03-05.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