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优秀说课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18 21:52
标题:
语文优秀说课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语文优秀说课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毛阳中心校 王红花
一、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基础,根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 认知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二、说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指导阅读法、拓展迁移法,通过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辅助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上,我秉着“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学法是: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勾画圈点法。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18 21:52
三、说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将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感知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足时间使学生读、思、划、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情感,通过抓住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内化迁移。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大多数的同学都讲到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师相机板书:高尔基 爱 儿子,由此构建本堂课的框架)
2、其实,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生自渎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新课标提倡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教学“栽花赏花”
1、指名读2、3小节,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顾不上”、“一直”等词语重点体会高尔基儿子的懂事,相机引出填空:
儿子从苏联赶到( ),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 ),还没有(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一直忙着( )。
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该是一幅怎样忙碌的劳动场面啊,接着出示:
他忙得( ),但他(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 …….
(这样的句式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来体现“给”为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不亚于“拿”。)
2、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怎么形容它呢?
(1)让学生看着图描述,完成小练笔: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有_________ ,有_______,还有________ 。
(2)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生交流,师小结:这原本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到处充溢着芳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3、(出示花朵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说话,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时,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 ),因为( )。”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环节二:教学“写信教子”
1、自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多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自己读读这封信。
(生自读信,画出感觉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师相机点拨。
在这里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 (第一个指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如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生举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18 21:52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给学生以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2、生交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些。
(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内化迁移
1、师小结: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
2、积累名言,点出文章中心。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高尔基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巴金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
——纪伯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围绕课文设计延伸作业,不仅能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语文能力。)
四、说板书: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 ↘
赏花 写信
爱
栽 收
↖ ↗
儿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