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3年新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一课一练堂堂清课堂作业题和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6
标题: 2013年新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一课一练堂堂清课堂作业题和答案
       这套2013年新长春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一课一练堂堂清课堂作业题和答案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初中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诗经》二首

第一课时《关雎》课上练习  

命题人 肖家乡第一中学  陈玉波

一、        给下列字注音

雎(    )鸠(   )    窈(   )窕(   )     好逑(    )   荇(   )菜

寤(    )寐(   )    芼(    )
二、文学常识填空

(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篇,包括(       )、

(      )、(      )三个部分。常采用(     )、(     )、(    )的表现手法。
二、        按要求默写

1、        参差荇菜,             ;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2、        诗中用雎鸠鸟和鸣于河洲之上来起兴的诗句是:            ,              。

3、        能够统摄全诗内容的千古名句是;                ,                。

4、        全诗以荇菜流动比喻淑女难求的诗句是:               ,                 。

5、        诗中抒发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表现主人公彻夜难眠、焦躁苦闷的诗句是:
                          ,                      。

6、能够表现主人公想象结婚时热闹情景的句子:                 ,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略)
二、《诗经》、305、风、雅、颂,赋、比、兴。
三、1(略)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采之、芼之)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下载方法: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或立即注册后,直接点击下面的附件或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课练.zip (87.35 KB, 下载次数: 499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第二课时《蒹葭》课上练习

命题人   肖家乡第一中学    陈玉波

1、        给下列字注音
蒹(     )葭(     )   溯(     )洄(     )    晞(     )

湄(     )  跻(     )   沚(    )  坻(     )  涘(     )

2、        按要求默写
(1)、在诗的第一节中,能表明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季节的诗句是:
                             ,                          。

(2)、本诗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表明时间推移并渲染凄清的氛围和怅然的情绪的诗句是:
                        ,                 ,                         。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请从诗中找出能印证这两句诗内容的语句:
                                   ,                               。

(4)、根据诗的意境课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5)、台湾女作家琼瑶有一部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在水一方》,此小说的篇名出自于这首诗的原句,它是:
                                         ,                            。

(6)、古诗词中有许多赞美纯洁高尚的爱情,极力渲染相思之苦的名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诗      句:                           ,                               。

作者与出处:                                                        

(7)、请根据《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完成下边的对联

上联:雎鸠声声传君子情思切切

下联:                          







第二课时:
1、(略)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秋水伊人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凤栖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鹊桥仙》)
(7)蒹葭采采觅佳人烟水茫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课时练习题
命题人:新源镇中学 曾艳华  审题人:陈继生
一、文学常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是唐朝著名的_____________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胡天八月即飞雪(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三、解释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锦衾:________________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
   风掣红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填写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雪后景色写得绮丽多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
  3.作者以景传情,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全诗中的作用



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二、三、四略
五.从结构上看是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是渲染了下文送别的悲伤的感情基调。
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花喻雪,写出了塞外特有的壮美景色,意境开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课时练习题
命题人:新源镇中学 曾艳华  审题人:陈继生
一、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代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中有借家书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几个动词,组成一幅幅鲜明的秋风卷茅图,这几个动词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恰当的字填写诗句
1.(矛、毛、茅)飞渡江洒江郊
2.归来倚(仗、丈、杖)自叹息
3.俄(顷、倾、清)风定云墨色
4.(娇、骄、矫)儿恶卧踏里裂
三、默写古诗
1.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茅屋被秋风所破,茅草纷飞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作者自从遭逢战争便常常失眠,无法入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表现诗人由于年老体弱,对百姓公然偷盗茅草的顽童,只能唉声叹气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由己推人,表达自己济世情怀,从而发出心中呼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的表达效果。


五、学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现实谈谈。
答案:
一、二、三略
四.这句诗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有个人的困难处境升华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国家带来的无尽困难,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以看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五.围绕作者的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来谈即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练习题
命题人:新源镇中学 曾艳华  审题人:陈继生
一.文学常识填空
《铸剑》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水瓮            拂拭            午膳           憎恨           莠民
三、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ī  dié      chī  xiāo      huǒ  yí       xuān              jǐ      yōng
(        )    (         )    (        )    (     )起衣袖   戈(     ) (     )容
四、根据语句表达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争着抢在别人的前头,唯恐落后,形容竞争激烈(                   )
2.不能在一个天底下,比喻仇恨极深(                     )
3.毛发和骨头都感到了恐惧,形容极端害怕(                  )
4.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
五、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这句话进行评析。



六、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争先恐后   不共戴天  毛骨悚然   杳无音讯
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的写出了王头被咬的严重的样子。
六、小说塑造了两个复仇者的形象,一个是眉间尺,一个是宴之敖,他们经受苦难,为人民复仇,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歌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上册第三课《铸剑》第二课时课上练习
命题人:新源镇中学 刘影  审题人:陈继生
一、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铸剑》作者(     ),字(     ),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     )(     )(     ),本文选自(      )。
2、给加点字注音
水瓮 (     )       皓 齿   (    )   憎  恨(      ) 擎  起(       )
3、  根据语句表达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毛发和骨头都感到了恐惧,形容极端害怕(           )
(2)        争着抢着在别人前头,唯恐落后。形容竞争激烈。(          )
(3)        不能在一个天底下,形容仇恨极深。
(4)        很长时间没有消息。(          )
二、        文本回放
1、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这句话进行评析。


3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鲁迅先生在小说的开篇是如何描写眉间尺对待那只老鼠的?联系全文分析,这段描写对刻画眉间尺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试分析:如果文中删去眉间尺被干瘪少年纠缠这一情节好不好?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用意何在?


三、        拓展练习
鲁迅先生的作品常常描写一些看客的形象,如:《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中的人物。那些人物,其实是揭示国人令人心痛的麻木和残酷的劣根性。宴之敖则是先驱的革命者的代表。那么,文中百姓的态度暗示了什么?对此,你如何看待?



四、《铸剑》是根据三国时期曹丕《列异传》、晋干宝《搜神记》等古籍中所载的“三王冢”的故事创作的。在这些古书中,还记载着许多奇幻的神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有时间阅读相关资料,共同分享古书奇妙的神话色彩。根据其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也写一个《故事新编》
五.聚沙成塔
大河的勇敢与信念,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虽遭千百次的磨难而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最终在人类的历史上竖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参考答案
一题略
二、1、本意是令人十分害怕。这里指母亲声音里包含的绝望和痛苦令眉间尺感到十分恐惧。
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两颗人头激战的场面。
3、(1)眉间尺对于老鼠是痛恨老鼠之所为,又不忍心除掉老鼠。这段描写表现了眉间尺善良懦弱的性格,对世间的事物都抱有一颗善心的,然而善良到连危害你的老鼠都舍不得下手除去,这就成了懦弱。这样一个性格软弱的孩子能否为父报仇,这是他母亲所担心的,也为后文发展作了铺垫。
   (2)这一情节不能删去,这个干瘪少年与他的纠缠,影射了中国民众中间的“窝里斗”现象,人们把精力放在与自己同样受苦的人身上,与他们争斗。相反,对压榨他们的统治阶级却逆来顺受。这正是作者所痛恨的,作者安排这一情节大有深意,已引起国人的思考。这一情节也是对眉间尺懦弱性格的进一步展现。
三、百姓对此不解甚至仇恨,认为他大逆不道。这说明在哪个社会现实中老百姓的愚昧麻木,这正是作者所痛恨的,有这样麻木的顺民才会使统治者更加昏庸暴虐。
四——五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第四课  蒙古草原狼  第一课时  测试题
命题人:新源镇中学 刘影 审题人 陈继生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皑皑(     )  (2)战栗(     ) (3)嚼口(      )  (4)一瞬(      )
(5)睿智(     )  (6)硕大(     ) (7)憋足(      )  (8)怯懦(      )
2、解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


(2)那一刻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灵魂出窍的躯壳,一具虚空的肉身遗体。


3、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        颤                              (2)蹬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        折                                (4)圈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2)狼群一眨眼的功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
  


         
5、拓展练习
《蒙古草原狼》一文是作者描述主人公第一次遭遇狼群的情景,文中人物描写细腻生动,请同学们选择心理、神态、动作任意一种描写方法,写一段人物描写片段。要求200字左右,抓住一个细节来写。






6、聚沙成塔人生是一串由苦难缀成的念珠,强者微笑着把它数完;弱者任其散落成悔恨,颗颗滴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参考答案:
1——3题略
4、(1)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天气的寒冷,渲染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2)本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极言狼群逃跑的速度之快。
5、略
6、略











九年级第四课  《蒙古草原狼》第二课时  测试题
                  命题人 新源镇中学 刘影 审题人 陈继生
一、        课文回放,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作者对人和马同狼的对峙、斗智斗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可信?
   

2、课文是要写“蒙古草原狼”,可是开篇却用了很多笔墨写陈阵和他的大青马,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最后说“陈阵看呆了”,他是因为什么而“呆”的?


二、        比较阅读
《蒙古草原狼》一文是作者描述主人公第一次遭遇狼群的情景,下面选文是陈阵第二次遭遇狼的情景。请从心里、表情、行动上分析二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陈阵在雪窝里用单筒望远镜镜头,套住了一头大狼的时候,他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钢锥一样的目光。陈阵全身的汗毛又像豪猪的豪刺一般竖立起来,几乎将衬衫撑离了皮肉。蒙古草原狼格老人就在他的身边,陈阵这次已没有灵魂出窍的感觉,但是,身上的冷汗还是顺着竖起的汗毛孔渗了出来。虽然陈阵来到草原已经两年,可他还是惧怕蒙古草原上的巨狼和狼群。在这远离营盘的深山,面对这么大的一群狼,他嘴里呼出的霜气都颤抖起来。陈阵和毕利格老人,这会儿手上没有抢,没有长刀,没有套马杆,甚至连一副马镫这样那个的铁家伙也没有。他们只有两根马棒,万一狼群嗅出他们的人气,那他俩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
陈阵又多哆哆嗦嗦地突出半口气,才侧头发去看老人。毕利所正用另一只单筒望远镜观察着狼群的包围圈。老人压低声音说:“就你这点胆子咋成?跟羊一样。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要不汉人怎么一到草原净打败仗。”老人见陈阵不吱声,便侧头小声喝道:“这会儿可别吓慌了神,弄出点动静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陈阵点了一下头,用手抓了一把雪,雪在他的掌心被捏成了一沱水。
侧对面的上坡上,大群的黄羊仍在警惕地青草吃,但似乎还没有发现狼群的阴谋,狼群包围线的一端已越来越靠近两人的雪窝,陈阵一动也不敢动,他感到自己几乎冻成了一具冰雕••••••

1、        心理: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情: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围绕着细节来谈看法。例如大青马,一路高度警觉,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提醒主人;不见效时,有自作主张改变方向,又咬主人的毡靴等。真实可信。
2、        为下文写与狼群相遇做铺垫。
3、        因为狼群撤退的井然有序,也因为自己居然可以从狼嘴下逃生。
二、相同:心里都很紧张,害怕;表情上北狼的真实、凶猛惊呆了,行动上,都处在不知所措的状态。不同:心理程度不同,第一次灵魂出窍了,第二次没有,单还是恐惧;表情上虽然没有第一次那样惊恐,单“心“也是冰凉,行动上是第一次不知所措,第二次抓了一把雪,但仍然几乎冻成了一具冰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九年级第四课  《蒙古草原狼》第二课时  测试题
                  命题人 新源镇中学 刘影 审题人 陈继生
一、        课文回放,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作者对人和马同狼的对峙、斗智斗勇的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可信?
   

2、课文是要写“蒙古草原狼”,可是开篇却用了很多笔墨写陈阵和他的大青马,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最后说“陈阵看呆了”,他是因为什么而“呆”的?


二、        比较阅读
《蒙古草原狼》一文是作者描述主人公第一次遭遇狼群的情景,下面选文是陈阵第二次遭遇狼的情景。请从心里、表情、行动上分析二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陈阵在雪窝里用单筒望远镜镜头,套住了一头大狼的时候,他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钢锥一样的目光。陈阵全身的汗毛又像豪猪的豪刺一般竖立起来,几乎将衬衫撑离了皮肉。蒙古草原狼格老人就在他的身边,陈阵这次已没有灵魂出窍的感觉,但是,身上的冷汗还是顺着竖起的汗毛孔渗了出来。虽然陈阵来到草原已经两年,可他还是惧怕蒙古草原上的巨狼和狼群。在这远离营盘的深山,面对这么大的一群狼,他嘴里呼出的霜气都颤抖起来。陈阵和毕利格老人,这会儿手上没有抢,没有长刀,没有套马杆,甚至连一副马镫这样那个的铁家伙也没有。他们只有两根马棒,万一狼群嗅出他们的人气,那他俩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
陈阵又多哆哆嗦嗦地突出半口气,才侧头发去看老人。毕利所正用另一只单筒望远镜观察着狼群的包围圈。老人压低声音说:“就你这点胆子咋成?跟羊一样。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要不汉人怎么一到草原净打败仗。”老人见陈阵不吱声,便侧头小声喝道:“这会儿可别吓慌了神,弄出点动静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陈阵点了一下头,用手抓了一把雪,雪在他的掌心被捏成了一沱水。
侧对面的上坡上,大群的黄羊仍在警惕地青草吃,但似乎还没有发现狼群的阴谋,狼群包围线的一端已越来越靠近两人的雪窝,陈阵一动也不敢动,他感到自己几乎冻成了一具冰雕••••••

1、        心理: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情: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围绕着细节来谈看法。例如大青马,一路高度警觉,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提醒主人;不见效时,有自作主张改变方向,又咬主人的毡靴等。真实可信。
2、        为下文写与狼群相遇做铺垫。
3、        因为狼群撤退的井然有序,也因为自己居然可以从狼嘴下逃生。
二、相同:心里都很紧张,害怕;表情上北狼的真实、凶猛惊呆了,行动上,都处在不知所措的状态。不同:心理程度不同,第一次灵魂出窍了,第二次没有,单还是恐惧;表情上虽然没有第一次那样惊恐,单“心“也是冰凉,行动上是第一次不知所措,第二次抓了一把雪,但仍然几乎冻成了一具冰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7

六 现代诗歌二首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堂堂清练习题
命题人:李宏星
一、基础知识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憩息(    )    (2)、打鼾(    )    (3)、灰烬(    )
(4)、牛轭(    )    (5)、厚重(    )    (6)、吱哑(    )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息(    )          熄(    )           憩(    )      ;
(2)、厄(    )          扼(    )           轭(    )      。
3、填空。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作者是          ,原名           ,是         的代表诗人。
二、课文探究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下列诗句有什么内涵?
①、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
                                                                                             
②、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的躺下,一样的打鼾。
                                                                                                  
③、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2)、在《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中,作者描摹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诗人用《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做标题有什么象征意义?
                                                                                         
                                                                                         
(4)、《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写于1941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生活在战乱的艰难困苦之中。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农民单调而停滞的生存状态?
                                                                                       
                                                                                         
审题人:戴忠彦
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⑴qì  ⑵hān  ⑶jìn  ⑷è  ⑸zhòng   ⑹yǎ
2、⑴xī休息,安息;xī 熄灯,熄灭;qì憩息    ⑵è困厄;è扼住;è牛轭。
3、穆旦,查良铮,九叶诗派。
二、课文探究。
4、⑴.①、旷野里的一星灯光与浓重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照,沉默、凝重的“脸”的形象如特写镜头一样凸现在画面上,表现作者心中无限凄清与悲凉中又有几分生命追求的执着与悲壮。
②、父辈的生命是艰辛苦涩的,子辈应代表新生和希望,然而他们长大成人后,仍和父亲“一样地”,儿子将和父亲一样的劳作,一样的辛苦,一样的疲惫,一样的麻木和呆滞,民族的苦难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③、子辈传承了父辈的“镰刀”“ 锄头”“ 牛轭”“石磨”“大车”,也承袭了他们的苦难,而他们却只能默默承受,这是何等不幸,何等悲凉。
⑵、景物方面,诗人描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寒风肆虐,仿佛历史同被杀的同胞的鲜血一样凝固了,到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苍天仿佛被鬼子的刺刀捅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纪,没有温暖,没有欢笑。作者选取的是以“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为时空大背景,用一连串的意向来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痛苦之情。
⑶、象征一种寒冷、压抑、闭塞的生存环境。
⑷、悠久的岁月,沉睡的祖先、啼哭的儿郎将和父辈一样打鼾,这些可见民族生存在世代相传过程中的凝滞与重复,这些也是单调停滞的生存状态的见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金黄的稻束》堂堂清练习题
命题人:李宏星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稻束(   )  静默(   )  欢欣(   )  寻觅(   )
      树巅(   )  疲倦(   )  魂魄(   )  渺小(   )
2、《金黄的稻束》作者是          。诗集有《   》、《   》等
二、课文探究:
3、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围绕核心意象又写了哪些意象?
4、作者在诗中赋予“金黄的稻束”以怎样的品格?“金黄的稻穗”有什么象征含义?
5、怎样理解《金黄的稻束》的末句“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六区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三、能力提高:
8、选出文中你最欣赏的诗句进行赏析。
9、意象是现代诗的灵魂所在,在“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与“疲倦的母亲”之间有着哪些形象上和本质上的类似?                                                      审题人:戴忠彦
   
附:《金黄的稻束》参考答案:
     1、shù  mò  xīn  mì  diān  juàn  pò  miǎo
  2、郑敏 《寻觅集》 《心象》。
3、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  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  远山  小河  
4、赋予生命的母亲、产后的母亲、默默肩负着生命的艰辛和希望的母亲的品格;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5、最后几句,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作一条小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守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6、D     7、D
8、参考示例:“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采用拟人手法来写稻束,割过的秋天的田提供了无限空阔的背景, 它不是摆在那里,而是“站在”收割后的田野上。当大地空旷,这样一幅“静物写生”出现在秋后的田野上,它比一切更动人,更能调动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感受和沉思。
9、饱满、成熟、丰富,有着因沉重劳累、丰硕而弯曲的美丽的轮廓,它们同样经历了时光的流逝、旋转、轮回,才达到此时此刻的完美与丰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七、致大海
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王淑华
一、给加点字注音
蔚蓝   徘徊   覆亡    召唤   束缚    魅惑    暴虐   絮语    桂冠   塑造   枉然   沉浸
二、填空、
《致大海》作者       ,   国伟大诗人,是           的奠基人,高尔基称赞他是 “                  ” 。这首诗以大海为          象征,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代表作还有              和             等。
三、课文研讨:
1、诗人为什么选择大海作为倾诉对象?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3、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积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诗人在诗中阐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喜欢这首诗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五、积累与运用

大海以其独有的特质,吸引着人们。关于大海的诗句、名言、成语、俗语俯拾皆是,试写出几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七《致大海》答案
一、Wèi  pái huái   fù   zhào   fù    mèi  huò    nuè   xù   guì   sù  wǎng   jìn
二、普希金  俄   俄罗斯语言文学  俄国文学之鼻祖(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自由精神  渴望自由    《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三、1、大海是自由奔放的,而这正是诗人向往和渴求的。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2、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五、1、阐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
2、略



八 短文两篇
三井子职业中学   王淑华
一、给加点地字注音
送葬    讨乞   薄弱    裹着    渺小    鸿毛    李鼎铭    谨慎    享乐   追悼
二、解释词语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泰山
鸿毛
三、填空
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       。湖南       人。中国       、       、理论家和    ,           、              和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              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2、这两篇文章都属于演说词。演说词又称          或          。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或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述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它具有         、      和     等特点。
四、课文探究
1,《为人民服务》是围绕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他有着怎样的贡献?
                                                                                 
                                                                                 
3、《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的两个比喻句应怎样理解?
                                                                                 
                                                                                 
4、《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结构安排是怎样的?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格言
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
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还击你!”
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了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父亲说: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个“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父亲对我说: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腿,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拣点破烂卖钱。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1、作者表现父亲的只会和形象时,用了许多隽永深刻、蕴含哲理的句子,请找出三句,写在下面。
                                                                                                                                                                        
2、文中的父亲有许多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其中你最欣赏的是什么?结合情节说说理由。
                                                                                 
3、请你写出一段话表达对你父亲的感激、欣赏或钦佩的感情。
                                                                                 
六、搜集并背诵。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
《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十六字令三首》《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 游泳》
《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审核人:王志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短文两篇》答案
一、zàng   qǐ    bó    guǒ     miǎo    hóng    dǐng  míng     jǐn  shèn      xiǎng    dào
二、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死得其所:形容斯的有意义,有价值。
泰山: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三、1、润之,子任,湘潭   革命家   战略家   诗人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2、演讲稿   演讲词   针对性    情感性    鼓动性
四、1、全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标题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点明了文章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汉代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3、这里用“糖弹”作比喻,突出了资产阶级进攻手段的狡猾、恶毒,形象地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这一论断是精辟的。
4、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结构的。开头提出巩固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的问题,然后加以分析,讲述道理之后引出中心论点,最后以热情地号召、庄严的宣告结束全文。中心突出,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五、1、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2、只要言之成立即可。3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第九课 汉字之美   妙在多维
第一课时
命题人:刘艳华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掘(júe) 滑翔(huá) 弯曲(qǔ)  琳琅(láng)
B、楷体(kaǐ)隽秀(juàn) 飘逸(yì)  旷世(kuàng)
C、瑰丽(guī)驰骤(zhòu) 奠定(diàn)提供(gòng)
D、悬腕(wàn)韵律(lù)   精湛(zhàn)深邃(su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中翱翔   美不胜收   玉树林风   各领风骚
B.酋劲挺拔   挥洒自如    运臂如风   力透纸背
C、一气呵成   居高临下    淋漓尽致   笔力千钧
D、意犹未尽   不吐不快   一泄千里    家喻户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字如其人: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黄、米、蔡……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2)、他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真是众望所归。
3)、 狂草连笔自上而下,一气呵成……
4)、但就美感而言,汉字堪称独步,书法已成为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                     (          )
  2)、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                                                                                                                                (          )
3)、圆珠笔只有一个自由度。鹅毛笔和钢笔的笔尖分叉,可在宽度上略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                                             (          )
4)、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                       (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书法讲究悬腕。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使指、挥毫着墨。
    ﹍﹍﹍﹍﹍﹍﹍﹍﹍﹍﹍﹍﹍﹍﹍﹍﹍﹍﹍﹍﹍﹍﹍﹍﹍﹍﹍﹍﹍﹍
   2)、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
    ﹍﹍﹍﹍﹍﹍﹍﹍﹍﹍﹍﹍﹍﹍﹍﹍﹍﹍﹍﹍﹍﹍﹍﹍﹍﹍﹍﹍﹍﹍
   3)、汉字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4)、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之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

附答案
1、        D(Aqǔ应为qū Bjūan应为jùn  C、gòng应为gōng)
2、        C  (A林.应为临  B 酋.应为遒    D泄应为泻  )
3、        B 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任,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因此在这里不恰当。
4、        1)排比2).反问3)对比4)比喻
5、        1)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2)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3)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是看不过来4)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愉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九年级上册第十课《曹刿论战》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
(3)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

牺牲:古                         狱:古
      今                             今


鄙:  古                         加:古
      今                             今


间:  古
      今



三、        在学习本文时,有同学质疑:乡人劝阻曹刿的情节似乎作用不大,删去此处,文章内容会更集中,你对这个问题持怎样的看法?




四、文中正面描述战争的句子,只有三句话,其中,点明战争地点的句子是:(          ),简述胜负迹象的句子是:(            )。交代大获全胜的结果的句子是:(           )。



五、曹刿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时刻,却能挺身而出,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九年级上册第十课《曹刿论战》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1)击鼓进军
(2)凭借
(3)在
(4)案件
二、
牺牲:古(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狱:古(案件)
      今(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今(监狱)


鄙:  古 (鄙陋,目光短浅)            加:古(虚夸,以少报多)
      今 (卑鄙)                          今(增加)


间:  古 (参与)
      今(中间)
三、
答:乡人备战的漠然视之与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也为下文写曹刿的“远谋”庄公的“鄙”作了铺垫。

四、
战于长勺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中学生要心中有祖国,用知识武装自己,培养自己建设祖国的意识和本领,时刻准备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强项令》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妻子:古(                     )
      今(                     )
强项:古(                     )
      今(                     )


二、本文写董宣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是详写,侧面是略写,其中正面详写的是什么内容?侧面略写的是什么内容?





三、为了使官员廉洁,现在政府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你对这种高薪下的养廉和以董宣为代表的清贫下的廉洁,有何看法?









四、董宣被光武帝刘秀敕为“强项令”,请举出古今几位这样的“强项”式的人物,并说说“强项”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强项令》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强项:古(不肯低头,形容刚强不屈服)
      今(实力强的项目)
二、
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详写。
董宣去世后景况略写。

三、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的,围绕“无论高薪还是清贫,廉洁的品行是最重要的”来谈。

四、

海瑞罢官。  
李白不事权贵。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这些人代表了中国人不畏权势,宁死不屈的精神。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出师表》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
命题人:长春岭一中姚洪光  审题人:刘维学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开张:古
      今
卑鄙:古
      今
感激:古
      今
秋:  古


一、        达标检测:

1、        陆游称赞本文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四、“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出师表》第一课时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

开张:古(开扩)
      今(店铺开门)
卑鄙: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今(品质恶劣)
感激:古(由衷的感谢)
      今(感动,激动)
秋:  古(时)
      今(秋天,季节)

二、

1、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

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四、

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们都忠心耿耿。

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⑤引喻失义          (             )                  ⑥ 陟罚臧否(              )
⑦性行淑均  (         )            ⑧夙夜忧叹(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第一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
②“每与臣论此事”,此指什么?              ;                         。
③“汉室之隆,可即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        。
④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是什么?           ,                  。                   
⑤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                 。
⑥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             ,                。
⑦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是什么?          ,          。
⑧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
⑨作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
4.诸葛亮出师前后向后主提出哪几条建议?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的是什么?
6.本文作者向后主陈说了什么情?言了什么事?
7.作者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8.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10.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请写出一句,并表明作者。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天下计”和“老臣心”的含义。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1.诸葛亮 、后主刘禅
2.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   ⑤称引、譬喻   ⑥善恶   ⑦善   ⑧早晚
3.①开张圣听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⑧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念感激,同时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6.情:对先帝的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对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希望。
事:治理国家,出师北伐,兴复汉室。
7.请求出师北伐,提出建议,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8.表达对先帝的感激、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诚恳希望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9.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有小人做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还有即将出师对后主的依依不舍。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11.天下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策略。
老臣心:“报先帝,忠陛下”,效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也可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的强盛发展。”
13.①积极献言,提出三条建议。
②推荐人才,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       代文学家             。
2.给下列字注音。
啮            腊             瘘                疠               嗣
挛            踠             莅                蹙               殚
踣            曩             隳                恂               缶
熙            俟             几                数               食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腊 :                                             岁:
若 :                                             毒:
悲 :                                             涕:
生 :                                             病:
是 :                                             安:
观 :                                             人风:
嗣:                                              恂恂:
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描写“悍吏之来吾乡”如狼似虎征收赋税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
②作者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
③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
④作者为点明本文的主题思想而引用孔子的名言是                                。
5.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主要写的是哪件?
6.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体现的?
7.第一段重点写“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加以描绘?
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9.第一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10.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
1.唐    柳宗元
2. 略
3.腊:干肉,这里是指把肉晒干。            岁:每年。
  若:你。                                毒:怨恨。
  悲:怜悯。                              涕:眼泪。
  生:使……活下去。                    病:困苦不堪。
  是:这。                                安:怎么,哪里。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
  嗣:继承着。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4.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余闻而愈悲。
③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苛政猛于虎也。
5.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的危险和赋敛的毒害;以后者为主。
6.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体现:黑质而白章(颜色);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毒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以大风、挛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药用)。
7.①颜色之异     ②毒性之异     ③用途之异
8.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当时的社会中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的想读下去的愿望。
9.为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作铺垫。
10.“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11.当其租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这一主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郑艳艳
1.本文作者       代文学家             。
2.给下列字注音。
啮            腊             瘘                疠               嗣
挛            踠             莅                蹙               殚
踣            曩             隳                恂               缶
熙            俟             几                数               食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腊 :                                             岁:
若 :                                             毒:
悲 :                                             涕:
生 :                                             病:
是 :                                             安:
观 :                                             人风:
嗣:                                              恂恂:
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描写“悍吏之来吾乡”如狼似虎征收赋税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
②作者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
③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
④作者为点明本文的主题思想而引用孔子的名言是                                。
5.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主要写的是哪件?
6.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体现的?
7.第一段重点写“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加以描绘?
8.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9.第一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10.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1.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
1.唐    柳宗元
2. 略
3.腊:干肉,这里是指把肉晒干。            岁:每年。
  若:你。                                毒:怨恨。
  悲:怜悯。                              涕:眼泪。
  生:使……活下去。                    病:困苦不堪。
  是:这。                                安:怎么,哪里。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
  嗣:继承着。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4.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余闻而愈悲。
③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苛政猛于虎也。
5.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的危险和赋敛的毒害;以后者为主。
6.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体现:黑质而白章(颜色);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毒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以大风、挛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药用)。
7.①颜色之异     ②毒性之异     ③用途之异
8.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当时的社会中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的想读下去的愿望。
9.为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作铺垫。
10.“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11.当其租入。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这一主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8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第二课时“堂堂清”练习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班海涛
1本文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他是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
2给加点字注音。
(1)尘嚣(          )              (2)墓冢(       )
(3)禁锢(          )              (4)穹隆(       )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尘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墓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穹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开篇先点明了什么?

(2)作者所谓的“最美的坟墓”是什么样的?

(3)作者补叙了什么内容?

(4)作者怎样来说明这个“最深刻、最感人”的坟墓?

(5)作者在第三次对坟墓的描写时,强调了什么?

(6)  作者第四次写坟墓,突出了什么?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文学家 传记学家
2 略
3(1)人世间的纷扰喧嚣(2)坟墓(3)束缚;强力限制(4)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呈拱形的。
4(1)点明托尔斯泰的坟墓
(2)“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3)对托尔斯泰墓作了总体关照之后,作者补叙了坟墓的由来,说明这是按照托尔斯泰本人的愿望做的,这是它所以感人的原因。
(4)作者作了一个类比: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这一正面对比,进一步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的感情才愈加深沉浓烈。
(5)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伟人的英明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表面的“无”,变成了深蕴的“有”,对立面产生了相互的转化。
(6)作者将托尔斯泰与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作比,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墓的堂皇富丽反倒不如托尔斯泰这普通的坟墓更能强烈地震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  郑艳艳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啮 (             )                        饵  (               )
当  (             )                         数  (               )
曩  (             )                         隳  (               )
突   (             )                        恂恂  (             )
驰然  (            )                        谨   (               )
2.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蒋氏在诉说“专其利”时,为什么“貌若甚戚者”?
4.作者把“役之不幸”和“赋之不幸”作对比,意在突出什么?
5.“悍吏”的“悍”表现在什么地方?
6.语句“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演化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用来形容什么?
7. 请你具体说说蒋氏和乡邻之间的什么情况进行了对比?
8. 请从第四段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9.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10. 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11.作者写蒋氏沉痛的控诉意义何在?
12. 请写出点明了全文主旨并表达了作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
13. 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作用是什么?
14. 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
15. 说说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提示了什么道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审核人:滕广忠

答案:
1.  啮:咬                  饵:指药物
当:抵                  数:多次、屡次
曩:从前                隳:毁坏
突:冲撞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弛然:放心的样子        谨:小心谨慎
2.①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
②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
③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坏,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宁焉。
3. 这个“利”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在得到这个利的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个“利”隐含着蒋氏无限的辛酸和悲苦。
4. 赋敛之毒甚于蛇毒 ,暗写了苛政猛于虎。
5.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6. 鸡犬不宁、悍吏骚扰欺压百姓严重。
7. ①生存状况的对比:以捕蛇独存       非死即徙
②心理负担的对比:  弛然而卧         鸡犬不宁
③冒死的次数对比:一岁之死者二     旦旦有是
④死亡时间的对比:后死               先亡
8. 第①组对比,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第②组对比,衬托赋敛之毒。表现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第③组对比,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④组对比,强调了生与死的不同结果,再一次衬托赋敛之毒甚于蛇毒。
总的作用:突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的社会现实,借蒋氏之口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遭遇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
9.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其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10. 不是的。对蒋氏来说,是避重就轻的无奈之举,反衬赋敛之毒甚于蛇。带有讽刺意义。
11. 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世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12.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3. 在内容上,概括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有力地提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者”的主旨;
形式上,引出了作者由疑到信的思想认识过程,使结论的提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苛酷的政治无比愤慨之情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 交代了作者写此文的目的,表达了对广大人民悲惨生活的关切和同情,但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寄希望封建统治者对暴政的改革上,但这又是极不现实的。统治者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乱,为了维护政权,只能千方百计加重赋税,哪里还会管人民的死活。
15. 课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提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陈时弊、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班海涛
1.文学常识:本文作者(    )是(    )代的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
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 嗜学(                        )
(2)致书(                        )
(3).假借(                      )     
(4)录(                            )
(5)被(                         )     
(6)汤(                            )
(7)箧(                          )    
(8)緼(                          )
(9)援(                          )
(10)质(                      )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统领全文,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学习刻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学习条件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坚守信用,绝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些句子表明叩问之师确实是德隆望尊的严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揭示作者学终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能表现作者抄书艰苦,却能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濂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走”“稍”两个字又怎样的表达作用?
(3)本文的主旨是那一句?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 
宋濂 明  赠序
2 
爱好 得到 借 抄写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热水  书箱  旧絮  引提出  询问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幼时即嗜学。
(7)概余之勤且坚若此。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贴耳以请。
4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2)走是跑的意思,亲自去借,亲自去还而且赶紧去换,说明作者很守信。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绝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3)概余之勤且坚若此。启示:学业能否有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第二课时“堂堂清”练习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班海涛
1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  作者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            )。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先达(                         )
(2)        叩(                           )
(3)        辞色(                         )
(4)        俟(                           )
(5)        穷冬(                         )
(6)        逆旅(                         )
(7)        烨然(                         )
(8)        怠(                           )
(9)        緼(                           )
(10)        逾(                           )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有哪些?
(2)“立侍左右”,“俯身贴耳”表达作者怎样的态度?
(3)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4)就全文来看,作者从全文那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5)简要概括文中有哪些对比之处?举例说说对比的好处。
(6)做这些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开放题型
(1)        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2)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3)像本文作者这样勤奋刻苦求学之人,历史上不乏其数,请举几例介绍给大家。
5        创新题: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恭谨谦让博学廉政,开国文臣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负箧曳屣求师苦;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  《宋学士文集 》  宋濂   2 (1)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2)请教 (3)言语和脸色 (4)等待(5)隆冬 (6)旅店(7)光彩照人的样子 (8)放松懈怠 (9)旧絮(10)超过  3(1)作者勤奋刻苦借书抄书,坚守信约,人们乐于借书给他(2)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3)他以学的知识,和获得学问为乐,又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不羡慕别人的衣食条件优越(4)致书难、叩问难、旅途之坚、生活之苦(5)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对比;富家子弟的豪华与与自己的贫寒对比;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作对比。对比的好处: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6)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概余之勤且坚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1)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无论怎样都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苦。但和宋濂相比,又何苦只有?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2)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3)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东汉孙敬和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凿壁偷光(匡衡的学习故事)5对联:质朴简洁雍容华贵,当今文章第一    俯身倾耳为学勤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第二课时“堂堂清”练习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班海涛
6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  作者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            )。
7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1)        先达(                         )
(12)        叩(                           )
(13)        辞色(                         )
(14)        俟(                           )
(15)        穷冬(                         )
(16)        逆旅(                         )
(17)        烨然(                         )
(18)        怠(                           )
(19)        緼(                           )
(20)        逾(                           )
8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        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有哪些?
(2)“立侍左右”,“俯身贴耳”表达作者怎样的态度?
(4)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4)就全文来看,作者从全文那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5)简要概括文中有哪些对比之处?举例说说对比的好处。
(6)做这些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        开放题型
(2)        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3)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3)像本文作者这样勤奋刻苦求学之人,历史上不乏其数,请举几例介绍给大家。
10        创新题: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恭谨谦让博学廉政,开国文臣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负箧曳屣求师苦;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  《宋学士文集 》  宋濂   2 (1)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2)请教 (3)言语和脸色 (4)等待(5)隆冬 (6)旅店(7)光彩照人的样子 (8)放松懈怠 (9)旧絮(10)超过  3(1)作者勤奋刻苦借书抄书,坚守信约,人们乐于借书给他(2)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3)他以学的知识,和获得学问为乐,又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不羡慕别人的衣食条件优越(4)致书难、叩问难、旅途之坚、生活之苦(5)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对比;富家子弟的豪华与与自己的贫寒对比;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作对比。对比的好处: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6)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概余之勤且坚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1)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无论怎样都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苦。但和宋濂相比,又何苦只有?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2)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3)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东汉孙敬和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凿壁偷光(匡衡的学习故事)5对联:质朴简洁雍容华贵,当今文章第一    俯身倾耳为学勤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第一课时“堂堂清”练习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班海涛
1本文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1)        赋予(             )      (2)哲人(             )
(3)  躁动(             )      (4)弥补(             )
3词语解释
(1)        赋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弥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作者是如何“度日”的那?
(2)        哲人是怎样看待生命的?
(3)        蒙田为什么会这样热爱生命?
(4)        “糊涂人”对“生命”的理解是怎样的?
(5)        作者为什么还说“随时追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哪?
(6)        作者能够比别人多享受一倍的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 法国  蒙田
2 略
3(1)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2)把不够的地方添足
4(1)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其看作“消磨光阴”;风和日丽时,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飞快的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2)“哲人”度日消磨时光,打发、回避、无事生命的存在,认为“生命”是一件苦事贱物
(3)因为他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的,是富有乐趣的,是受到自然的恩赐的,是优越无比的。
(4)“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给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5)作者认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了余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之苦恼。人总是要死的,但一个人应该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地度过,从而不感到苦恼和遗憾。
(6)因为他们明白享受生活的方法,而且他比别人更关心生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品质》第一课时堂堂清试题
命题人:肖家二中   王艳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褐色(    )  簇新(    )  羞怯(    ) 鬈曲(    ) 赊账(    )
趿拉(    )  蹙眉(    )  潜在(    ) 褶皱(    ) 皮靴(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簇新:                            。羞怯:                          。
鬈曲:                            。迟钝:                            。
赊账:                            。怜悯:                             。
垄断:                            。潜在:                            。
时髦:                            。褶皱:                            。
抚爱:                            。喃喃:                            。
迟缓:                            。慈悲:                            。
3、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                                                  。
不可思议:                                                 。
4、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义。
(2)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礼得地 确信自己
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
(3)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慢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4)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明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
6、阅读课文理解标题“品质”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审题人:姜延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品质》堂堂清试题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1.褐hè簇cù怯qiè鬈quán赊shē趿tā蹙cù潜qián褶zhě靴xuē
2.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拟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3、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奥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象讲。
4、(1)不可思议(2)心安理得(3)漫不经心(4)莫名其妙
5、做鞋应如做人,做人应如做鞋,都应该具有朴实严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麦琪的礼物》第一课时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抽噎(    )  ○2馈赠(    )  ○3面颊(    )  ○4筹划(    )
○5嫉妒(    )  ○6踌躇(    )  ○7咖啡(    )  ○8玳瑁(    )
○9厌恶(    )  ○10脑汁(    )  ○11纤细(    )  ○12玫瑰(    )
○13暂时(    )  ○14神经质(    )
2、根据拼音填汉字
○1相形见chù(    ) ○2yóu(    ) 然而生   ○3jiǎo(    )尽脑汁
○4慷 kǎi     (    )   ○5jǐn(    )慎        ○6chú(    )窗
○7默dǎo(    )        ○8chuò(    )泣       ○9铁qián(    )
○10发shǖ(    )        ○11滑  jī(    )          ○12xiāng(    )着珠宝
3、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_____着她。(看、望、盯、瞪)
○2杰姆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把它___在桌上。(丢、扔、放、摆)
○3那股褐色的小瀑布___了下来。(泻、流、淌)
杰姆还没有看到送给他的魅力礼物呢!她热切地把它___在自己掌心上递给他。
  (摆、放、托、拿)
4、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大、掂斤拨两的交易未免落个吝啬的恶名,当时羞得脸红。
掂斤拨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使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抽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导地位。
悠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会有一天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只是为了使哪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德拉忐忑不安地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他身边。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两项是(    )
A、文中“啊!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的飞掠过去了。”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本文是美国作者欧 •亨利的短篇小说,他还有许多短篇小说很有名,如《变色龙》、《四百万》等。
C、短篇小说的结尾很重要,令人意外的结尾能扣人心弦、让人思索。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特别的方式结尾,以致后人把令人意外的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D、本文的主人公是麦琪。
6、小说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小说你感动了吗?为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参考答案:
1、○1yē○2kuì○3jiā○4chóu ○5 jídù○6chóuchú○7kā○8dài○9wù○10zhī○11xiān
○12guī○13zān○14zhì
2、○1绌○2油○3绞○4慨○5谨○6橱○7祷○8啜○9钳○10梳○11稽○12镶
3、○1盯○2扔○3泻○4托
4、○1比喻过分计较小事。
○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3这里指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与德拉的头发比起来远远不如。
○4心神不定,心里不安。
5、B、D
6、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7、感动。因为杰姆和德拉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牺牲了家里最宝贵的东西。小说以令人意外的形式结尾,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精神远比物质更伟大。


















命题人:李永平  邹岚峰
审题人:史广秋



《麦琪的礼物》堂堂清练习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细致地分析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来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房租”、“信箱”、“电铃”、“名片”等方面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与后文卖掉金发与金表有何关系?


3、请你分析人物、神态、描写背后人物的心理。
○1站在镜前,两眼“精英明亮”。
○2“二十秒内”她的脸“失色”了。
○3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而后“飘然”走出。
4、收到杰姆的礼物后,德拉前后的反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对杰姆买回的发梳,作者做了细腻的描绘。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二、句子赏析
○1楼下的甬道里有一个信箱,但是永远不会有信件投进去;还有一个电铃,鬼才会把它按响。
○2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
○3德拉像一只挨了烫的小猫似的跳了起来,喊道:“噢!噢!”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一定有为了你而牺牲自身利益的人,请简要叙述事情经过,并写出你的感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参考答案:
1、交代家庭背景,为下文人物活动做铺垫。
2、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营造了一种忧郁、凄凉的气氛。也正因为生活拮据,才会有下文卖掉金发和金表的事情,这是一种写作上的伏笔。
3、○1为自己想到卖头发的办法而高兴。
   ○2金发毕竟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舍弃了感到无比的心痛。
○3虽然心痛,但在做出抉择后仍然觉得很轻松。
4、收到杰姆的礼物后,德拉先是急于打开,接着是本能的狂喜,紧接着突然号哭了起来。
因为看到梦寐以求的全套的发梳,所以狂喜;因为剪掉了头发,发梳派不上用场,又因为被杰姆对自己深深的爱所感动,再加上生活的困顿,各种复杂的情感骤然涌上心头,所以德拉号哭起来。
5、更能突出杰姆对德拉真挚的爱,也强化了悲剧意味,凸显文章主题。
二、
○1鬼才能按响,说明这个按铃已经破到人无法用的程度了。
○2可见杰姆的神情是惊呆了,一动不动,内心震动是多么的大!
○3写出了德拉神经质的样子,有刚刚的失落,有内心的惊喜。
三、参考提示:叙事清楚,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要体现真挚情感。
《甄士隐梦幻识灵通》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一、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本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的世界,这个“梦”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2、        本章节在整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3、        《红楼梦》中“引语”,在癞头僧的四句诗中,你读出了那些“暗示”,依据词语一一解答。
○1菱花:
○2雪:
○3澌澌:
○4烟消火灭:
4、        太虚幻境石碑坊上有一副对联,请你把它默写下来,并说说它隐含的意思。
二、        延伸拓展
1、        任务填空
○1“欲洁何曾洁?亏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说的是_______。
○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说的是_______。
○3“花气袭人知昼暖”是《红楼梦》中____根据这句诗给____起的名字。
○4《红楼梦》中有一位虽然庶出但性情高傲,能力过人,精明强干,最后过嫁异域的小姐是_______。
2、        通过对《红楼梦》的阅读,概括一下你眼中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红楼梦》中那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概括这个情节并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参考答案:
一、
1、《红楼梦》最大的现实性就在于其对于封建制度本身的强烈批判。这种批判性通过宝黛爱情的生离死别,十二金钗的红颜薄命和和贾府的衰败没落得以全方位表现,同时也达到了揭示这种制度必然灭亡趋势的效果。而“梦境”意象由于渗透了这种强烈的批判性而具有其他作品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2、小说以“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开篇,从甄士隐这样一个引场的角度为故事整体框架打上了一条因果链。这条因果链起自“以泪偿灌”,结合“林黛玉归位”,以梦起怡梦结。
3、菱花:菱角花,暗含英莲将来被薛蟠买去作妾改的名字“香菱”。
   雪:  谐“薛”音,指“呆霸王”薛蟠。
   澌澌:落雪的声音。这一句暗示英莲将要在薛蟠手里受尽凌辱虐待而死。
   烟消火灭:暗示着甄士隐要遭一场家财荡尽的火灾。
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二、
1、○1妙玉 ○2巧姐 ○3贾宝玉、袭人○4探春
2、纯洁、热烈、执著、敏感直率,渴望美好的爱情,追求光明幸福,但生性多疑,多愁善感。
3、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此情节对众人物的描写极为生动,反映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命题人:三井子二中  王凤臣
审题人:三井子二中  林永凤
语文堂堂清习题设计
                          九年级上册   十八课
第一节《孔子世家赞》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共有     篇,包括本纪   篇,世家   篇,列传      篇,表十篇,书八篇。
2、《孔子世家赞》选自                     , 作者            。赞,文体名。《史记》每篇最后以“太史公曰”的形式,                                ,一般称为赞。
3、《六艺》指       ,         ,       ,       ,《易》,《春秋》。
二、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1、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2、没则已焉      
三、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或词语
1、高山仰止                      2、然心乡往之                           
3、没则已焉                      4、孔子布衣                           
5、学者宗之                      6、折中于夫子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世家赞》中贯穿全文的是那个词?
                                                                                 
                                                                                
2、《孔子世家赞》的主旨句是什么?表现了作者对孔子什么样的情感?
                                                                                
                                                                                
3、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有着千古不灭的光辉一页,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成为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以至“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你从孔子那里得到了那些有关学习的收获呢?
                                                                                
                                                                                
                                                                                
                                                                                

第一节《孔子世家赞》
一、        1、一百三十篇  十二篇  三十篇  七十篇
2、《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  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
3、诗、书、礼、乐
二、1、zhǐ   2、mò
三、1、仰慕,敬仰  2、通“向”  3、停止,指不存在了  4、平民,普通百姓  
5、推崇,以……为宗师 6、取证,用以断定事物正确与否的准则
四、1、像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宽阔的大路一样的高尚品德,可以效法。
2、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五、1、本文以末句的“圣”字为线索贯穿全文,抒发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2、主旨句“心乡往之”;表达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3、示例:“学而时习之”可见孔子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宽厚的人;“人无信而不立”是一个诚信的人;总之我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我应该向他学习。
4、我的收获是明白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但自己要以孔子为榜样,争取给别人做榜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9
                       九年级上册   十八课
第二节《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习题
一、        文学常识填空
《题孔子像于芝佛堂》选自《         》,作者      ,号      ,     代      家,    家。
二、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1、儒先臆度而言之               
2、小子曚聋而听之                  
3、强不知以为知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            
2、千年一律,                  
3、徒诵其言,                  
4、儒先臆度而言之,              
5、强不知以为知                  
四、翻译句子
1、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
                                                                                 
2、圣则吾不能。
                                                                                
3、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于佛也。
                                                                                
4、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言之。
                                                                                
5、强不知以为知。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不曰“徒颂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作者讽刺了什么?
                                                                                
                                                                                 
2、本文“异端”本指什么?                                                                                
                                                                                
3、本文驳论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
                                                                                 
                                                                                
4、读了本文后获得了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九年级上册十八课
  堂堂清习题答案
第二节《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习题答案
一、        续焚书;李贽,卓吾,明,思想,文学评论
二、1、yì duó    2、 méng  lóng    3、 qiǎng
三、1、熟悉、知道;2、(约束)的框框,准则,本文只沿袭下来的说法;3、只 4、主观推测 5、勉强
四、1、人人都认为孔子是大圣人,我也认为他是大圣人。
2、我还当不上圣人。
3、打击异端邪说,一定指的是道教和佛教。
4、儒家前辈通过主观猜测这么说,父母老师沿袭他们的说法也这么说。
5、把自己不知道的强说成自己知道。
五、1、讽刺那些儒家前辈,只知道背诵几句孔子的话,其实并不了解孔子这个人。
2、本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3、论题是“人”与“吾”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用孔子自己的话作材料,揭示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先儒们的“臆度之言”,与孔子的话并不一样。这样就用有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
4、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特别要敢于质疑权威,才能树立起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50

九年级上册《窦娥冤》第一课时训练题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1)        嗟怨(    )(2)前和后偃(    )(3)瀽  (    )(4)罪愆 (    )
(5)  衔冤(    )(6) 湛   湛(    )(7)苌弘(    )(8)盗跖(   )
(9) 暑气暄(    )
2.        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锁        B.分辩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3.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1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2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3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4待我嘱咐他几句咱(自己)   ○5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6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7只当把你亡化得孩儿荐(推荐)    ○8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9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10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1○3○5○7   B.○2○4○6○8   C.○2○3○5○6   D.○7○8○9○10
4.对下面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望帝啼鹃”“苌弘化碧”中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雪“”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
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5.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外(外末) ○2端下好 ○3云 ○4正宫○5滚绣球 ○6一煞 ○7唱 ○8正旦 ○9科(介) ○10倘秀才
   ○11花脸 ○12耍孩儿 ○13鲍老儿 ○14卜儿 ○15快活三 ○16净 ○17白
A.角色名○1○8 ○11 ○14 ○16   B.角色表演指示 ○3 ○7 ○9 ○17 C.宫调名 ○2 ○4 D.曲牌名○5 ○6○10 ○12 ○13 ○15
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  《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时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7   .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       、      。这其中运用的典故分别实     、      、     、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      、      、      、        。
8. 下面对窦娥发下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 、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 、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50

九年级上册《窦娥冤》第一课时训练题答案:
     1   (2) jiē   (2) yǎn  (3) jiǎn  (4) qiān  (5) xián  (6) zhàn  (7) cháng  (8) zhí  (9)xuān      
2. C  
3. C  
4. D   
5. C  
6. B  
7.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苌弘杜宇  邹衍  孝妇  
8. D (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受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

九年级上册《窦娥冤》第二课时训练题
一、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2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4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6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7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糊突 (   ) 2、 合(   ) 3、错勘 (  ) 4、 怎生 (   )
(二)、 对这届控诉,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情感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B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C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D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申冤报仇的心理。
(三)、这节文字中每句都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
○1(   ) ○2 (   ) ○3 ○4 ○5 ○6 (   ) ○7 (   )
(四)、请就选文内容分析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 阅读《高祖还乡》片段曲词,回答问题。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称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一)、 俺要求从四首曲词中选取原句填空。
1 好酒贪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强借暗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敲诈勒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挪私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对曲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四首曲词,既写眼前刘邦的威严与尊贵,又写他卑微时的无赖与狡猾,前后对比构成强烈的讽刺。
B   这四首曲词,借一位知刘邦底细的乡民心中所想,把刘邦当了皇帝的威仪与他微贱时的卑劣联系起来,构成讽刺。
C   这四首曲词写“我”之所想,一方面就刘邦而言与上文“我”之所见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与乡民们的毕恭毕敬形成对比。
D   后三首曲词写“我”层层揭露刘邦老底,他不仅出身卑微,品行无赖,明抢暗盗,敲诈勒索,而且至今仍更名赖账。
(三)对本选段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是(    )
A   这四支曲子虚拟了“我”与刘邦的种种瓜葛,又巧妙的借“我”心中的暗想,把这些瓜葛一一道来,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B   这四支曲子称呼刘邦先连用三个“那大汉”,接着连呼五个“你”,最后则直呼其小名“刘三”,不仅合“我”的身份,而且反应了人物的愚昧无知。
C   这四支曲子用典型化手法,把刘邦的种种劣迹集中到虚拟的一个乡民身上表现,使矛盾集中而突出;并用高度夸张甚至荒唐的笔法来写这位乡民的心理活动。
D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换做汉高祖”一句把全套曲子的“荒唐”推到了高潮,根据乡民的荒唐逻辑,合理的推出了荒唐的结论,获得了荒唐剧的艺术效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50

《窦娥冤》第二课时答案:
一、 (一)、1混淆 2 应该 3 错误的判断 4 怎么
  (二)、A  
(三)、○1希望 ○2困惑 ○3○4○5○6控诉 ○7怨叹   
(四) 围绕“反抗率真、刚强执着、宁死不屈”来答
二、 (一) 1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2、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3、 换田契强称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4、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二) D   
(三) B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一课时训练题

一.        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女娲  wā  惭愧 càn  无稽崖 jí  万劫不复 jié   B. 强制 qiǎng  纂成zuǎn  阊门者 chāng   凡心已炽zhì  C. 簪缨zān  贤淑  shū  不肖者  xiào  责佞贬恶
nìng   D. 寰婢  bēi   累及 lěi  北邙山  máng   追踪蹑迹  shè
二.        下列各组词加点字解释有3  处错误的一组是:(   )
A.跣脚  (光着)   罕闻  (稀少)   洞明 (透彻)  跛足蓬头  (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    B、 根由  (缘由)   洪恩 (大)   济人 (救;救济)    了然不惑  (疑惑)
C.原委 (水的下游;末尾)   滋养 (增添)    适趣  (适当)    喜不自禁 (忍住)
D.洞悉 (穿透)   闲文 (悠闲)    蹑迹 (放松脚步)   粉妆玉琢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三 、按要求填空:
  (1) 曹雪芹,名_,字__,_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贵族世家。
  (2) 《红楼梦》原名____,该书以___、___、___、等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后世评价《红楼梦》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  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五、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六、 下列各项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题一绝》是首五言绝句,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辛苦的,“荒唐言“是讲自己只能以荒诞不经的话来表达内心情感。
B、 《石上偈》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著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写成小说《红楼梦》。
C、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
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D、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是讲英莲将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火灭“。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一课时答案:
一、C
二、 D
三、 (1)霑 梦阮 清  (2) 石头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 史 王薛  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四、 是《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也称“通灵玉”。
五、 “金玉良缘”中的“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薛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木”指黛玉,“石”指宝玉,《红楼梦》第一回讲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发誓来世要用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他的恩情,此为“前盟”。
六、 A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