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3年新长春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全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1
标题:
2013年新长春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全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这套2013年新长春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全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免费下载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整理,所有试卷与初中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
免费使用下载
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八年上第一篇《格律诗八首》第一课时:《次北固山下》、《春望》、《钱塘湖春行》
命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王国臣 审题人:王志远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格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一定的严格的(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 )句。按字数可分为( )律诗和( )律诗两种,简称为( )和( )。律诗的一、二句叫( ),三、四句叫( ),五、六句叫( ),七、八句叫( )。其中( )和( )要求必须对仗。
2、《春望》的作者杜甫,字( ),号少陵,有( )之称。《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 ),晚年又号( ),唐代诗人。
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所谓的即景生情。
B、《春望》这首诗情景交融,“望”字贯穿全篇,以京城荒凉破败的景象作正衬,以春天的景色作反衬,诗人以景衬情,结尾两句进一步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歌咏西湖的诗,描写了诗人暮春时节骑马游西湖的情景。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整体着眼来描绘湖上的蓬勃的春意。
三、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名句积累和运用: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虽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人的意志和情思以及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3、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却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精致和生动,不单纯是对景物作客观的描绘,也从中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两句诗是:□□□□□□□,□□□□□□□。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这样的平实之笔,犹如画家作画之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这两句诗天人两合,物我一理,历来是人们交口称颂的佳句。殷璠《河岳英灵记》更有“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6、时光流逝,天运无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这两句诗道出了“犹自音书滞一乡”的思乡之情。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一联,不仅极有分寸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而且把诗人自身那完全沉浸于一派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中的姿态神情,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一联,表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一联,借对早春植物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蓬勃的春意。
10、山水花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当国都沦陷之时,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借助花鸟来抒发内心悲痛之情的两句诗是:□□□□□,□□□□□。
五、属对:1、上联:花哭是为国破,下联:
2、上联:早莺争树贪恋暖地,下联:
《格律诗八首》 第一课时:《次北固山下》、《春望》、《钱塘湖春行》
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1、格律、八、五言、七言;五律、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
2、子美、诗圣;乐天、香山居士。
二、C.
三、C
四、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1、鸟啼只因家亡;2、新燕啄泥只为筑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下载方法:
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或立即注册后,直接点击下面
的附件或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
即可!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课练.zip
(80.82 KB, 下载次数: 6216)
2013-12-12 12:4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八年上第一篇《格律诗八首》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夜雨寄北》
随堂练习 命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王国臣 审题人:王志远
一、文学常识填空:
1、绝句是诗体名,每首( )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或“断句”。产生于( )朝,兴盛于( )朝,常见的为( )言、( )言,简称为( )、( )。分为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字( ),( )代中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诗人。
3、《赤壁》的作者杜牧,字( ),晚唐诗人,人称“( )”。
4、《夜雨寄北》的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好玉溪生、樊南生,与杜牧并称“ ”。
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及自己的豁达豪放的胸怀、昂扬奋进的精神。
B、《赤壁》一诗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从反面落笔,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说明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饱蘸深情的笔触,追忆了在巴山夜雨时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以及团聚后的互诉情肠的情景。
三、名句积累和运用: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来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诗句是:□□□□□□□,□□□□□□□。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道出相聚的细语,诉说昔日羁旅的回忆,虽是虚笔却情真意切的诗句是:□□□□□□□,□□□□□□□。
4、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诗人的内心就会贮满诗的灵感。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飘飞着暮春时节的思绪;韩愈的“□□□□□□□,□□□□□□□。”洋溢着春雨时至的喜悦;李商隐的“□□□□□□□,□□□□□□□。”流露着秋雨到来之时的哀伤。
5、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曾引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来说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6、“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坎坷时,往往会引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来鼓励自己。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两句诗,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8、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运用假想,表明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是:“□□□□□□□,□□□□□□□。”
9、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表明自己独到的看法,肯定了曹操的雄才大略的诗句是:□□□□□□□,□□□□□□□。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四人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神州大地,又焕发了蓬勃的生机,真可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属对:1、上联:周郎东风助,下联:
2、上联:归期无定愁绪无定,下联:
《格律诗八首》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夜雨寄北》
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1、四、南北、唐、五、七、五绝、七绝。2、梦得、唐;3、牧之、小杜;4、小李杜。
二、C
三、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1、曹操铜雀空 2、夜雨有时团聚有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八年上第一篇《格律诗八首》第三课时:《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随堂练习 命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王国臣 审题人:王志远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游山西村》的作者陆游,字 ,号 , 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2、《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字 ,又字 ,号 ,
南宋的政治家、诗人。和他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个词人、爱国将领是 。
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一诗以江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立意新巧,语言真挚,把秀美的山村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B、《游山西村》一诗的颔联写景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如果峰回路转、前路不通时,我们不妨退一步或绕道而行,就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C、《过零丁洋》这首诗表达了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虽身陷囹圄,却矢志不渝,誓与国家共存亡,决不投降,即使死了也要赤胆忠心,名垂史册的决心,尤其是后两句千古传诵,鼓舞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事业奋勇献身、视死如归。
三、名句积累和运用:
1、在生活中,当人遇到困难需要我们安慰和鼓励时,我们常引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是:□□□□□□□,□□□□□□□。
2、面对敌人的屠刀,英雄们大义凛然,高声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昂首走向刑场,他们的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游山西村》一诗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4、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如意,常会遭遇□□□□□□□的境地,但只要我们不灰心丧气,加倍努力,自会迎来□□□□□□□的胜境。(《游山西村》)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借景物的曲径通幽来抒发诗人内心的兴奋昂扬之情的诗句是:□□□□□□□,□□□□□□□。
6、鲁迅说:“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这让我们联想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穿越时空、激励世代的千古绝唱:“□□□□□□□,□□□□□□□。”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有两句光照千古,曾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8、东北三省沦陷后,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日本铁蹄的践踏,灾难中的中国人民流离失所,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说的那样。
9、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红岩》中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慷慨就义前就曾高声朗诵过其中的豪情激荡、气冲霄汉的两句诗:“□□□□□□□,□□□□□□□。”
10、面对前临大海,后有追兵的险境,文天祥的孤苦伶仃、忧虑惶悚的心情可以用他在《过零丁洋》中的“□□□□□□□,□□□□□□□。”两句诗来表达。
四、属对:1、上联:山重水复心疑惑,下联:
2、上联:坎坷仕途路, 下联:
五、以下二题任选其一:
1、你最喜欢《游山西村》中那两句诗,说明喜欢的理由。
2、你最喜欢《过零丁洋》中那两句诗,说明喜欢的理由。
《格律诗八首》第三课时:《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1、务观,放翁,南宋;2、宋瑞,履善,文山;辛弃疾;
二、B
三、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四、1、柳暗花明路渐明 2、赤诚报国心
五、如:(1)我最喜欢《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迎难而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我最喜欢《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因为:它体现了爱国志士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时的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八年上第二篇《宋词二首》第一课时:《凤栖梧》
随堂练习
命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王国臣 审题人:王志远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是一种合乐而歌、字数固定、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萌芽于( )朝,形成于( )代,盛行于( )代。有人认为词是诗的余绪或下降,所以又称诗余,以合乐而唱,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乐府、( )。
2、宋词根据词的风格的不同,习惯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兴于北宋词坛的“婉约派”之前导是温庭筠,后来又有欧阳修、( )、( )、( )、秦观、周邦彦等,它们多描绘生活中温馨、细腻的感情,( ),其意境、手法都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始创于北宋中叶的大词人( )的豪放派,气势( ),意境雄浑,词中充满(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还有( )等。
二、名句积累和运用:
1、柳永的《凤栖梧》一词中,与《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的情调一致的句子是:“□□□□□□□,□□□□□□□。”
2、柳永的《凤栖梧》一词中,作者坚决果断,直抒胸臆地透露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的句子是:□□□□□□□,□□□□□□□。
3、柳永的《凤栖梧》一词中,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写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恋情的句子是:□□□□□□□,□□□□□□□。
4、柳永的《凤栖梧》一词中,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的句子是:□□□□□□□,□□□□□□□。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6、柳永的《凤栖梧》一词中,用“□□□□□□□,□□□□□□□。”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态度。
三、赏析词句,回答问题: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根据你对该词的理解,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1、用侧面描写突出满腔愁绪和恋恋不舍之意的词句是:□□□□□□,□□□,□□□□。
2、通过描写环境来刻画悲凉气氛的词句是:□□□□,□□□□,□□□□。
3、直接描写不堪忍受凄苦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4、通过白描的手法,间接地将依依惜别之情推向高潮,突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的词句是:□□□□□□,□□□□□。
5、下阕中,借虚景寄托感情的词句是:□□□□□□?□□□,□□□□。
6、下阕中,写知音难觅,心境凄寂苦楚的词句是:□□□□□□□,□□□□□。
(二 )、 本词的作者柳永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那麼你认为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宋词二首》第一课时:《凤栖梧》
随堂练习题答案
一、1、南、唐、宋、长短句。2、晏殊、柳永、李清照;婉转缠绵;苏轼、豪放、豪情壮志、辛弃疾。
二、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一)、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二)、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思想感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于晓红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词中描写出猎时太守形象的句子是: , ,, ,
。
2、词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方式,描写太守狩猎盛况的句子: , 。
3、词中运用典故言志的句子是: , 。
4、词中表现作者虽老,但壮志不衰的词句是: , !
5、词中表现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满怀壮志,希望为国家效力的词句是: ,
??
6、词中表达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句子是: , 。.
二、课文探究。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只一“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是 派的典范词篇之首。
三、根据《江城子》词的特点,学生自己填写一首新词;或者自己创作一首新词。
四、结合词的主旨,用优美的语言扩写这首词。
审题人:王志远
答案: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2、千骑卷平岗。
3、亲射虎,看孙郎。或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鬓微霜,又何妨!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西北望,射天狼。
二、课文探究。
1、看孙狼,亲射虎。为了报答全城人相随的盛意,我要向孙权射杀猛虎那样,在猎场上好好表现一番。
2、挽弓劲射的英雄
3、狂, 横槊赋诗 豪放
三、四题答案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三 、现代诗歌二首
《也许》
出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于晓红
一、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原名( ),又名( )或( ),诗人,学者,( )派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 》、《 》、《 》。
二、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人在诗中隐藏感伤,将悲哀化成祝福,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的这种手法好么?为什么?
3、《也许》的副标题指出这是一首葬歌,诗文中哪些词句给予了相关提示?
4、品读第三节,和谐幽静的气氛,充满自然地天籁,这是作者所希望的女儿安息之所,在作者眼中尘世的骚动与喧哗远不如死亡的宁静与和谐,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三、拓展阅读。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重点理解 “我的肉体”和“内心的灵魂”是什么意思?
2、澳门他是怎么样想念生母的,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3、澳门尽管和祖国母亲分隔了太久,尽管被列强夺去了土地和自由,但澳门人民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坚定的信念是什么?
4、七子指哪七个地方?
审题人:王志远
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 ),又名( 一多 )或( 亦多),诗人,学者,( 新月)派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 七子之歌 》、《 红烛 》、《 死水 》等。
二、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但他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作为父亲,他有着育儿常识,小孩生病哭闹,常常哭着昏睡过去,所以,前两个“也许”,他宁愿假想孩子,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所以,这一“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自上而下,一贯到底,使全诗的立意显得十分清楚,女儿的离开对诗人来说是永远的睡着了。
2、诗人在诗中隐藏感伤,将悲哀化成祝福,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的这种手法好么?为什么?
诗人在诗中隐藏感伤,将悲哀化成祝福是用拟人手法对死亡加以表现,并把锋锐的笔尖直指造成这不幸死亡的社会。诗人用“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等新鲜想象,设想早夭少女在地下的欢快愉悦。快乐不在生前,而在死后,美不在人间,而在地下。平凡的语言蕴藉着不平凡的深意,以决绝的方式彻底诅咒那个非人的社会。
这种手法好,将将悲哀化成祝福从另一个角度写悲伤,更表达哀婉之情,惜别之意。同时对充满丑恶和罪孽的世界无情揭露。
3、《也许》的副标题指出这是一首葬歌,诗文中哪些词句给予了相关提示?
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写小草、青松、阳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4、品读第三节,和谐幽静的气氛,充满自然的天籁,这是作者所希望的女儿安息之所,在作者眼中尘世的骚动与喧哗远不如死亡的宁静与和谐,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年头,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安慰,但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的纯洁无暇。
三、拓展阅读
1.、重点理解 “我的肉体”和“内心的灵魂”是什么意思。
“我的肉体”指的是澳门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资源,甚至包括澳门人民的人身自由。“内心的灵魂”指的是澳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一心想着祖国的情感。
2、澳门他是怎么样想念生母的,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梦寐不忘
3澳门尽管和祖国母亲分隔了太久,尽管被列强夺去了土地和自由,但澳门人民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坚定的信念是什么?
那个坚定的信念是“我要回来!母亲!”
4、七子指哪七个地方?(港、澳、台、九龙、广州、威海卫、旅顺大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三 现代诗歌二首
《再别康桥》
出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于晓红
三、基础题
1、文学常识填空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是现代( )和( )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正如胡适所说,他追求( )、( )、( )三者组成的“单纯信仰”的实现。《徐志摩文集:志摩诗》是他的诗歌选集,主要包括《 》、《 》、《 》等经典作品。
2、填空。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 )衣袖,不带走( )。
3、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4、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瓢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二、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3.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怎样理解"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5.这里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被揉碎了还像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三、做一次小画家,用你手中的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四、做一次小作家,用你手中灵动的笔,以同学、或朋友、或亲人分别为背景,创作一首分别诗。
审核人:王志远
答案:
一、基础题
1、 文学常识填空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是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正如胡适所说,他追求爱、自由、美三者组成的“单纯信仰”的实现。《徐志摩文集:志摩诗》是他的诗歌选集,主要包括落叶小唱、翡冷翠的一夜、再不见雷峰、一块晦色的路碑、罗米欧与朱丽叶、再别康桥、猛虎集等经典作品。
2、略
3、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②满载一船星辉 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4、( C )
二、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诗人选取金柳、青荇和潭水三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既写景抒情又暗示了对旧情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状态,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作为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加深,比轻轻带有更浓重的感情色彩。
3.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4.怎样理解"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情感。
5.这里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被揉碎了还像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昔日的梦想,它虽已被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在这里,而且犹如彩虹似的美丽,在诗人看来,他当年在剑桥的生活确是值得留恋的。更深刻地体现了对英国的不舍
三、四 题答案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给女儿的一封信
(第一课时)
出题人:三井子镇职业中学 于晓红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忐忑不安 ( ) 萌发( ) 渗透 ( ) 一瞬间( ) 颤抖( ) 消耗( ) 擅自( ) 蕴藏( ) 麦穗 ( ) 赋予( ) 纽带( )
3、解释词语的含义
忐忑不安——
不可思议——
擅自——
蕴藏——
赋予——
4、用下列词语连接成一段话
忐忑不安 萌发 蕴藏 赋予 纽带 颤抖
5、作者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 》、《 》、《 》、《 》、《 》 等教育专著。
6、写出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6、说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
审题人:王志远
答案: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忐忑不安 (tǎn tè) 萌发(méng) 渗透(shèn) 一瞬间(shùn) 颤抖(chàn)
消耗(hao) 擅自(shàn) 蕴藏(yùn) 麦穗(sui) 赋予(fù) 纽带(niǔ)
4、解释词语的含义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擅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
赋予——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5、用下列词语连接成一段话(答案略)
6、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 等教育专著。
5、写出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四、说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家书》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鞭策 忙碌 警惕 战战兢兢 歉意
二、文学常识填空。
家书是一篇( )散文,选自( ),作者( )字怒安,号( ),上海南汇县人,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 )、( )、《贝姨》等30余种。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正确词语。
1、和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 )。
2、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该( )、郑重其事
四、结合课文找出重点语句。
1、《家书》中最能体现傅雷父子作为“艺术伙伴”和“精神知音”的语段和句子?
2、“孩子,我愈来愈爱你”的原因是什么?
五、课外知识迁移。
1“宁天下负我,毋我负天下人”是我国哪部小说中哪个人的话演变过来的?原句是怎么说的?这个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并说出几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2、古人说:“家书抵万金”这是谁的诗句?请默写这首诗并说明你如何理解“家书”如此贵重的原因?
《家书》 第一课时
课上练习答案:
一、cè 、 lù 、 tì 、 jīng 、 qiàn
二、书信体、《傅雷家书》、傅雷、怒庵、《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三、若有所失、战战兢兢
四、1、最后一段:“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的讨论和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和争辩”。
2、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的才华而爱你:————当做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
五、1、《三国演义》、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性格特点:性格多疑、奸诈狡猾、心狠手辣
故事情节: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官渡之战
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原因:(1)能报平安、(2)给人慰藉、(3)沟通感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家书》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傅雷告诫儿子要爱护自己,这是单纯的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吗?为什么?
2、傅雷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儿子什么?
3、从书信中你能看出父子二人的关系如何吗?说明理由。
4、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二、在《家书》中,多处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生命价值、艺术价值、精神品质的指导和要求。对作者以下的观念、教子方法等你怎么看?
1、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
2、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
《家书》 第二课时
课上练习答案:
一、1、不是,在傅雷眼中儿子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以他今天的才华,他也是祖国的财富,总有一天为国家艺术发展做贡献。所以他告诉儿子爱护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便为国家效力。
2、(1)对儿子深切的爱意。(2)对儿子殷殷的期许与教诲。
3、(1)挚友:谈了一个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2)知己:我跟你的谈论和争辩就是和我自己的讨论和争辩。
(3)良师: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
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
4、珍爱生命的人、热爱祖国的人、不懈努力的人、一个君子。
二、1、傅雷时刻把祖国放在心里,通过家书教育远方的儿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以非凡的斗志为祖国效力。
2、完全利他的,充满牺牲精神的,君子的、圣人的人生境界。傅雷其实是教育儿子在与人相处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多给人快乐,少给人痛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2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孔乙己》习题设计(第二课时)
扶余四中 吴丽梅
1、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句中“摸”字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大约”和“的确”矛盾吗?为什么?
2、课文内容探究。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小说没采用第三人称写法,而是以“小伙计”口吻叙述,试分析这一角色的作用?
3、拓展延伸,片段训练。
本文作者通过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的这个片段,表现了孔乙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多乎哉?不多也”这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通过语言、行为等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1)答: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2)答: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答:说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也表明了他的悲惨的境界。
(4)答:看似矛盾,实际不矛盾。说“大约”因事隔二十多年,无人确切讲过他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他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1)答:外貌描写。形象概括地刻画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同时也说明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影响的人。从对酒店的介绍情况来看,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贫困,预示着他的悲剧命运。
(2)答:结构上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内容上作用:这句话寄寓了浓厚情感,是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恕其不争的画龙点睛之笔,揭露控诉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3)答:本文以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世界,既方便叙述,又显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风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不像掌柜那么冷漠,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答:略。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范进中举》习题设计(第一课时)
扶余四中吴丽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xiǔ) 斋公(zhāi) 阎王(yán) 轩敞(xuān)
B.兀自(wù) 报帖(tiě) 侥幸(jiǎo) 簿子(bù)
C.掼在地下(guàn) 带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
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 桑梓(zǐ)
2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2)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A火候(写文章的工夫) 同案(共同参加同一案件)
B火候(紧要的时机) 同案(一同考取秀才)
C火候(烧火的火力大小) 同案(共同参加同一案件)
D火候(写文章的功夫) 同案(一同考取秀才)
3.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
A.(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B.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C.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4.文学常识填空。
《范进中举》节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长篇小说( )的第三回。课文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淋漓以致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 ),矛头直指( )制度。
5、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 ( )
(2)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
(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 )
参考答案
1、B.
2、D.
3、B.
4、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世态炎凉 封建科举。
5、(1)肖像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范进中举》习题设计(第二课时)
扶余四中吴丽梅
1、 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此处连用二个动词有何作用?
(2)“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此处细节描写精妙之处在于什么?
(3)“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缩”、“揣”两个动词用的极其传神,谈谈这有怎样的表效果?
2、课文内容探究。
(1)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请从课文中摘抄你最欣赏的一句话,并进行赏析。
(2)作者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用的是夸张手法,你读后是否觉着失真呢?
(4)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课文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3、拓展延伸,片段训练。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会营生的牺牲品。但最终范进却中举当上了县太爷。当成为县太爷的范进遇上依旧落魄的孔乙己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1、(1)答:连用二个动词,生动形象化地写出胡屠户酒足饭饱后对其求助者不可一世的傲慢,暴露他蛮横粗俗,势力装大的嘴脸。
(2)答:此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屠户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性格特征。
(3)答:两个动词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胡屠户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的丑陋形象。
2、(1)例: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此处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出范进已被功名利禄迷了心窍,喜极而疯的丑态。等等。
(2)答:.当时“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这就提示出范进热衷科举的社会原因。
(3)答:不失真。我读后感觉很真实可信,因为一个出身微寒的八股士子范进,从20岁考到了54岁,近35年的科举之路,希望的肥皂泡一次次的破灭。又由于长期不能考取,受尽了世人的白眼,精神濒临崩溃,一旦意外得中,脆弱的病态神经已经不起刺激,所以就会喜极而疯。
(4)答: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3、答: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习题设计(第一课时)
扶余四中吴丽梅
1、 给下列词语注意。
(1)杨澜( ) (2)捆住( ) (3)损耗( ) (4)鹤唳( )
(5)筹资( ) (6)颁布( ) (7)黔阳( ) (8)鸿鹄( )
2、成语填空。
(1)自作( ) (2)相( )并论 (3)含辛( )苦 (4)异想( )
(5)风声鹤( ) (6)( )衣( )食 (7)如获( )宝 (8)铺天( )
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发展杂交稻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个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
B、夜晚,春风沉醉,和平安祥,这是一幅多么让人心驰神往的画面。
C、大概是反复排炼的缘故,这次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D、体操运动员键美的舞姿,博得了许多观众的热烈喝彩!
4、将下列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A、他使过去亩产只有三百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五百多公斤
B、中国这样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
C、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
D、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下
F、而他现在正在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将把亩产进一步提高到八百多公斤
E、还能够丰衣足食
5、填空。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称为(“ ”)。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2001年获得首届( )。
参考答案。
1、 略。
2、 略。
3、A.
4、BDFCAE
5、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
第八课 第二课时课上练习
命题人:郭春梅 审题人: 刘维学
1.结合整篇诗歌请说一说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级下第八课第二课时课堂练习答案
1.(1)夸张手法的运用。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等。这些口语化的诗句,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比兴手法见长。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等。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2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句是借用比兴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延安就像母亲一样抚育自己的恩情,所以将延安比作母亲
3答案:略。
第9课 外国诗二首
第一课时 课上练习
命题人:郭春梅 审题人: 刘维学
1.请填写空白处: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选自 。作者是 ,
(国家)诗人,他开创了 (国家)文学史上 诗的先河,被誉为美国的 。
2.根据原文填空:
(1)那里没有一个同伴 ,发出许多 的快乐的叶子,而且它的样子 , , ,令我想到我自己。
(2)我摘了一个小枝 ,而且缠着少许 ,我将它带回来,供在我的屋子里, , , ,然而它对我始终是一种奇异的标志——它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
3.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青苔 (2)黝碧 (3)缠着
4.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2)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3)供在我的屋子里,经常看它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级下第九课第一课时练习答案
1.《草叶集》 惠特曼 美国 美国 自由体 “诗歌之父”
2.略
3略
4指有生命力。
指叶子给人的感觉看起来很高兴。
表现对树枝的敬重。
第9课 第二课时 课上练习
命题人:郭春梅 审题人:刘维学
1 从《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和《狗的歌》这两首诗中能够看出两个作者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2.《狗的歌》一诗中,诗人巧妙的插入了景物描写,把母狗的悲痛描写的十分凄美,请在诗中找出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
3.品读《狗的歌》全诗,体会诗人通过母狗的遭遇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二课时答案
1. 同样热爱大自然。
2. 句子有:“在草席上闪着金光的地方”
“暖和的炉台”、“蓝色的天空”
“纤细的月牙”、“宛若闪亮的金星跌落雪面。”
3、(1)唤醒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2)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诗人表现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被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第十课 《孟子》二章
第1课时 课上练习
命题人:郭春梅 审题人:刘维学
1. 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拂士( )
曾益( ) 胶鬲( ) 征于色( )
2.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畎亩: (2)举:
(3)版筑: (4)空乏:
(5)恒: (6)过:
(7)衡: (8)作:
3. 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字义:
(1)曾:通 , 。
(2)拂:通 , 。
(3)衡:通 , 。
4.翻译下列句子
(1)行拂乱其所为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第十课第一课时答案
1 .quǎn yuè bì zōng gé sè
2 . (1)田间,田地。 (2)举用,选拔。 (3)指筑墙。
(4)资材缺乏,即贫困。 (5)常 (6)过失。
(7)梗塞,指不顺便。 (8)作为奋起。
3. (1)“增”增加 (2)“弼”辅弼
(3)“横”梗塞,指不顺
4. (1)让他们所的做的事不顺,以扰乱他们的所为。
(2)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交给这些人时。
(3)在国内,如果没有执法严明,足以辅佐国君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那么,国家常常灭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级上册11课《做人与处世》堂堂清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范畴( )惩罚( )屡创奇迹( )匮乏( )箴言( )
简明扼要( )和睦( )磕碰( )失这东隅( )
三、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1、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对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
。
。
2、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
。
。
3、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
。
。
四、结合原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从三种关系来解读做人与处世的,作者重点阐述了哪一种?为什么?
2、东西方文化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对待大自然的问题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你觉得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如何去做?
五、查找资料,明确下现两处行文的出处和原文。
1、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
2、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参考答案:
一、《季羨林散文集》 季羨林 山东临清人 散文家
二、chóu chéng lǚ kuì zhēn è mù kē yú
三、
1、这里指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宰,以统治者的心态去对待大自然。
2、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小磨擦。
3、指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不要成为敌人。
四、
1、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话题。如果解决不好人与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关系,整个人类将陷入生存的危机,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处世问题了。
2、西方:征服自然 东方:天人合一
当今社会需要发展,需要向大自然实施必要的索取,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要注意环境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
1、《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奄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2、《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命题人:李永平
审题人:史广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上册12课《悼念玛丽•居里》堂堂清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意。
真挚( ) 钦佩( ) 抑郁( )
妥协( ) 热忱( ) 公仆( )
公正不阿( )
二、下面句子中,哪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有错误,把它先出来( )
A、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殾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被无私的事业强烈吸引,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C、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三、请记住下面的话,并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四、在作者眼中,居里夫人有哪些伟大的人格?他认为居里夫人能取得科学功绩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zhì qīn yì tuǒ chén pú ē
二、A
三、只所以伟大,不仅是指聪明的才智,更是指高尚的品德。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支撑,才会有所成就,才会成为对历史、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人。
四、伟大人格:纯洁的意志,律己之严,客观公正
取得功绩原因:大胆的直觉,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命题人:李永平
审题人:史广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上册12课《我的信念》堂堂清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意。
眺望( ) 崭新( ) 渲染( )
天赋( ) 鞭策( ) 蹂躏( )
闲暇( ) 猝然( ) 获益匪浅( )
二、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从下面两个句子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1、在哪整个时间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
2、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类需要寻求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2、读过本文,请对居里夫人做一个简单的主人。
3、你认为居里夫人的日常生活态度与致力于科学研究方面有关系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学过本文后,你有怎样的触动?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tiào zhǎn rǎn fù cè róu lìn xiá fěi cù
二、例:
(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自己和丈夫的工作状态喻成“梦幻”一般,形象生动的体现了二人工作的痴迷。
三、1、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是生存和享受生活的需要;而“梦想家”则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去研究去工作,不是以一般的物质利益作为考量,而是一种理想追求。
2、居里夫人有远大的人生目标,意志坚定,刻苦勤奋,几十年如一日。为人公正无私,淡泊名利,从没过的科学研究去换取个人名誉和利益。
3、有关系,居里夫人崇尚简单、安静的生活,不为生活利益所累,也善于欣赏简单的生活,可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纯正的思想,才是她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最后有所成就。
四、参考揭示:
1、坚定意志 2、公正无私 淡泊名利 3、勤奋刻苦
命题人:李永平
审题人:史广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3
八年上册13课《老人与海》第一课时堂堂清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zuàn( ) 住 dōu( )圈子 钓sǒu( )
shā( )鱼 头yūn( ) 胸qí( )
ě( )心 dā( )拉 shū( )地
yū( )回
二、名著连线
1、《海的女儿》 A海明威
2、《老人与海》 B安徒生
3、《名人传》 C笛福
4、《鲁宾逊漂流记》 D罗曼•罗兰
5、《骆驼祥子》 E老舍
6、《童年》 F高尔基
三、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回答问题。
1、你认为文中对大马林鱼的描写对表现圣地亚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从圣地亚哥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老人与海》是塑造的英雄的一部名著,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请选一位,填写人物知识卡片。
人物姓名: 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
相关故事: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攥 兜 索 鲨 晕 鳍 恶 耷 倏 迂
二、1 B 2A 3D 4C 5E 6F
三、1、小说中的大马林鱼坚强、勇敢、不折不挠,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这更有利于体现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总体来说,起到了衬托作用。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要学习圣地亚哥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有坚定的意志、不向困难低头,充满自信、勇敢拼搏,永不言败,做生活的强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语文上册第十三课《老人与海》
第二课时练习
一、 了解小说内容
1、 老人在作品中叫什么名字?
2、 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 梳理故事结构
小说以( )为核心事件
( ) ( ) ( ) ( )
二、 感悟人物形象
1、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下面的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我把她拉动了,他想。也许这一回我能把它拉过来。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为了我熬下去吧,头啊。为了我熬下去吧。你从没晕倒过。这一回我要把他拉过来。
(2)、我这一回必须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是行的。
。
2、仔细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
(1)、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了。我弄不懂。但我还要试一下。
他又试了一下,等他把鱼拉得转过来时,他感到自己快要垮了。那鱼……
我还要试一下,老人对自己许愿,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已经软弱无力,眼睛也不好使,只能间歇地看得清东西。
他又试了一下,又是同样的情形。原来如此,他想,还没……
这段文字中反复出现“又试了一下”、“还要试一下”,这表明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2)、你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这段话表现老人对大马林鱼持什么态度?
三、 热点问题探究
1、小说中老人最具影响力的名言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一位老渔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从不气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从老人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出题人:新源镇中学 杨立春 审题人:新源镇中学 王凤梅
答案
一、1、圣地亚哥
2、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第85天独自出门远航,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不到一条1500 多磅重的大马林鱼。然而归途中却被群鲨围攻,尽管老人奋力抗击,但最终还只剩下一副大马林鱼的巨大骨架。
3、捕鱼、捕不到鱼、远海捕鱼、捕获大鱼、鱼骨返航
二、1、(1)此时老人已精疲力竭,只凭精神之力。他在暗暗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必须战胜自己,拿出全部的勇气和力量。体现了老人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
(2)、老人很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大马林鱼,决不向困难低头。体现了老人勇敢顽强,充满自信的精神。
2、(1)、老人没有从危险和残酷的现实中退缩,他在竭尽全力挑战自我,超越极限,他是个意志力顽强永不服输的人。
(2)、他对大马林鱼不怀敌意,表现出惊叹和赞美,他们仿佛是驰骋疆场,互相对阵的豪杰,仿佛“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三、1、“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给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句话体现了老人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
2、困难面前不低头,永不放弃,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永不言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语文上册第十四课《沉寂的雪原》
第一课时练习
一、 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国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
2、本文体裁是 ,它以 为中心,通过
和 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三要素是 、
二、给加点字注音
噗 ( ) 脚趾( ) 挨饿( ) 讥诮( )
跋涉( ) 侥幸( ) 麋鹿( ) 雪橇( )
龇牙( ) 篝火( ) 梦呓( ) 颚骨( )
蓦然( ) 踉踉跄跄( )( ) 踌躇( )( )
三、 仔细阅读课文,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活力 足 一目 然 莫 其妙 精 力竭
心安 得 小心 震耳欲 胆 心惊
油 而生 突如 来 固 己见 在旦夕
毛骨 然 无 轻重 一 尘埃 不及防
四、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 鲁斯的眼睛睁的大大的,充满惊起而又满心欢喜。( )
2、 所有的运动都停止了,天空一片晴朗,仿佛磨亮的铜镜。( )
3、 “不!不!我命令你——”( )
4、 莱福枪和斧头轮番飞舞,时而打中,时而落空。( )
五、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含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无限的生机;
。
出题人:新源镇中学 杨立春 审题人:新源镇中学 王凤梅
答案
一、 1、美、杰克伦敦、《狼的儿子》、《海狼》
2、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典型环境的描写、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略
三、十、了、名、疲、理、翼翼、聋、颤、然、其、执、危、悚、足、缕、猝
四 、1、神态描写
2、环境描写
3、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
五、生命是潺潺的小溪,承载着无穷的梦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语文上册第十五课《老子二章》
第一课时练习
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即 ,姓 ,名 ,是我国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写的 一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这本书又称为 、
二、 给加点字注音
斯恶已( ) 为而不恃( ) 强行者有志( )
三、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生而不有( )( )
万物作焉而不辞( )
为而不恃( )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不失其所者久( )
成功不居( )
四、 比较下列各组词义的差别
1、有无相生( ) 2、处无为之事( )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
3、自胜者强( )
强行者有志( )
五、《老子》一书中有很多成语对我们有启示和教育意义,你能举出几例吗?
出题人:新源镇中学 杨立春 审题人:新源镇中学 王凤梅
答案:
一、 老聃、李、耳、春秋、道、《老子》、《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二、 略
三、 了解;生养万物;据为己有;兴起;施与(恩惠);依靠、凭借;丧失;机智聪明;真正的聪明;丧失;占有
四、 1、有,和无相对;占有 2、做、作;施与(恩惠) 3、强大;坚持
五、 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自知之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语文上册第十五课《老子二章》
第二课时练习
一、阅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回答问题。
1、本章中列举了哪些常见的矛盾?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规律?你还能列举一些类似的事物吗?
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体现了老子什么样的治国理念和教育方法?并说说你的理解。
3、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得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张对你的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二、阅读《知人之智》,回答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句话照应了本章中的那句话?你能举出一些“自胜者强”的例子吗?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打算如何战胜自己?
2、古人也认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死而不亡者?试举例。
3、结合《知人者智》一文,谈谈老子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思想?
出题人:新源镇中学 杨立春 审题人:新源镇中学 王凤梅
答案:
一、1、美和恶 善和不善 有和无 难和易 长和短 高和下 音和声 前和后;这些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说明了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生和死 老和幼 清和浊 明和暗 功和过 黑和白
2、治国理念:无为而治 不是什么都不做,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如毛泽东“出主意,用干部,发动群众”就是处无为之事
教育方法:实行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3、抛弃私欲和贪婪,用顺应自然的方法对待任人和事
二、1、照应了“圣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张海迪,史铁生,贝多芬
2、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长寿,古人祭拜祖先灵魂只是一种迷信活动;雷锋 黄继光 任长霞 焦裕禄
3、重在修身 人当自知、自胜、自强、知足、勤奋、守本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世长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上册第十六课《论语九则》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石长民
1、 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 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共 篇,是记录 的书,是一部 体著作。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父母唯其疾之忧 ( ) ( )
(2)一则一喜,一则以惧( ) ( )
(3)巧言令色,鲜矣仁 ( ) ( )
(4)德不孤,必有邻 ( ) ( )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
(6)父母之年 ( )
(7)游必有方 ( )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翻译下列句子: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结合以下问题理解课文 :
(1)1、本文谈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
(2)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3)综合后五则来看,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该做哪些才能称为真正的君子。
(4)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6)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而小人会“长戚戚”呢?
(7)你怎样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 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教育家思想家 、 儒 , 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共 二十 篇,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书,是一部 语录 体著作。
2、
(1)父母唯其疾之忧 ( 病 ) ( 担忧 、担心 )
(2)一则一喜,一则以惧( 方面 ) ( 高兴 )
(3)巧言令色,鲜矣仁 ( 好的脸色 ) ( 少 )
(4)德不孤,必有邻 ( 有道德的人 ) ( 一定 )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知晓 )
(6)父母之年 ( 年龄 )
(7)游必有方 ( 方向 、处所 )
3、略
4、(1)答:(1)行孝,立德;(2)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德的首要条件是要行孝。
(2)答:(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东西操心。(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心父母的年龄身体,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3)答:第一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二问:(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2)重义轻利,明辨是非;(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4)答:(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5)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6)答:(1)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事,内省无疚,心底坦荡无私,自然神清气爽。堂堂正正,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2)小人则与此相反,小人贪图私利,欲望无止,永不知足,所以小人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
(7)答:巧言令色的人只会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是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种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上册第十六课《论语九则》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石长民
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2、“父母在,不远游” 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3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区别?
4、你认为如果立志做21世纪的君子,应该继承什么,发扬什么?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请简要谈谈孔子的“义利观”。
7、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8、你知道古今有名的行孝故事吗?请写出一个,并简要概述。
9、根据文意,对对联。上联:小人见利忘义心胸窄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答:(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在两个范畴提出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了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游学也好,游历也好,方向要明确,这样父母心中才能安稳,
2、答:(1)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2)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3、答:(1)相同点:都是指正义的行为举动。(2)不同点:古代的“义”的范围很广泛,凡是符合道义、正义的行为言论都属于“义”的范畴,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义”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
4、答:(1)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2)还应该赋予君子以时代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于把握机会、显现才能。
5、答: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相处,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不强加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考虑。如:自己不希望被同学起外号,就不要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不希望被同学揭短,就不要揭同学的短等。
6、答:孔子认为: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7、答:君子懂得义,小人只懂得利;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
8、答:(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开阔,小人经常局促忧愁。答:卧冰求鲤:晋朝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说王祥是非,因而失去父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初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9、下联:君子行孝立德品质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上册第十七课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石长民
1、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是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朝服( )邹忌( )
窥镜自视( ) 期年之后( ) 间进 ( )谤讥于市朝( )
孰视之( )
3、 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
朝服衣冠 ( )( ) 孰视之 ( )
何能及君 ( ) 客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
闻寡人之耳者 ( )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 ) 与徐公孰美( )
窥镜 ( ) 旦日 ( )
时时而间进 ( )( ) 私我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
4、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整体感知: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
审核人:滕广忠
参考答案:
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2、略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 齐王纳谏 (采纳接受 )
朝服衣冠 ( 早晨 )( 穿戴 ) 孰视之 ( 同熟仔细 )
何能及君 ( 比得上 ) 私我 ( 偏爱,动词 )
客之美我者( 以… 为美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 ( 一周年一整月 ) 闻寡人之耳者 ( 使… 听到 )
王之蔽甚矣( 受 蒙蔽 ) 皆朝于齐(朝见 )
旦日 (第二天 ) 与徐公孰美(谁 )
窥镜 ( 照 ) 时时而间进 (不时,有时候 )( 间或偶而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指责别人的过错 )(讽刺 )
4、
(1)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 是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 是对我有所求。”
(3)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5、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切身经历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 及其结果。
6、门可罗雀
八年上册第十七课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石长民
1、 按提示填写相关语句: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
2、结合以下问题理解课文 :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参考答案:
1、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虽欲言,无可进者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
(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3、
(1)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符合题意即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上册《毛遂自荐》“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王帆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合从 歃血 王天下 知恶 相士
叱 知恶 持戟 偕同 譬如
二、解释词语
非特
比至
自赞
备员
比至
唯唯
舍人
三、文学常识填空
⑴《毛遂自荐》一文选自 ,作者是 ,是 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家和 家。
⑵《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分为 、 、 、
和表等五种体例。鲁迅曾高度评价这部著作为 。
⑶请写出战国四公子
。
⑷请写出本文的五个成语
。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概括每段大意。
3毛遂在什么情况下自荐的?
4毛遂为什么勇于自荐?
5同样是关于人才的问题,毛遂和《马说》中的千里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6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名震千古的大人物,虽然是我们记忆中永远奔腾的浪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也常常在历史的节点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们也许不能创造历史,却可以改变历史,毛遂就是一个这样的小人物。通过本文的学习,毛遂跨越时空,又在我们的心里鲜活起来。面对智勇双全的毛遂,我们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现在,我们就以《毛遂,我想对您说》为题目,勇敢的说出你对毛遂的想说的心里话。
审题人:滕广忠
附答案
一、 略
二、 略
三、 略
四、 答案
1、 讲述了战国时毛遂通过自荐同平原君带领的赵国使团一起前往楚国,并靠自己的智慧说服楚王与赵国联合抗秦的故事。
2、 第一段:情节展开。秦为邯郸,赵国危在旦夕。毛遂自荐与平原君等出使楚国。
第二段: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局。写赵国与楚国订合纵联盟的整个过程。
第三段:尾声:写平原君引咎自责,向毛遂诚恳道歉,表现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3、 毛遂是在平原君挑选赵国使团人数不够的情况下自荐的。
4、 首先他确实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其次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没有遇到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对所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
5、 《马说》中的千里马尽管有才能,但是他却因为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最终被埋没;毛遂作为“千里马”不仅有才华,而且懂得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没有被冷落。
6、可围绕“勇于自荐”、“做人需自信”、“敢于担当”、“善于抓住机遇”等方面来回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4
八年上册《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王帆
一、 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⑴本文作者 名 字 ,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⑵本文的体裁是 ,是 的序。
2生字难字注音
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怡
诣 遣 骥 遂
3解释下列词语
落英 阡陌
交通 绝境
无论 具言
志 未果
寻 问津
4成语归纳并解释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5原文语句填空
⑴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⑵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
⑶渔人初见桃花源的感受是
⑷侧面写出桃花源不易被发现的原因是
⑸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⑹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语句是
⑺写桃花源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是
⑻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⑼根据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⑽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和
二、 本文第二段文字描写了乡间图景,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们生活:
三、阅读全文,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的文字。
四、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将桃林美景描绘出来,且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5
附答案:
一1、略
2、略
3、略
4、略
5、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渔人甚异之。
⑶豁然开朗
⑷初极狭,才通人。
⑸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⑺往来中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⑻豁然开朗
⑼世外桃源
⑽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三、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优美,桃花源没在社会生活宁静。
四、 结合原文内容,抓住桃花林的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八年上册《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王帆
一、赏文析旨:
1、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2、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5、 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6、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7、 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8、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9、 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11、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12、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旁臻博引:
13、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1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三、谈古论今:
15、 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16、 “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的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
四、拓展创新
17、以下两题任选其一,根据要求完成。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根据上段文字,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字数300——400字。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奉行与人为善,天人合一,也就是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桃花源记》一文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你对本文这方面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5
审题人:滕广忠
附答案
1、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4.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6、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8、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迫,自由快乐。
9、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10、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乐。
12、略
13、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14、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15、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6、 先写心中圣景,后叙实现途径。
17、略
八年上册《传•序•书•箴》“堂堂清”检测题
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学 命题人:王帆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酒 造饮辄醉 吝情 短褐穿结
琼宴 汲汲 黔娄 耄耋
2、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逆旅
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环堵萧然
3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体是 ,
群季即 的意思。
⑵《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作者是 字 号 ,是
之一。本文的体裁是 。
⑶《五柳先生传》作者是 代的 。文章采用了 体例,分为 和 两部分。
二、阅读理解
1、《五柳先生传》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象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两个方面?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与执著?
3、《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气?
4、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内涵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语言,不仅可以起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了解的作用,更是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志向、生活习惯,乃至人生追求。怎样运用语言,曾国藩的《谨言箴》,不啻为一篇很好的教材。请结合生活实际,就以下几种语言任选一种,谈一谈你的见解。
1、“巧言”
2、“闲言”
3、“夸言”
4、“传言”
5、“铭言”
审题人:滕广忠
附答案
一、 积累运用
略
二、 阅读理解
1文章分别从名号的来历、性格、志趣、生活等角度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象的。其中最核心的方面是性格。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3、 围绕读古今圣贤之书,周览名山大川,结交名人等方面回答即可。
4、 这里指的是读书不死扣章句,不咬文嚼字,重在会己心、惬己意,在书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
三、 拓展延伸
1、 围绕“巧言”的危害性来答即可。
2、 围绕“闲言”的无意来答即可。
3、 围绕“夸言”的浅薄这一特点来答即可。
4、 围绕“传言”的不可信特点来答即可。
5、 围绕“谨言”常常无效这一特点来论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12 12:45
八年语文第二十课第二课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练习题
命题人: 张莉莉
审题人: 姜延魁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秉烛( )惠连( )琼筵( )羽觞( )
二、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逆旅( )②大块( )③假( )④咏歌( )⑤琼筵( )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联系题目,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前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强调了什么意思?
3、在这次宴会上,作者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4、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
5、文如其人,请结合文中的经典语句谈谈你对李白个性的认识。
6、古人写作宴序类的文章,往往开始写“乐“,继而写“悲”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本文是否也这样?
7、文中是如何引出“夜宴”“春”来照应题目的?
8、请从文中摘出两组对偶句。
⑴
⑵
附答案:一题二题略。
三、1、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李白在一个春夜,于桃花园内,和从弟们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
2、答:从大处落笔,极言宇宙之浩渺,光阴之易逝,慨叹人生的短暂。人生如梦的浩浩哀愁跃然纸上。
3、答:(1)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无比畅快的心情!(2)阳春、烟景、乐事、俊秀……雅怀。
4、答:(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伤情绪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文章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2)本文作者从对天地光阴的感悟引发出对个生命的慨叹,“为欢几何”的慨叹更多洋溢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热情,正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作者才要抓紧时间,珍惜美好生活,才会有春夜之宴,才会有作者陶醉于春夜之宴的怡然与畅快。
5、答:如“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显示了诗人的忧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显示了诗人的哀愁;“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显示了诗人的飘逸洒脱,心胸旷达。
6、答:李白写游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自是不同。
7、答:作者由“浮生若梦”和古人的“秉烛夜游”引出夜宴,作者要像古人一样抓紧时间,珍惜美好生活。而一个“况”字,直接引出“春”这一触发人诗情的美好季节,进一步表明浮生若梦而会此良辰美景,春夜设宴,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8、略
第三课时
《上枢密韩太尉书》练习题
命题人: 张莉莉
审题人: 姜延魁
一、文学常识。
苏辙,字( ),号( ),又号( ),( )代文学家,与( )、( )并称“( )”,同列入“( )”。
二、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枢密( )称其气之小大(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恐遂汩没( )仓廪府库( )城池苑囿( )( )以才略冠天下( )四夷之所惮( )
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文者气之所形____________ 2.不志其大___________
3.称其气之小大___________ 4.恐遂汩没___________
5.恣观终南_____________ 6.城池苑囿__________
7.以才略冠天下_________ 8.将归益治其文____________
四、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_____同_____释义:___________
2. 辙生十有九年矣 _____同_____释义:___________
五、文中称赞欧阳公和太尉的语句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翻译下列句子。
①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章开头借对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八、对于如何养气,作者举了两位著名人物为例。一位是孟子,一位是司马迁,二人在养气为文方面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子由 颖滨遗老 栾城 宋 苏洵 苏轼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二、三、四略。
五、①见翰林欧阳公……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②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而辙也未见之焉。
六、略。
七、为文 养气 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八、孟子通过内在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达到养气的目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