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课内外有联系,教师用这种方式推荐文章与书刊,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推荐课外读物,不仅让学生学有目标,读有方向,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促进知识的迁移,而且能调动学生借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学生的阅读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长期持续下去,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在开展阅读活动方面,笔者组织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计划,确立目标。古人说,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做好阅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学期之初,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商量,先制订班级的《学期课外阅读计划》;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每周课外阅读计划》,选择适合自己读的文章、书籍,既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篇目进行阅读,也可自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不断充实自己的阅读书目,并且坚持每周完成一篇感想型、评价型或摘抄型的读书笔记。
第二步,活动引领,竞赛激励。教师在班级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通学生的阅读渠道,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读书。在课堂上,教师将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例如“我来推荐一本书”、“精美诗文共品读”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外,按照自愿的原则,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多个读书兴趣小组,由组长负责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及活动的内容,各个读书小组之间定期互相介绍经验。这样,学生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撰写读后感。
此外,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优秀读书笔记评比”、“限时阅读竞赛”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配合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召开读书主题班会,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读书的意义。
第三步,建立机制,灵活评价。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为发挥评价对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作用,笔者在班级中成立了阅读评价小组,由教师和各阅读小组组长担任评委,根据学生的阅读篇目,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阅读活动或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通过投票,为每个读书小组的阅读效果评分,并按照评价结果,每学期对课外阅读成绩突出或进步大的学生及读书小组授予“课外阅读优秀奖”,在学科学分认定中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也是一条很好的评价途径。
教师组织学生编辑自己的班刊和级刊,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以评促读的目的。
二、利用卡片读书,深度加工课文,完善语文知识体系读书卡片既有携带方便、利于记录的优点,又便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保存和查阅,能很好地发挥信息筛选、加工、积累的作用。因此,卡片学习法曾经得到过许多学者的青睐。
着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就曾说过,“只要能积累两万张卡片,我们就会成为某个学科的专家。”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处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承担贮存、检索任务的卡片已经让位于计算机,正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起来灵活方便的卡片,仍可以在信息加工方面大显身手,助学生一臂之力。
语文的学习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具有内容多而杂、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积累,而现代认知心理研究表明:凡能同时运用语义和形象进行编码的陈述性知识,都比较能够牢固地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