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光点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10 21:48
标题: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光点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光点   
刘昌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闪光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亮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光点即最基本的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五年级课程中的关键词搜索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进而对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进行了拓宽,而且掌握了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再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比如教师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备出一份含金量高的课件是很不容易,所以就会借助网络,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收集资源、探索问题的认知工具,进而实现“双脑”(人脑与电脑)资源的结合。学生在课下或信息技术课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查找、收集、探索、总结,最后形成一个说服力很强的答案。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是最有“资格”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牺牲一点也是应该的。比如在编辑图像课程教学中,把软件的使用及部分命令的操作步骤作为学习知识点拨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老师教的方法完成所学知识,还能对教师的点拨进行衍生、拓展,试着操作其他命令,观察有何变化,这就培养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10 21:48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无法操作、无从下手的情境下,教师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指导学生入手、入门,起到点睛的效果。学生为主体就是指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角色,主要的时间是学生在读写、讨论、表达、运用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师指导的内容,还应有部分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进行自己兴趣、想法的尝试与挑战,这才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独立性或自在性是个别化学习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向着自身的兴趣爱好,产生好奇心的地方迁移。而协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至少有两个学习者,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一个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吸取对方意见的闪光点。所以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闪亮之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整合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深层次的提高。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必须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