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7 22:20
标题: “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反思
“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反思
海口市第十中学 符碧波
所谓“六环节教学模式”即是第一环节是回顾引出课题;第二环节是明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第三环节是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的内容;第四环节是学生解决问题;第五环节是检测结果;第六环节是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就阎老师、梁老师、吴老师三节数学实验课谈谈个人的看法。三位老师的第一环节进行的都很好,通过回顾列出课题。第二环节中都能明确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而学生自学的这个环节不够理想,学生一直以来都没养成自学的习惯,老师安排自学任务时,自觉的学生能认真地阅读课本,而不自觉的学生就是滥竽充数,眼睛盯着课本但脑子是一片空白。我认为在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圈子中,辅导及督促他们阅读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讲台上注视着,这时候才能了解学生以这种方式去学还存在什么问题。但很多因素又阻碍教师在这个时间段能关注到每位学生,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班级的人数太多,还有一个因素是学生的落后面太大,因此时间不够。如果能克服这些问题,也许效果会更好。所以我认为,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自学的效果这一教学环节,应先控制班级人数,这样教师才能进入学生圈中进行辅导他们自学。当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我注意到有部分学生并没有习惯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于老师给他们“一口一口地喂”,因此,我们老师不仅要注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应关注其他在倾听回答的学生的情况,若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暗示,或接着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也许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这一点能做得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因为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取本节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讲的一个好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解决问题的这个环节中,还应激发学生在倾听时,能从中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他们也会很有成就感,这样无形中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检测这个环节中,三位老师都能给了足够习题,但这些习题是否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完成?若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理解不透,那么解题就会带来问题,因此在检测时,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对对方给出评价,好在哪里?问题出在哪?这样也许可以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更认真些。而且,要能进行好“六环节教学模式”,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及上课都有付出很多,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会更辛苦,另一方面班级人数超过50人后,实行这种模式会很大困难。
更关键的是,我个人认为,洋思中学的成功不在课堂之上而在课堂之外。如果单纯学习洋思中学的课堂授课经验可能事倍功半。上述三位老师的课堂授课模式如果移植到我们的班级,特别是“学生自学”环节会出现严重问题,表面上的表现可能是学生会“眼睛盯着课本但脑子是一片空白”、“没有习惯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于老师给他们‘一口一口地喂’。”根本原因是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依赖性太强。如媒体介绍,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是一门课程。蔡林森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古人讲“一份恭敬一份收获”,当老师能够在“生活、思想、情感”关心学生,学生才能对老师起恭敬的心理,课堂上才能真正按照老师的意图贯彻好“自学”环节的内容。
而且,这里认为,洋思中学“生活这一门课程”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扭转学生的观念和习惯。管理专家余世维先生在讲课时提到:“现在回到我们中国的教育,……你们家里的小宝,当初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是怎么问他的,……‘小宝,老师今天有没有给你喝牛奶?’,‘小宝,老师今天有没有给你们吃饼干?二块还是三块?’,‘小宝今天有没有人打你?’,都是这样问的。后来,到日本去,才知道日本不是这样问的。比如他叫次郎,‘今天你有没有帮同学做事?你帮老师做什么?’……我听到日本妈妈是这样问话,我大吃一惊,……你记得我们中国办了一个中日儿童野外生活训练吗?就是这样造成的,日本小孩一出去,就是拿蜡烛、手电筒、火柴、绳子、帐篷,棉被,大家分工合作。我们中国的孩子一出去就是巧克力、饼干、可乐,吃完就坐在树底下。你没有注意到从小没有帮同学做事?就从这个问话就看得出来。接下来你们家小宝到了小学,他回家你又问什么?我也替你讲好了。‘小宝,老师今天教了什么?’我到了美国才知道,美国人不是这样问的,譬如如那个小孩叫乔治,‘老师今天教的东西你问了哪些?你问了老师一些什么?’所以,美国的小孩一回家,妈妈就问你问了老师些什么?中国就问,老师教了什么?……因为老师教你问,这叫互动。”从某个角度来讲,洋思中学花费相当大的力量的生活方面给学生补上幼儿园、小学的生活必修课,才能够保证目前课堂这种互动、自学的教学模式有效落地生根。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生活习惯和自立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包括余世维先生也说:“你知道中国祖先留下怎样的学问?就是统统注意底下的学,忘了底下的问。”这里认为余世维等对古代圣贤认识的误区!大家如果看看《论语》,整整一本书几乎都是孔夫子的学生在问,而孔夫子在回答!不但如此,孔夫子还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回答的针对性答案也不一样!同样是学生问“仁”的含义,孔子根据不同学生资质,竟然回答了二十多种答案。有学者写道,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所以“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
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只会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实际上现代应试教育导向不同,中国古代的“小学”阶段,即在八岁至十五岁之间,不是直接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如《大学章句序》所强调:“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如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在一封家信中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正是这种“小学”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根基而曾国藩家却代代出英才。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官至兵部左侍郎,同时是晚清国力衰弱时能取得相当功绩的著名外交家,曾国藩次子曾纪鸿是数学家。而且在曾纪泽赴长沙科举考试,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和考官疏通。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相反,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结果印证了美国首任华裔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在做客广东药学院时说:“很多中国人接受了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养。”而一位名人也说过“一流的总裁绝对是扫地、擦桌子的高手,但扫地擦桌子的高手并不一定能当总裁。”如果我们从小缺乏扫地、擦桌子的训练,哪怕是满腹经纶也只是高分低能的空谈者。
所以,这里认为由于洋思中学“生活这一门课程”真正帮助学习改正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这样学生确实体会到这种习惯的改变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思想境界方面的提升,所以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这样无论是授课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都能有效配合,从而取得不可思议的成果。但是,要想真正导入我们课堂,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师们更多的指导。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