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教师可请学生收集一些超市或商场里的购物小票,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一些数据。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以上节录本人《教育文摘卡片·读书笔记》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一文。
无巧不成书,时隔数年后。“三数”教研组推荐(其实是,推来推去),要求青年教师执教展示课。取出日积月累的“陈年旧帐”,养兵千年、用兵一时。实用的参考资料,启发借鉴作用“风韵犹存”。
4月24日,星期四。经过一个多月的个人精心设计,小组交流合作备课,成竹在胸,尝试执鞭。弹词开篇,首先进入“复习旧知”环节,简要地温习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要求口头列式,然后顺其自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接着,根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积极准备,特意邀请“表现欲”强的孩子登台大胆发言,对着自己购物发票(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运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叙述采购物品的品种、规格、单位、金额等实际情况。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个个兴高采烈,人人能说会道。小手如林,煞是热闹!一张发票,一“发”不可收,欲罢不能!(附发票一份,便于说明)
江苏省苏州市商业销售发票 (2003)
发 票 联 ① 苏字no.0048518
客户:叶天韵 2003年04月22日
品名规格 单 位 数 量 单 价 金 额(小计)
笔套 个 2 3.00 6.00
铅笔 支 4 0.50 2.00
双面胶 卷 3 2.00 6.00
人民币合计(大写) ¥ 零 仟 零 佰 壹 拾 肆 元 零 角 零 分
企业发票专用章 ②客户收执 开票人(章):李莉
生1:最近伊拉克战争爆发,我买了一辆模型坦克,15元,一架f16战斗机20元,付给营业员阿姨40元(2张20元的),她找回我5元。
生2:张老师要我们买文具用品,不要买零食,所以我买了10支中华牌hb铅笔,每支5毛,一共5元。
生3:老师还说,买了东西后要取回正宗发票,不要代“发票”收据,保护消费者权益。免得质量或服务有问题投诉无门!口出无凭!
生4:爸爸妈妈告诉我,购物要“货比三家,不吃亏”!
……………………
学生很兴奋,各抒己见,一吐为快,思维异常活跃,似乎有所偏离备课主题,但我心里很坦然,觉得有教益,至少有三条——
一、 教学目标自然达成。教材内容授受自如,知识教学水到渠成!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掌握这组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 课本知识适当拓展。一不做,而不休!我看“火候”已到。故意将发票中第一栏笔套金额小计“一不小心”蘸上黑墨水,弄脏了,模糊不清。要求学生求笔套总价,“教是为了不教”,他们自学,已经会了,单价╳数量=总价!
再将铅笔数量一栏数字“抹黑”,要求学生求其数量,也会的!依次类推,试求单价。势如破竹,不攻自破!总价÷数量= 单价。
三、 法律意识有机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发票上的红印章,显然十分“枪眼”,学生自然不会放过。还有发票编码、购物时间、地点等等。有位男生指点发票质问:人民币合计为什么要大写?大写汉字太繁了,我不会写!购买贵重物品为何要保存购物凭证?315投诉举报电话……
上一篇文章:打造一个简洁高效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