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9-7 06:32:00
|
只看该作者
3.教育误区:教育的曲解
教育在于个体身上多种因素的和谐发展,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知识从智慧、情感、人格等因素中游离出来。先哲们言明了教育的真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哲学作为最高学问来统摄所有知识,以培养人的智慧,以发展人的心智统摄教育的整体性。“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而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更关注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不仅把教育看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是注重人自身的和谐。但是在现实教育中,教育理念淡化,教育品位下降,教育光环丢失。唯一的传授知识似乎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考试中的分数或成绩成为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这种教育的情形就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刻放松过,教育依旧是坚守知识传授、考分真理这一法宝,学生的课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恶化了。基础课程最大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改造了课本,一种更糟的情形是教师拥有了更丰富可以传授的多样式课本,但却没有改变教育的现状,教师不仅想方设法要把新课本要给学生讲透、讲懂,而且还要千方百计给学生讲授老教材。另一方面在于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提出了知识、情感、态度等有机统一的教育理念,而教师不仅给学生要讲授书中知识,还要给学生讲授情感、价值、态度等,这又使情感知识化、价值知识化、态度知识化、能力知识化。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就如此地被简单化、机械化。其结果是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所面临的是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负担。
二、归因分析
之所以在实际教育中缺乏人性、关爱、冷漠、异化,之所以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作用或功效,之所以仍然是以“知性教育”统摄教育时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学中为什么不注重人,教育实践中为什么不关注人?一是我国在对待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观念上趋向于重集体、轻个人;在对待二者的方式方法上则有集体压倒个人之势,从小学一直延伸到大学的教育观念一成不变的是“以牺牲小我来求大我”。这种二元分离的观念和操作造成了对人性的漠视。二是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科学的发展在其显示出了科学知识(理性)的巨大威力的同时,并以此把科学以压倒之势凌驾于一切之上,淹灭了人的本性。“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教育出现一种知性教育取向,完整的教育演变为技术教育,价值教育处于被压制和边缘化的地位”。以知性误导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在复习方法上重“题海”。科学知识在学校就完全体现了工具性,而不再具有人性,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之间不能沟通和联系,因而科学教育也就缺失了科学之精神——启真、启美和启善之功能,教育成了冰冷冷的强制性义务,知识成为奴役人的工具,获得知识和受教育不再成为一种乐趣。三是学校内外构成对教师的压力。有来自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过分在意自己的“政绩”的强烈愿望,片面追求学校的“高指标”;有来自学校办学价值取向上的过分看重学校的“金字招牌”,在对待教师评价上就以学生的成绩作为一成不变的方式。四是我们的教育学和教育自身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学更注重的是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教育理论界忙于理论的创新,以便能与时俱进,统领实践的前奏,却无暇对教育理论注入人性,施与人性关爱。教育的实践界忙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为了功利,在教育教学中也就一成不变地把教育变成教师的施舍和恩赐。就这样无论是教育的理论还是教育的实践都注定了人的因素、人的关怀、人的情感等都远离教育或者与教育无缘。其五是与教育中生命个体日常交往的教师由于深受以上文化氛围、工具价值、内外压力等等的影响,如果教师意志不坚定,如果教师教育理念本身的贫乏,如果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就会使教师远离“教育人”的身份,滥用教育的现象就会随时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