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材料促进活动 活动促进思维——参加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13 11:52
标题:
材料促进活动 活动促进思维——参加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感想
最近两天有幸参加了在杭州市胜利小学赞成校区举行的“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活动包括四堂教学研讨课(陈滔老师执教的《地球表面的地形》、苏林冲老师执教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李慧玲、童骏君老师共同执教的《比、量身高》、邵锋星老师执教的《沉与浮的秘密》),三场交互式点评(刘晋斌、姜向阳、喻伯军老师主持)以及两个论坛交流(章鼎儿、陈超老师),内容丰富而紧凑。也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材料的有效运用
本次活动是以科学课堂中材料的准备与应用为主题的。执教的几位老师紧紧围绕着材料的有效运用精心准备、展开教学,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陈滔老师在课前谈话活动时对地球仪的创新运用:利用抛接地球仪时十个手指的随机位置来统计陆地与海洋面积的大致比例。课堂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软件让学生行遍中国,从三维地形图和海拔数据图上,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邵锋星老师以三年级《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中木棒在水和食用油中的沉浮为起点,探究沉浮与物体轻重之间的关系,适中的难度为沉浮知识在三年级与五年级之间搭建了一个过渡的阶梯。课堂最后邵老师将蜂蜜、土豆、水、木条、食用油都放入一个烧杯中,效果引发学生赞叹,更直观地让学生看到了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章鼎儿老师的点评,也让我们发现了在使用材料时的一些误区。如苏林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实验时间过长(3分钟),这与实际不符,从而导致了地震模拟实验中地形都被夷为平地。邵锋星老师虽然材料运用恰到好处,但是在指导学生表达时过于匆忙。学生虽然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表达清楚。刘晋斌老师在点评时引用的蓝本达教授“材料促进活动、活动促进思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而上城区教育装备中心关于学生科学耗材配送的介绍更是令人振奋,上城区小学科学教学在姜向阳老师的带领下,对每一册教材所需耗材的名称、数量、标准等编制了详细的目录,由教育装备中心组织货源、集中招标、及时配送,解决了科学老师上课准备材料耗时费力的难题。甚至在期末时全区统一配送材料,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进行检测考核。这一整套的制度基本成型,一改以往科学教学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教学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真的到来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13 11:52
二、观点的激烈碰撞
在本次活动的四节研讨课中,一节二年级的科学课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这就是杭州外国语学校李慧玲、童骏君老师共同执教的《比、量身高》,这堂课是参照美国STC教材编制的。引发争论的是这一节课上了整整82分钟。82分钟,许多听课的老师中途就都坐不住了。“时间这么长,二年级的学生能坚持得住吗?”“学生不累吗?我听得都累了”……一条条争论的短信显示在短信平台上。说实话,在听课时我的观点也和这些老师差不多。但最后我们看到孩子们不光坚持到了下课,而且活动中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精气神十足。这都是因为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刺激着他们,让他们沉浸其中而不知时间的流逝。而听课老师们置身事外,82分钟下来自然就人困马乏了。
还有的老师提出了这节课“比量身高”没有科学知识点的疑问。章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他告诉我们:应该把科学的眼界放宽,科学课中学生们收获的不光是科学知识,还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素养。而在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科学方法、科学素养远比科学知识要丰富得多。这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学习的地方。
一节在大家看来满是问题的课,却成了章老师眼中的一堂好课。如此激烈的观点碰撞,也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世界各类知识竞赛中屡屡获奖,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而国外14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制作核反应堆,受到总统的接见。科学课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最后,还是以刘晋斌老师在点评时引用蓝本达教授的那句话,做为我这次参加活动最深刻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材料促进活动、活动促进思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