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表里融通识诸葛——《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评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10 13:15
标题: 表里融通识诸葛——《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评课稿
听课有感 《草船借箭》一课看题目似记事文体,而实为写人文章。研读写人文章,如何透过人物外貌探究人物内心,使人物形象在读者视野中“表里融合”,是阅读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外表的神态、语言等切入,在逐层朗读、感悟中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塑像”,塑有形的外在形象之像和无形的内在精神之像。

     一、神态与语言相结合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诸葛亮的“笑”着手的。

当然,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言为心声,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研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是读懂写人文章的关键。诸葛亮笑着说的那一句话就是本课着重研读的语言——“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立足于人物的这句话,本课共分了3个层次来研读:抓住“这样”一词读懂雾大;抓住“一定”读懂曹操;抓住“只管”读懂地利和鲁肃。随着层层推进的读书过程,对人物的了解也逐渐深入了。

在课的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这一句话,站在周瑜、曹操、鲁肃的不同角度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做了最简单而又精要的总结。这一环节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情感的升华。课文的学习是以研究人物的性格神态、语言为抓手,课的尾声也就在人物的语言、情感中得以延展。

二、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而《草船借箭》一课正是《三国演义》改编版,文中对人物的刻画也传承了原著的精华。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本文以诸葛亮为主角,对他的语言、神态进行描写的同时也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周瑜、曹操、鲁肃这3个陪衬人物。正反结合的描写与本课的教学设计浑然天成,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他的一言一笑中展现,也在陪衬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得到证明。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10 13:15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11-10 13:16 编辑

磨 课 经 历——

与课堂一起成长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文章刻画了一个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与秦老师、余老师一起钻研《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过程让我感悟到,教师是与课堂一起成长的。在反反复复的试教、讨论、修改,再试教、讨论、修改……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迷茫,有过焦虑,面对过两难的选择,当然也有过豁然开朗的喜悦……或许这就是磨课的滋味吧。说实话,这篇课文已经有太多的老师研究过,其中不乏大家之作。刚开始,我们走的是仿效的路子,随着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我们逐渐理清了属于自己的思路。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不断地碰撞着:1、本文中共出现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四个人物,人物的特点在具体的情节中各有体现,而且形象鲜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诈”、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但我们觉得对人物的分析,不能就依文本而论,比如:历史上嫉贤妒能的人不止周瑜一人,可文章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少有点丑化了周瑜的形象,其实周瑜只是嫉妒心太强了些罢了,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怎么能也就此抹杀了呢?文字是静态的,但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更远的地方去。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才是读书最终的意义。2、对课时的选择我们也彷徨过,因为故事的情节性很强,每个人物相对独立却又互相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最终,我们只能割爱,把周瑜的部分放在第一课时研究,这样,在第二课时中可以集中力量研究诸葛亮等人。但把周瑜独立认识也不恰当,所以在第二课时最后还是要让他回归课堂。 课前的研究是一个长长的过程,最终形成的设计思路我也来简单地说一说,本文的教学我们围绕了1句话、2个字、3个面来展开教学活动:

1句话——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2个字——“笑”、“算” 。3个面——天(雾)、地(利)、人(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法上,我们重点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整堂课上,秦老师和孩子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围绕重点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层层深入。如学生找到“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样一句,说明诸葛亮算到了天气,老师追问:诸葛亮早就算准了有这场大雾,所以他之前就说“只要三天”,猜想这三天他都在干什么呀?再让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学生马上找到“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通过有联系的句子,引导学生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我们对本课的研究肯定还是有待商榷的地方的,听听您的意见,让我们与课堂一起成长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