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欣赏 灵动设计活动,促进探究技能的显性化
──谈“科学过程技能”专项训练课中“探究活动内容”的再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徐小军
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现行的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的科学教材,有许多重视了学生科学过程技能的发展,并就此设立了一些关于科学过程技能的专项训练课。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为例,它在每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安排了科学过程技能的显性化训练单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反省和思考,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获得对科学方法、科学探究本身的深刻认识。
“过程和技能”是训练型产物,其训练手段离不开好的探究活动。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有一句名言:没有好的活动,应该把这个内容拿掉。同样,在科学过程技能的显性化训练离不开好的探究活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现行的苏教版中在技能训练单元,部分活动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主动生成,为此在一些课例中,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新加工、新设计,力求让好的活动、好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技能的显性化训练。
案例一:用活动巧妙生成技能的概念
《排序》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技能训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排序”是常用的对收集到证据(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的方法。教材在起始阶段直接陈述排序的含义,然后举例什么是排序。学习内容虽然是技能训练,但对象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为此对于教材中第一层次教学活动进行了新创造,在设计时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避免了简单的、枯燥的讲述,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排序的概念。
教学片段:
1.谈话:听说××班的学生特别聪明,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考考大家好不好?游戏的名称叫“排排队-我做你猜”,首先我请3个同学上来,排成一排,你猜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按身高、胖瘦排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师按照学生的体形特征,按照教师的意愿给学生排队,让学生猜测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给同学们排列的。“考学生”这一活动,学生思维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情景中来,唤起排序的前意识。
2.谈话:猜的真棒!现在我们调换一下,变成“排排队-你们做我来猜”,请每小组4位同学商量一下,你们还可以按照什么排列,商量好后就按顺序站好,哪一组先完成,老师就先猜哪一小组。(体重、年龄、头发长短)
3.活动:生排师猜(老师真猜不到,有谁来帮助我?)
设计意图:“考老师”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给4位学生排队,当学生排好队之后,他们的心中已经知道排序要确定某个依据。他们的活动不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
4.谈话:看来大家的确聪明,刚才我们排队时有好多种排列的方法,那同学们发现规律没有,我们是乱排排的吗?
5.小结:排列时要按照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进行,这样的活动叫做排序。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排序”。排序时首先要干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思维上的活跃是形象的、具体的,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在思维上经历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经历思辨的过程。概念的掌握不是简单的识记,然后以瓢画葫芦机械的应用,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的生成。
本教学片段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很好的把学生带入到了学习氛围之中,同时也直奔教学的主题,以最少的活动,实现最优教学效果。一、将概念和方法的获得作活动化的设计。什么是排序?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是抽象的。此设计采用了“考学生”、“考老师”的学习形式,这种游戏化的活动本身赋予了儿童学习的动力。二、在概念建构上注重循序渐进,由认识,到理解,最后建构。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概念形成。
案例二:用活动自我发现探究的本质
“图示模型”是《建立模型》一课中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技能训练单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图示模型;图示模型的作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如何建立图示模型这一过程。教材是这样安排活动的:图示模型和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一起认识;了解它们的作用;通过另外一个活动练习画“图示模型”。这样活动安排,一方面比较散,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接受式”的。为此重新设计了探究活动,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自发的“顿悟”:原来图示模型能够帮助我解释;原来该这么样画图示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