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随笔 一次关于“有效备课”的实践与研讨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6 20:21
标题: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随笔 一次关于“有效备课”的实践与研讨
交流材料 一次关于“有效备课”的实践与研讨

                          东林小学  六年级数学教研组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使这个环节发挥最大的功能是我们教研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结合区研训中心的“改进备课工作的实践与讨论”活动,就如何实施有效备课展开集体研究与实践,对原先备课的做法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提高备课实效的若干策略。

一、“一单元一集中”——“单元集体研讨式”的实践

活动之前,我们给各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当前的教育形势思考“如何使备课发挥最有效的功能”。每位老师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认为,六年级的老师大都第一次接触新课程,感觉比较陌生,很多时候在对知识的把握,教法的选择等方面有些迷茫。而集体备课能集中我们的智慧,对问题的处理更有针对性。所以大家认为集体备课的形式比较好。我们采用“一个单元一集中”的策略,在教学一个单元之前,备课组的老师先集中学习教材、分析教材,安排好具体的教学课时,对教材中一些难点集体商讨对策,然后由教师独立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听随堂课,提出宝贵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过程落实不够扎实。由于工作任务繁多,教师没有太多经历深入钻研,备课时总是不能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我们经常会在教学中为设定的教学模式而疲于奔命,难以真正放开手脚,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学校为了监督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教案的数量、篇幅、结构等都有一定的规定。学校在检查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时不可能每次亲临备课现场。集体备课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们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备教任务而不去做更加深入的集体探讨活动,长此下去集体备课活动只能是流于形式了。

    误区之二:重备课过程,忽视执行结果。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们对同一个教学问题的确有过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也萌发过许多大胆的设想,但就是不能很好地付诸教学实践,不能把集体备课的结果很好地渗透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实际教学操作与教案不同步。原因在于教师们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只停留在全盘照抄教参和教辅资料的内容上,没有真正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集体备课的精髓。虽然觉得集体参与备课讨论的结果很好,却也无法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1-6 20:21
二、“兼顾一般,重点突破”——“分工合作,自主批注式”的提出

为此,我们小组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我们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前提是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其实真正的集体备课次数不宜过多,开学初可以定好主题,每位老师利用一周时间独立备课,深入思考,然后坐在一起交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再进行实践,然后写出上完课后的教学反思。

只要是经历了几年教学实践的教师大都具备独立应对常规教学事件的能力,并且每个人都能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建议,在备课中可以坚持“兼顾一般,重点突破”的原则,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分解到某一个教师,要求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负责的单元教学设计,同时每位教师也要对别人负责的教案用批注法进行梳理加工,把个人的教学设想及疑难问题梳理出来,以便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再在统一使用的教案上反映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如此操作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集体备课的力量才会真正得到有效的发挥。

为了浓厚教研组研究讨论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们采用新授课时,先听一位老师上常态课,然后组织讨论,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方法,然后再到各自的班级去上,最后分别由各位老师谈上课的体会与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这样的磨课既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又扎扎实实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当然,备课还取决于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最好的教案也是没用的。备课要突出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备课的立足点不是从“我想怎么教”出发,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多做一些课前的调查。

让我们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在平时的教学尝试中边上课边磨课,真正在点点滴滴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