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媒创设语文乐学氛围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1-5 12:53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媒创设语文乐学氛围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媒创设语文乐学氛围
汀泗桥镇花纹小学 陈会珠
心理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一、再生意境,触景生情。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动、感、乐”于一体。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其景、其物、其人之中,引发了学生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林海》一文,抓住大兴安龄“绿”变化特点,描写了大兴安岭美丽的绿。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大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学生对大兴安岭的“情”难以流露。而借助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大兴安岭,去作一次亲切,舒服的旅游。学生们兴致盎然。然后,教师出示动感画面,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大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大兴安岭绿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大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亲切舒服之情,之爱?这里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勃发情感,触情促思。
借助信息技术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犟龟》是一篇说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犟龟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媒体图像,认识犟龟:身体结实,动作迟缓,听劝告……学生们通过耳听、眼看,很快犟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开展说说:犟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犟龟很结实,很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犟龟很机灵,能接受正确的意见,我也很喜爱它。”有的说:“犟龟有一种认准目标向前走,毫不松懈的干劲,我特别喜欢它。”……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犟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信息媒体中犟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而学知”的目的。
三、拓展想像,再现原生。
信息技术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再现原生。以激发学生想象,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看“鲁滨逊遇险“的动感影片后思考:“遇险后的鲁滨逊会想些什么?”学生开始静中思动,进行了想象。有的说:“上帝!救救我吧!”“我能活下去吗?”有的说:“还好,我的小狗还在身边。““上帝,我得活下去。“上帝,你放心,我会活下来的!”然后,师问:“鲁滨逊在荒岛上怎样让自己生存下来?”学生读文发表意见后,再看媒体动感片,学生激情很高,教学效果很不一样。这里借助信息技术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原生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乐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奋,老师教得轻松活泼,达到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