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22 22:03
标题: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构成欢乐、高效的课堂。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参与,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主体作用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1]“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在生本教育中,老师的核心任务也不是自己的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是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从这点来说,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把自己变成学生的朋友,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把我们平常“灌输”的课堂变成孩子们“忘我”我尽量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身经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主动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训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认真倾听学生诉说,哪怕是不合常规的尝试,只要有合理的成分,就给予必要的支持。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苦学为乐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一、从观察判断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这样一种层次加工的顺序进行的,加工不断提取形状的精细特征。这就说明: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才能对新知进行学习、判断、掌握。 因此要注重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揭示规律,学习新知[2]。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注意观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例如:我们对学前儿童进行识数(即0—9)教学时,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各个数,教师在教学前制作出0—9的形象图形象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个数的外形特征。在这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各数的外形特征,在脑中形成各数的表象,就便于针对各自的特征说出图形所对应的数的名字。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了个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
二、从活动操作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又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通过触摸、展开、重组等实践活动,有序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特征,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生动地使学生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操作活动,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了起来,降低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又会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验数学,学生对数学的领悟就更直观,动手操作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中介。例如:小数七册第一单元开篇课“亿以内数的读法”一课。亿以内数比较大,读起来有一定困难,而且读数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没有太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领学生做了一个可抽拉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插入数字条组成不同的数。可以自己练习读数,可以当小老师同桌互相考。学生马上开始做数位表,并积极的出题考其他同学。最后还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介绍了自己认为难读的数、容易读错的数,自己读数时遇到的问题,找到的规律、窍门儿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很顺利的总结出了含有两极的多位数的读法。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22 22:03
三、从语言表达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我鼓励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尽量不去左右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展现出来后,才对其种种思维方法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评价[3]。
例如在教学计算“9+5”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想9和1能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上4等于14。或者根据5+5=10,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这样让学生充分的想充分的说,初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又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的退位减时,我组织学生讨论14-9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想:9+5=14,所以14-9=5;有的想:14可以分成10和4,10-9=1,1+4=5;还有的想:9可以分成4和5,14-4=10,10-5=5。一时间各抒己见,即使学生明确了计算方法,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