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之关系浅谈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22 21:45
标题: 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之关系浅谈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之关系浅谈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摘要】: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要,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关键词】:教育改革  信息化 角色转变  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以信息技术(IT)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学会并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要,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 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de 的项目约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认可的译法。然而,西方人并不认可“信息化”这一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的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象“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 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 Cyber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与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四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1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2 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3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4 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22 21:46
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之关系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带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有何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本身也得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育变革之路,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是互相交织的。
并非任何教育变革都是合理和有效的。为了有效的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认清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清楚地认识传统教育地弊端是什么?革新的教育有什么特征?1993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位资深专家(B. Means等)产生了一份题为《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的报告,为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育界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共识,值得我们借鉴。
四、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更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买践中,教师需要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
    择优而“导”,“导”之有效。
现代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但并不是说,现代多媒体使用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或者是使用多媒体就比不使用好。幻灯、录音、电视、计算机等各有其特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教学目标需要的媒体,并对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媒体的特长,这就是“择优”。教师通过媒体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信息,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稷维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这可以说“导”之有效。
    有法而“导”,“导”到实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决不能整堂课地演示媒体软件,让现代化技术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这就没有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落实到位,教师“导”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有导映激趣式,导疑设问式,导学训练式,导思明理式等。
五、我们怎样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面对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界应采取什么行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当早期人们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第一个直接的想法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了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麻省理工学院的S. Papert教授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老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图形程序语言LOGO,使儿童可以从使用这种语言来指挥计算机作图绘画开始,逐步进入程序设计的抽象殿堂。既然计算机可以当老师和当学员,为什么不可以当平辈的学伴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计算机还可以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寻找和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提示事务日程等。以上这些可以当作为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图13较好的刻画了信息技术在基于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显然,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越显重要。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22 21:46


2.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图14清楚地描述了课件的地位。课件本质上是目标特定的结构化学习材料,光有课件还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且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经典的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这儿所说的信息化教学严格地说是e-learning(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表3简要描述经典 CAI 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实施信息化教育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笔者对此有如下建议:
(1)信息教育+信息化教育
我的第一条建议是信息教育应该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也就是在进行信息科技教育时,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的知识性学习,而应该关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
(2)人脑+电脑
    我主张人脑与电脑应该协调作用,实现功能互补。电脑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和记忆容量大的特点,可以极大地减轻人们在信息记忆和简单性加工方面的负担;因此人们可以把脑力集中于研究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在教育上,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从单纯教知识转变为注重教方法,从学习解决结构化问题到解决半结构化问题。
(3)左脑+右脑
有人批评目前的大多数学校是左脑型学校,因为目前的教育方法以抽象性知识的灌输为主,比较适合于善于形式思维的左脑型学生。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那些右脑型学生更容易获益。
(4)创新+爱心
即使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自动化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丝毫不能减弱,他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育方面和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能否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情感教育?目前看来不能,因为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一种可行的办法是鼓励资源共享,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搞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六、总结  
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将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将推动办学模式向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学校教学将从校内到校外,甚至进入家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必将促使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反过来又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教师只有占据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教学,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