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算法优化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涯    时间: 2009-8-3 07:58
标题: 算法优化策略
提倡算法多样化绝不是算法在形式上越多越好,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因此,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教学尤为重要。

一、算法优化需要教师的引导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对优化的感悟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能在交流中很快地感悟到优化的算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及时进行修正与整合。有的学生却迟迟感悟不到,这时,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不断地去理解、去感悟。

如,计算9加几时,教师创设情境,得出算式9+5后,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10+4=14,9+4=13;(5)把9看成10,10+4=14,14-1=13;等等。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方法(4)、(5)是用推理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这样计算能力难以提高,还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对后继学习有长远影响的算法。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究竟是应该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呢,通过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练习9+6,予以加深理解。利用插图,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是搬1个方便还是搬4个方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拆小补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地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认识。            

当然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所以,算法的优化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算法优化应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算法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些不合理,这些都是正常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为这些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例,引导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方法,使他们的算法逐步优化,思维得到逐步发展。算法多样化应该有评论,有选择,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学会选择出最佳方法,并择优而用。

如,教学进位加法35+9时,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汇报:(1)把9分成5和4,35+5=40,再40+4=44;(2)把35分成34和1,1+9=10,再34+10=44;(3)在35后面再数出9个,得44;(4)9比10少1个,先算35+10=45,再算45-1=44,也就是35+9=35+10-1=44;(5)先算个位上的5+9=14,再30+14=44……在讨论交流后,教师追问: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好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是先肯定各种算法都是好的,表扬他们爱动脑筋,并且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分别计算3+9、23+9、43+9、73+9,然后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这些算式之间的联有什么异同,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发现每道题里面都要先算3+9,而23+9,43+9,73+9,只要再算20+12,40+12,70+12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自觉地对解题方法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比较、自我调节。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进行“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选择,不但增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让他们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算法优化应尊重个性、应人而异

算法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比较,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给学生自己去感悟,为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才达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优化”并不是统一于一种算法,对于优化,教师应鼓励、引导,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勿强求。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如果有学生通过优化掌握更好算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至于有的学生在优化过程中暂时不能找到最佳方法,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与比较中,认识不同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作为教师,在计算中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思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教学“十几减9”时,先观察问题情景,提出怎样算,引入算式13-9,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交流汇报:(1)先数13根小棒,再一根一根去掉9根:(2)因为9+4=13,所以13-9=4;(3)13-3=10,10-6=4;(4)10-9=1,3+1=4;(5)13-10=3,1+3=4。很显然,方法(1)是直接数;方法(2)是想加算减;方法(3)是平十法;方法(4)是破十法;方法(5)是推理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相互启发、多方体验,感悟各种算法的优点,从中选择自己理解的、可接受的、喜欢的算法。每一个学生总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只有学生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算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绝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面对多样化的算法,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应倡导科学、合理,再让学生“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真正体现多样化的本质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应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那些经过优化后的方法,但不排斥一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允许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暂时用在优化后已淘汰的方法。这不是说教师可以迁就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超越自我,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