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17 23:29
标题: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自2001年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使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习成果有效迁移到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开展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为有效地解决进入信息社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为培养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显然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
教师有必要将网络技术整合到教育中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基于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就是以化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为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里利用的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网络信息,必要时利用关键词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结果。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本领后,不仅对于将来增长计算机知识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还要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因为网络中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挖掘出来,所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一种习惯。我们在一种平等、交融的氛围下来共同了解新的信息动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更能使师生间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但是许多学校, 许多老师只是轰轰烈烈地去讲,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老传统老方法照用不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难于得到发挥。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 自主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互联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同时信息技术还优化了化学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例如:我们学习氨的性质时,先用课件《氨的喷泉实验》引入,学生们看到这漂亮的红色喷泉很兴奋,从而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怎样形成喷泉的?为什么是红色的?问题一一产生,我们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了。另外,“原子结构”知识的教学中,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是微观的、高速的和无规则的。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观察其运动状态,因而就难以形成概念。对传统教育方式,用flash制作的教学软件--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照片叠加形成的电子云图。可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观察过程,从而很快在其头脑中构建出电子云概念和电子运动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软件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我们学习《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一单元《改善空气的质量》我首先播放一些空气污染的场景让学生观看,让他们心中有所震动,啊!我们所处的空气正日益恶化,使他们感到我们有必要学习化学,我们要改善我们所处的空气,怎样改善呢?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 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适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化学教学复习课讲授时,我们可以事先把知识脉络用幻灯片形式制作出来,并且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例题、习题以链接形式链接起来,想讲什么就点什么,想练什么就练什么,强化训练,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讲解过程。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17 23:29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有机结合,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获取作息的途径为:校内外资料平台和资料库;教师提供的相应网站;教师创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畅游因特网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地点既可以是课堂,又可以是课外。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高三年级综合化学实验题的总复习教学中,运用网络虚拟化学,实验室中丰富的化学教学素材编辑课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我们在学生课外作业中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课件或实验资料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实验仪器间的正确组装、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等知识,并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可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                                         
四、“个体——合作”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迈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解除疑惑,提高认知,同时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表现为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等。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力图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理论更加符合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论。
五、在化学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点思考
我们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应该确立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校园网、因特网)的学科教学应用这一主线上。
分析信息化社会进程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情况和已有的相关研究,似乎可以这样说:真正立足于21世纪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和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中学的具体学科,系统地、全面深入地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目前还很欠缺,或者说还没有做得很好。但毫无疑问,根据学科特点和信息社会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需求,以及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来开发建设有效支持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探讨利用信息工具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所在,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学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应该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1.应该确立一种理念。开展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应该基于这样的理念:计算机/互联网是国际性信息交流的先进手段,是用于学习、研究的有效工具;数字化、交互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环境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科课程内容的课题化或项目化处理,及其对学习环境(包括丰富的知识基础、学习资源、情境、学习活动、接近生活的真实的问题等)的设计,是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学习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对信息工具的操作与使用能力、信息的获取、筛选、加工、表达、发布的能力)是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环境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的必备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应以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
2.应该形成一个思路。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是数字化的、交互性的和网络化的);同时化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的设计,以便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发现、探究性学习,并根据项目学习或研究课题的需要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然后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应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以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应该突出一个重点,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研究和探讨利用信息工具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该体现:(1)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3)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4)课本作为一种学习资源的教材观;(5)计算机/网络是学生用于学科知识学习的工具和资源。
4.应该明确指导思想。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1)应该以我国目前某些有价值的研究为基础,以保证开展的应用研究符合我国国情,(2)应该立足实证研究,以保证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实效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