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作品。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这些音乐作品的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学习欣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教学内容要求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等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Kronjong)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这节课教学内容相对生僻,结构篇幅过长,要想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牢牢地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内容做个初步的了解,如亚洲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域?什么是克隆宗(Kronjong)歌曲,产生于哪个国家,有何特点?阿塞拜疆的“木卡姆”与我国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否有相似之处,有没有明显的不同……学生除了在课本上能找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外,更多地还是需要借助当今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络上寻求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资源,上课时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自己所总结的知识点,还有学生收集、推荐介绍了其它亚洲民间歌曲,如朝鲜名曲《阿里郎》、印度尼西亚名曲《唉呦.妈妈》、巴基斯坦名曲《美丽的国土》等等,与此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互联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具有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扩大知识容量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博客、微博等交流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在教育教学中,博客不仅可以成为一种交流工具,更能成为师生搭建了知识共享、协作学习、自我展示的平台。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提前共享到博客上,使用博客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在博客上发表自己对课堂中某个问题的观点与体会; 同时可以提出与教学有关的各种问题,学生可以回贴的形式相互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
在学习欣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中,教学目标要求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对于认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及其代表作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前在博客上大家共享知识点,以便节省课上的时间。《黄河大合唱》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它的结构是异常完整而富于变化的,每一个乐章都有它独自的形象特征。8首乐曲在仅仅45分钟的课堂中是不可能做到深入欣赏的。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聆听3-4首加以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另外几首可以课后通过博客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将课程要求的“拓展与探究”环节中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公布到博客中,供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如《黄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完整地欣赏过?你最熟悉其中的哪一曲?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
多媒体设备、互联网信息、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充满兴趣的途径,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