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7-8 09:2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案例之二】
【案例背景】
《白杨》一文,表面上赞美的是白杨,实际上是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课文内容含蓄而深刻,尤其是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一句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如何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呢?
【案例描述】
师:请同学们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句子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出示展现“茫茫大戈壁”景象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生:“没有山,没有水,也没人烟,天与地都是浑黄一体”。
师: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白杨却顽强地生长着,而且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白杨树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生命力强。
生:说明白杨树具有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条”这说明了什么?
生:哪儿是说无论气候是好是坏,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土地肥沃还是贫瘠,白杨树都顽强地生长着。
生:我觉得“哪儿”说明了白杨不向有的植物,只适应于在优越的环境中生长,而是适应于所有需要它的地方,这正是白杨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它的品格。
生:这是说无论把白杨树载到那里,它就在那里扎下根来,为人类造福。
师:说的很好。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怎么理解?
生:这是说白扬不怕风沙,不怕干旱还是洪水,不管遇到怎样的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它都能茁壮成长。
生:文章开头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句中的卫士指的就是白杨树。白杨对风暴洪沙“不软弱”、“也不动摇”,表现了它的确是一位抗暴防沙的卫士。
师:谁能用上比喻词,把白杨比作什么事物说一说。
生: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
生:在雨水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
生:在洪水面前,白杨树向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师:这就是白杨的──
生: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可贵品质。
(分析:教师紧紧抓住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逐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教师不是停留在对白扬树高、直、大的外型分析上,而是联系上文,并创设情景,启发诱导,从而使学生对白扬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形象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受到深刻的教育。)
师:爸爸表白的是一颗什么“心”呢?
(分小组学习讨论)
(教师出示投影片,展现背景资料: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边远的地方参加生产建设,现在很多知识青年已经回到城市,而“爸爸”不但没有从边疆调回城市,而且还把儿女接去读书。)
生:爸爸看到戈壁滩上的卫士──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生:课文中说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爸爸是根据祖国的需要,远离家乡去新疆参加建设工作的,他也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
生:爸爸是借赞扬白杨,来表达自己一辈子扎根边疆的心愿。
生:爸爸无怨无悔,建设边疆的热情不但没有减退,而且已经深深爱上边疆,决心扎根边疆。
师:你们明白爸爸的心愿吗?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所以爸爸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齐答)
师:爸爸不仅赞扬了白杨树,还赞扬了谁?
生:千千万万献身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
师:爸爸工作的地方虽然边远、艰苦、落后,但他没有逃避艰苦的环境,而是乐于扎根边疆,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把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品格和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志向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理解了爸爸表白自己建设祖国边疆的心愿,就蕴含在赞颂白杨崇高品格之中,这样从“白杨树的高尚品格”和“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的联系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建设者们高大的形象仿佛就屹立在学生面前。)
师:这段话用了那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