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广州公办学校“小升初”推荐生制度与民校联考对撼的“生源抢夺战”可谓烽烟猛烈:这边厢,3万多小学毕业生争夺16所民办初中的4000多个学位;那边厢,某区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确定区内推荐生资格,并在民校联考正在进行时,电话通知入选学生的家长,要求家长马上确认是否要这个推荐生资格,如果要,就等于孩子自动放弃了考民办名校的机会。(《广州日报》6月21日)
该区何以如此变相逼使尖子生在民校联考“放榜”前,就确定读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一公办初中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小升初”优质生源争夺战,发展到要靠区级部门以提早确定推荐生这一“狠招”来介入,说明公校与民校初中生源的分配问题已再度升级,如果不解决,势必导致广州“小升初”电脑派位制度的失败。
从表面上看,3万多人去争抢4000多个高价民办初中学位,公校反制民校的手段随之同步升级,是一种压力下的积极选择,但其所折射的教育问题引人深思。我们要关注面临两难选择的父母,关注打着呵欠揉着睡眼连续赶趟儿的孩子,更要关注明争暗斗中教育界的守法素质。
不必讳言,目前初中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初中教育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还相对滞后,公办民办初中未获得协调均衡发展,家长与学生还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因此,家长与学生的复杂心情可以理解。我们需要清醒的是,教育界应在纷争中有怎样的坚守与自持。
据说,现在几乎所有小学都对学生参加名校考试持赞成态度。因为很多家长只认名校升学率,所以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停课、不准办辅导班帮学生备考,但不少小学还是给毕业班语、数、英科任老师暗派任务。“民办初中联考现在是唯一能体现小学生实力的考试”,这句“大实话”,把老师的引导、家长的虚荣与孩子的疲于奔命,合成社会之痛。
而一些地方“适时”出台推荐生新政,按语、数、英毕业考试成绩和各小学的推荐生比例确定入选推荐名单,入选学生的家长接到通知电话,要马上确认是否要这个推荐生资格,如有人放弃,将由原名单外学生成绩顺序递补,家长确认推荐生资格后,等于孩子自动放弃了考民办名校的机会;还有一些公办初中不甘心民校争夺优秀生源而自己只能坐等派位,也暗中组织了考试……观察这种种“较量”,最终要把人们的思考引入到法的层面。
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升初不得考试。但在竞争指挥棒的影响下,公校、民校却心照不宣地各出心裁。小升初似乎又要回到统考时代,这对谁是公平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良竞争,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孩子。历史与现实表明,民主与平等环境中渐渐长大的孩子,今后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而孩子要是在第一次重要选择时就遭遇无所适从,那这就极可能为其今后的人生埋下隐患。民校、公校暗战“文化”同时还导致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由此及彼地毒化社会风气。家长的价值观是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的。
要育化未来公民,如此这般的负面效应不能继续放大了。事实上,“暗战”也在羁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为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已用立法的办法来显示治理教育乱象的决心,这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守法素质的考验。小升初能否真正意义地依法治招”,需要各方良性互动。为了社会正义,为了教育良序,教育界人士首先应坚守理想和良知,秉持“守土有责”的观念,慎于自己的作为。(陆湘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