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8-25 06:40
标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案
第一组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了解秋天景物的特点,知道秋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秋天,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8-25 06:40
识字1

【教材简析】

本课列出了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教学本课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识字和积累词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2、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有关课文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就象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多美啊!你能把自己了解到的秋天的景色说一说吗?

(稻子一片金黄,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叶红了,像披上了一件火红的外衣;苹果成熟了,高高地挂在枝头;棉花白了,像咧开了嘴的笑脸;高粱红了,像举起一个个火把……)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几组关于秋天的词语,一起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

1、试着读一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词语。

4、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生字卡片:宜、层、尽、染、叠、翠、淡、爽、壮、谷、登、华

学生认读生字。(自己读,开火车读)

6、自主识字,交流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2个生字。

7、再读生字。

三、感悟词意。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说说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看课本上的插图,读词语。从画面中感受“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2、学习第二组词语。

(1)、出示课件:高而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向南飞,蓝天下是高山和田野。

(2)、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

(3)、指导读好词语: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3、学习第三组词语。

(1)、出示课件。画面一: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画面二:黄澄澄的梨子,红红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2)、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

(画面一对应“五谷丰登”,画面二对应“瓜果飘香”。)

(3)、指导读好词语: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组词语,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好。

5、美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

四、巩固识字。

1、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2、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字能组几个词,如:尽,尽力   尽量)

3、给“宜、层、染、叠、华”找朋友。

便宜  适宜; 一层  双层;  染色  染红;  重叠  叠被子; 中华  华丽

4、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朗读。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让我们感到神清气爽;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是劳动创造了美。

5、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12个关于秋天的四个字的词语,你喜欢哪个词就把哪个词多读几遍,记下来。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12个词语。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宜:上下结构,上边是“   ”,下边是“且”。

层:半包围结构,外边是“尸”,里边是“云”。

尽:是“尺”下边两个点。

染:上下结构,上边是“   ”,下边是“木”。

叠: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三个“又”,中间是“   ”,下边是“且”。

翠:上下结构,上边是“羽”,下边是“卒”。

淡:左右结构,左边是“  ”,右边是“炎”。

爽:共11画。

壮:左右结构,左边是“   ”,右边是“士”。

谷:共7画。

登:共13画。

华:上下结构,上边是“化”,下边是“十”。

三、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学生观察后说说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

2、学生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生字本上写每个字的开头。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所学的12个词语。

2、读课后的词语。

3、小组竞赛。比一比,把你收集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在小组里说一说,看哪个小组积累的最多?哪个组就是冠军。

4、全班汇报。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等)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同学们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1、秋天的图画

【教材简析】   

本课配有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蹈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作者以比拟的手法,简单几笔就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民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表达了对秋天的景象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

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记生字,感悟课文,指导写“波、浪”两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引入新课,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

(2)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合作识字。同桌互相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不会认的请教对方,相互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出示课件。

读一读,你发现了么?(“燃、勤”是前鼻音的字,“笼、浪、粱”是后鼻音的字。)

5、课件出示词语:灯笼    高粱。

指导:“笼”、“粱”在上面的词中都读轻声。

6、吃瓜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的“我会认”和“我会字”的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不同的瓜果中,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瓜果,教师点击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瓜果就“奖”给他。

三、感悟课文。

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4、小组合作。

(1)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2)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提出自己在读中弄不明白的问题。

6、配乐齐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读出人们的喜悦。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波、浪”两个字。说说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2、范写。

3、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8-25 06:4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背诵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全文。

1、全文共有四句话,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试背。

2、齐背课文、指名背、配乐背。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灯、作、字、苹、丽、劳。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写字指导。

作:左窄右宽,注意“作”字右边的写法。

丽:上下结构,上边一横不要写断成两画。

劳:上中下结构。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5、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写后互相评议。

三、指导实践活动。

1、自由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画。

2、开火车读这四个句子。

3、课外实践活动指导。

(1)、讨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秋天呢?

(2)、讨论后了解可用以下方式表现秋天:画秋天的果园、画秋天的田野、用落叶作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日记赞美秋天、唱赞美秋天的歌曲、读赞美秋天的诗等。

(3)、课外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实践活动。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2、黄山奇石

【教材简析】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制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黄山石有趣,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也写得形象有趣。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述黄山怪石有名,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四种有名的石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山奇石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板书内容的表格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

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盘    山峰     胳膊

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  其它  仙人  盘子  巨人  当然  著作 图形  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

(闻名中外:国内国外都有名。尤其:特别、更加。)

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

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

3、比较句子:

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小结: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板书:

先 写   再 写   然后写

第二段  名 字   样 子    地 点

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

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试着补充板书。

板书:

先  写   再   写  然后写

第二段   名  字   样   子  地  点

第三段   地  点   样   子  名  字

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

5、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背得快。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填写。

2、评议。

3、指导朗读、背诵。

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

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如: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

六、指导写字。

1、复习“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

2、指导写“块、站”。

块:第四笔是横折。

站:第五笔是提。

3、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融于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音韵感的诗歌之中,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全诗共五小节。第一小节提出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小节分别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指出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节)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2、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学听。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旅  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

(1)、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全部正确认读。

(2)、同桌互读互查。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旅 行    蒲公英    降落伞     娃娃     纷 纷     苍 耳

山 洼    炸  开    蹦着跳着   观 察     知识

(1)、指名读。

(2)、指导:“炸、察”是翘舌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4、齐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已、甲”等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

3、重点指导。

比较“已——己”的区别。

“纷、经”两字有绞丝旁,写好撇折。

“如、好”都有女字旁,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5、写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8-25 06:4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以课件形式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二、研读感悟。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你能联系整篇课文说一说吗?

(“四海”指到处,“四海为家”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指导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二节。

(1)、出示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学生看动画,听老师朗读第二节。

(2)、比赛朗读。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读中指导。

(3)、看动画课件,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纷纷出发,理解“纷纷”。然后给学生试着用“纷纷”造句。

(4)、趣味对话练习。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就要去旅行了,临行时,它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如:妈妈:“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广阔的田野、高高的山冈才是你们的家。我为你们准备好了降落伞,风儿一来,我们就告别您老人家,到别处去安家。”)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朗读。

(2)、小组交流: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3)、出示“苍耳”的种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结合课前观察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结合课文理解“铠甲”,知道在文中指苍耳带刺的硬壳。

(4)、启发表达:小兔子带着苍耳的种子到哪里去呢?相机画图理解“山洼”。

(5)、“蹦着跳着”能换成哪个词?(蹦蹦跳跳)配上动作练读第四节。

(6)、指名读第三、四节。

4、学习第四节。

(1)、齐读。

(2)、说说读后受到什么启发?(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5、背诵比赛。

三、读读说说。

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分扬。你知道春天柳絮分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

3、学生练习写字。备注: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4、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增刘景文》和《山行》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昂然生机。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课件(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教师可视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课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自。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结合图画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小组间答疑。教师进行指导。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你见过霜吗?冰箱里有白色的东西就是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将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出示课件(显示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让学生议一议。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首,书空笔顺。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让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8-25 06:41
教学目标】  学习《山行》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指名背诵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出示《山行》。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教师提示要利用插图。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帮助。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其他的组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3、师讲解:“白云生处,指漂浮着白云的地方。“坐”,因为的意思。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象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感悟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景。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什么样的。出示枫叶满山的课件。

4、讨论:你觉得红叶怎样?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禁不起风吹雨淋就飘落了。而枫叶却是在与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么了不起!正因为如此,杜牧才写诗赞美它。

5、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世人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给风景名胜提名。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有个亭子,换了好几个名字,都和这句诗有关。它开始叫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又改名爱晚亭。

6、一边听古曲,一边背诵这首诗。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枫、于。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识记。如“于”,干钩于。

2、书空笔画。提示: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斜钩”。

3、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4、学生仿写。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们听听。

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去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十、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一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多识字多写字;“日积月累”通过读词和短文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巩固本组课文中学的生字;“口语交际”的形式是讨论和建议;“展示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生成果、体验学习乐趣的舞台,把自己创作的关于秋天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发现:

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过程和方法:

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加秋游的实践活动,给老师提建议,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与秋天有关的作品,与同学共享欢乐。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景点和秋游线路的资料。

2、带好自己在学习第一组课文中创作的作品。

3、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已学过的熟字:郊、球、枝、帆、笼、梨。

2、启发:这些字在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自学第一部分:“我会认”。

1、看拼音读一读,既读字,也读词。

2、辨别字形,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郊——交          球——求           枝——支

帆——凡          笼——龙           梨——利

3、讨论明确: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的表示读音的部分,前一个字是形声字。这种识字方法可认为是“减一减”。

4、给生字“交、支、龙、求、凡、利”再组几个词。

三、学习“我会写”部分。

1、读一读列出的汉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就是每粗字有相同的偏旁。

3、你还能写几个相同偏旁的字吗?

树   林   柱   桔            胜    胖   朋    腿

草   黄   花   荷            实    宝   室    宇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读”部分。

1、自由读。

2、熟读记忆。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如:接力读、分组读、竞赛读、同桌读。

3、选词造句。

如:旅游团——去年暑假,我随东方旅游团到北京游览了长城、故宫。

4、做找朋友游戏。

用课件依次出示“娃娃、橘子、降落伞“等图片,让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

二、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读后指导:  庄稼       高粱     葡萄(加点的字读轻声)

黄澄澄     红彤彤       (加点的字读第一声)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读中指导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5、同桌互相检查,比比谁会读,谁会背。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口语交际”部分和“展示台”部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口语交际”部分。

1、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2、自由找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

3、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

讨论秋游计划:主要商量一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4、班长主持会议讨论。

(1)、让个小组的组长谈自己组的想法和理由。

(2)、集中意见。

(3)、统一意见后,具体制订秋游的计划。

5、班长代表全班向老师建议。

二、学习“展示台”部分。

1、谈话。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张开笑脸,火红的高粱举起了火炬,秋天又是个丰收的季节。在美好的秋天利,你创作了什么作品呢?

2、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或其他有关秋天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并作简单介绍。

3、所有作品在学习园地里展示。

4、先自己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再互相评一评。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