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平均分配》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7-31 15:52
标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平均分配》
教学设计思考: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自主创造物。意思是说,数学是一种与思维密不可分的产物。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又是形影相伴的。基于这几点,我设计了大班《平均分配》这一数学活动,先让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配?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去给一些物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平均分配。本堂课,我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配现象,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经历按数量平均分配物品的活动;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平均分配的含义;
3.探索平均分配的多种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平均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很透彻的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两幅挂图、糖果、铅笔若干等;
2.学具准备:糖果若干,几组盒子。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小游戏)。
游戏:听令跳圈。场地上准备3——4个圆圈,幼儿听令。当教师说:“跳圆圈,抢圆圈 ,**个小朋友挤圆圈”时,小朋友们开始站圆圈。每个圆圈中只能允许**名幼儿留下,然后数数一共圈住了多少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平均分配。(出示挂图)先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桃子,如果将这10个桃子公平的分给两只猴宝宝,该怎么分?什么是公平?
(幼儿尝试分桃子,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其中强调份数,公平的概念)
教师小结: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2)幼儿练习平均分配。通过变化人数从而改变份数来进行平均分配的反复操作,其中强调分配的份数及平均分配概念的理解;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平均分配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出示第二幅图,让幼儿当小判官,判断图上的妈妈们分食品时是不是平均分配。
a.萝卜分得不一样多的兔宝宝;
b.香蕉分得一样多的猴宝宝;
c.鱼分得不一样多的猫宝宝。(其中有一只小猫没有分到鱼)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7-31 15:52
三、分组操作。
让幼儿对准备的食物进行平均分配,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并应用平均分配这一知识点。
每组4人,每组有4种不同的食物,根据食物的数量和每组幼儿的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延伸:
1. 完成《操作册》大班第101——104页的活动;
2. 平均分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量分配 ,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和结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