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款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究
[打印本页]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4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款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究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备受理论界关注的“合作学习”,正以其“亲切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交谈、融洽的氛围、高效的获得”被越来越多教师所接纳。“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正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在于其“合作目标”,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种种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并不少见,更为可怕的是其虚假繁荣、貌似好看的场面,还正被不少教师所追求着!现就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观念的转变是合作的根本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而非是对知识的关注。新时期的教育有新的特点,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新角色,我们不能还抱着所谓“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实施单向的给予或所谓垂直合作。我们面对的是有着自己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独立思维、具有个性的主体,因此在学习目标的把握上,就需要教师实现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化。我们只是他们学习中的服务者、引导者、伴奏者和促进者,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4
二、科学的方法是合作的利器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分组,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专家研究表明:1.合作小组的成员以4—6人为宜。2.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3.小组成员的“角色互补”,
小组内的角色分配要明晰,并要对合作组内的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角色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如主持人怎样进行组内分工、怎样综合多数人的意见、怎样督促合作顺利进行?又如每个组员如何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他人发言、如何修正别人意见、如何采纳他人见解……这样,才能确保每组每人在一个平台上展开合作,以利于学习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将新课程追求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成为现
实。——“给孩子一张鱼网,让他们自己去捕获!”
三、必要的机巧是合作的前提
学生良好合作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保证,然而学生不是天生会合作,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吸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发展也是在师生合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1.学会收集。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2.学会倾听。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
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3.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4.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
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给孩子一种技巧,让他们学会学习!”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4
四、积极的参与是合作的基础
展示交流是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而这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枝独秀”。在小组活动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更多,相应的发言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多,弱势学生则刚好相反,他们在小组中易受到忽略。合作学习要让全体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发展,弱势学生绝不能成为教师的忽略对象,而应受到特别关注。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的方面对他们实行不同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其次,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弱势学生能够找到他们能胜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第三,在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要强调整体的进步,让小组内形成主动扶持较差学生的氛围。最后,在评价时,教师要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也要对弱势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只有全体同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才能使合作学习具有生命力。——“给孩子一种氛围,让他们携手并进!”
五、足够的时空是合作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受到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学课上,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不要受我们自己预设的时间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三五分钟还没有成功就草草收场。那么,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试想一下.长此以往,不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半途而废的不良学习习惯吗?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表象。这些,不是几分钟所能 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哪怕是这节课内容没上完.也不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缩短。因此在合作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在恰当的情境中实践、思考、讨沦、交流,感悟。——“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4
六、适时的导控是合作的关键
教师不仅应是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还应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因此,学生合作时,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大胆放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要较好地把握这个度,就对教者提出了较高的教学机智要求——既扶且放:扶以方法、扶以监控,放以双手、放以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资源”的发挥,要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探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给孩子一些方法和指导,让他们少些无措与迷茫!”
七、激励的机制是合作的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早就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态度,在学生合作中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矫正与引导,不仅对合作的结果.还要对过程中的方法、态度与精神、情感等.均需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激活他们合作的热情,以推动合作的不断深入。——“给孩子一片灿烂,让他们去享受阳光!”
总之,竭力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的从形式走向实质。正如专家们所预言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和谐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5
标题:
让作业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们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巩固,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仍是当天所学课本中的习题或练习册中的习题,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因材施教,无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结合教学实践,现将我有关数学作业设计 “3.3.3法”的尝试介绍给大家。
一、划分三个层次,尝试因人而异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上,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差异,为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尽可能虑及这种差异,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1.在作业的提供上,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我将作业按难易程度由浅人深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次者可选A。例如,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组:①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100米,宽是30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B组:①一块长方形广告牌,长24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②一个正方形花圃的周长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C组:①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请你求出正方形的面积。②从一张长lo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此种设计可避免作业的枯燥乏味,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还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为例:用6个边长是l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对A组的要求:只要能用一种方法解答出来即可;
对B组的要求:尽量用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会画图来解答两种情况;
对C组的要求:不仅算出两种答案,而且能从中发现这种拼图的规律,即如何拼,周长长一些,如何拼,周长短一些?从而体会到长方形面积相等时,长与宽相差越大,周长越长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完成作业,就能让他们在达到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5-23 07:45
二、推出“三大板块”,尝试有效巩固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我从这一规律中得到借鉴,将每天作业的设计分成“三大板块”,即复习作业、巩固作业与预习作业。
1.复习作业
复习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在大脑中就能保留很长时间。因此,我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项“每日一练”的“数学乐园”,只有两三道题。主要内容为:对前一天知识的巩固,或是对上一单元知识的复习,或是最近一阶段有难度、学生容易混淆或容易犯错的题型。例如,在学完“认识几分之几”以后(三年级下册),连续三天练习下面一种题型,然后过一周再练习两次。
把6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这些图书的( )/( ),有( )本,5个班级分得这些图书的( )/( ),有( )本。
每天的数学作业,如果不给学生智力的挑战,有的学生会觉得不过瘾。因而,在复习作业的设计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增加一道“聪明”题,鼓励学生主动自觉地用心思考、探索。
2.当天巩固作业
见一:划分三个层次,尝试因人而异。
3.预习作业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的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因此,我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思,有所得。
例如,“平移与旋转”的预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自学课本的内容,然后把你的所得、所想、所悟跟父母交流,并分别找出生活中的五种“平移与旋转”现象。
又如,在学习“千米”之前,我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预习:在家长的帮助下,步行1000米,写成数学日记。
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以自身经验进行预习,必然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都是课堂上特有的活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
三、循环三天作业,尝试巧妙搭配
每天授课的相关练习题分成三天做:1.拓展题(第二天复习做),2.一般题(当日巩固做),3.容易题(前一天预习做)。当天学生完成的练习是拓展题(前一天授课的内容)、一般题(当日授课的内容)和容易题(明日授课的内容)。这样学生每天的总作业量并不增加,每个知识点都经过三天循环练习,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改革上,也应立足于此。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探索者和成功者。实践证明,我所尝试的数学作业设计“3.3.3法”,有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作者:
adao119
时间:
2009-5-26 20:14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