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9 01:27
标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
正文: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就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浅谈几点探索和体会。
一、 精心创设别出心裁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效果好坏,学生能否学到知识,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的引入很重要,要开始就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想学。因此,要创设情景,抓住新课引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实验,创设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若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引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学习的知识很有意义且有用。例如,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水会被挤出来,当小试管有一半进入大试管中时,将两试管同时到过来,松开小试管,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向上升,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无疑会提高学习效果。
(2)源于生活,提出疑问
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近年来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和木地板来装修房屋,这些夹心板和木地板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什么运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说出了许多跟‘甲醛’有关的给人们造成危害的例子:如我市有几位患“白血病”的少年儿童(学生都有捐款),其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甲醛”等有害物质。
这样,许多学生都能根据平时所了解的信息说出防止这些甲醛造成的危害,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搬进去住,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搬进去住;3、用茶叶、茶梗等物质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4、住进新房后,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保持新鲜空气对流(甲醛散发时间一般为15—20年)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9 01:27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不同学生都获得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把学生按2~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讲解“近视眼及其矫正”时,我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眼睛近视的同学说说自己不戴眼镜和戴上眼镜时看物体的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近视的问题,并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分组讨论“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学习气氛较热烈。还有一些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如何配戴眼镜”、“近视眼的激光治疗”等,同学们在课后通过调查、网上搜集资料等方法来尝试解决。如此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保持的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在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体现学习情感的和谐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
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展。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交流、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输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用言语来表达教材中情感的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 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怎么学》 宋世敏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法》 张璞杨 单光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 陶昌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胡百良 江苏教育出版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