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阅读教学的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崔 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改革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从全国的情况看,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仅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而且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具体地说,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认识还处于低水平。不少课上从表面看学生动起来了,而实质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学什么、想什么、问什么、议什么、读什么、练什么,学生怎么学、怎么想、怎么问、怎么议、怎么读、怎么练,还是老师说了算,完全照教案走,甚至板书都不能和教案差一个字、一个词。表面上学生是主体,实际上学生是配角。一个突出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学生带有个人认识、个人情感的理解。



二、重分析,轻感悟。离开教材的语言文字,泛泛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满堂问,逐句逐段地问,一问到底。



三、一些老师知道抓重点,突出重点词、句、段的教学,但指导乏术,特别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结合上指导乏术。



四、一些老师开始重视学习方法的问题,但是往往把学习方法当做知识去教。其结果是即使学生记住、背熟,仍然不会学习。



五、课堂上普遍读得少,练得少,语言文字训练不够落实。



阅读教学怎样进一步改革?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还是观念问题、认识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段话,为我们转变观念,改革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解决观念、认识问题,一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的多种关系中,居于核心的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何,决定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关系。因此,正确的学生观应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角、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更是实践者,是强有力的推动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导者,发挥主导作用,更是学生的朋友,尽服务的职责。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成功的教学,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在教学中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自主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顾忌地提出来,有自己的理解、体会随时无顾忌地讲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进行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六大解放”,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很值得我们重视。



二是树立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叶圣陶先生曾经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尽管叶老讲的是练字,但其中的精神适用于各项语文训练。叶老还说过:“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指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化’尽了份内的责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时间,给机会,人人练,反复练,在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需要。



三是要讲一点辩证法。阅读教学改革,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防止片面性,反对形而上学。要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不要“刮风”,不要走偏。不要一强调思想教育,就搞脱离语言文字的阐发、表态;不要一强调语言文字训练,就削弱思想教育,就词解句,就句释句,忽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把语文课上成解词释句课、词句训练课;不要一强调人文性,就忽视了小学语文基础工具性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欣赏课;不要一强调学生的学,就忽视了教师的教,使学生的学处于目的不明、没有交流、没有指导的失控状态;也不要在教学伊始就把学习方法和盘托出,让学生照着老师提出的几条进行自学,把学法当作知识来教。语文教学是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改革包括阅读教学在内的语文教学,提倡科学精神,既要锐意改革,又要脚踏实地,做到改革意识要强,教学思想要正,教学方法要活,语文训练要实。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其次,是训练什么的问题,即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学要从两个实际出发,一个是教材实际,一个是学生实际。根据这两个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以往的阅读教学,过多注重教材的实际,比较忽视学生的实际,其结果教学势必用教案牵着学生走。当前,更要强调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确定训练什么,确定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而让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往往是理解的重点)作为教学重点纳入教学之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的过程中两次让学生质疑,一次是在读了课题之后,另一次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两次提出的问题几乎包容了在理解课文上的重点、难点。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来说,这是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教学主体起码应当做到的;作为学生来说,能提出不懂的地方,特别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的最基本的标志,说明投入了,积极动脑了。我们要相信学生,不仅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能提出问题,而且低年级学生也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并且要逐渐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我们二年级小学生在《初冬》的教学中,不是也提出不少问题吗?在学生质疑的问题上,一要解放思想,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在初读课文之后质疑,还要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且适时将有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在教学之后还应问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认真予以解决;二要引导学生既要关注理解内容方面的疑问,又要关注在语言表达上的困惑,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从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结合上质疑问难。



此外,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也应有新的认识。当今的教学内容、媒体,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应包括所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手段。这是建立大语文课程、教材体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培养“选择信息为我所用”的能力的需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结合补充阅读《人类的秘密仓库》和《海底的冷灯》两篇短文。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我的“自白书”》的过程中补充了三篇阅读材料。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这些做法,体现了自主训练的意识,提供背景知识,扩大了阅读量,其结果势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应当肯定的。从开放、立体的语文教育观看,课内与课外、教科书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再有严格的界限,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社会实践都可以引进教学,成为重要的、赖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内容。



再次,是怎样训练的问题。



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学出发,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不回避矛盾,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给学生比较充裕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特别是体现自己的认识、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组织、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深理解,学会学习。其中,除了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外,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作为第一步,教师要下决心把自己活动的时间大幅度减下来,减少提问的时间、讲解的时间、重复学习回答的时间、在非重点的地方磨来磨去的时间……只有做减法,才能做加法,才能增加学生的活动,增加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练习、作业的时间,使每个学生在教学全过程都能得到切实的训练。至于教学结构,可以多种多样,基本式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予以指导的教学模式。其共同点是:1?教学目标明确、集中;2?教学重点鲜明、突出;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4?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5?训练密度大,节奏快,效率高。



在众多体现素质教育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导读教学法”值得引起重视。“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学生的“读”是基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是广义的读,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包括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作业练习在内的所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导”,即在“读”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指导、引导、诱导,使学生的“读”目的性更强,更加科学、有效。



导读法中,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大体经历尝试自读、明确导读重点、指导读议、辅导练习几个步骤,通过扎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导读法是一种成功的阅读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尝试自读阶段通过反复自读、同座互读,不仅把课文读正确,而且读流畅;在明确重点、指导读议阶段,导中读,读中导,抓住理解的重点,充分让学生读、议、交流,鼓励发表创见,及时归纳学法,指导下一个问题的读、议;课堂上充盈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既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又是敞开心扉的心灵的对话。



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我们不应进行简单的模仿,不应满足于形式主义地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不应满足于不大讲求实际效果的圈点勾画;不应满足于大多流于形式的同座讨论、小组交流;不应满足于目的性不强的读读、议议……我们应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与实践。当前,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1?要重视预习和初步感知课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理解的层面说,又是一种尝试学习。它对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一位老师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教学伊始,安排了检查预习的环节,包括在课文中读、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某个生词的;默读课文,讨论分段和概括主要讲了什么等。其中,在分段、说段意和概括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的过程中,渗透了学习方法,是很可贵的。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不把课文读通,就不转入重点理解;教完一篇课文后,学生不仅能把课文读通,而且能把课文读熟、读好。



2?要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一些浅层次的、与课文重点难点关系不大的问题,当时就用读读课文想一想、启发同学帮助解答等方法加以解决。而把为数不多的、体现课文重难点或表达特点的问题,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读、思、议,逐一加以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要鼓励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了解相关情况,教师也应作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3?要抓住重点、难点,并采取多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是体现教师导的水平、导的能力的地方,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教师只要用心钻研教材,一般都能抓住重点、难点;学生只要动脑筋读书,一般都能围绕重点、难点提出不懂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伽利略产生疑问,他想的那句话“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是课文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学生也就此提出两个问题。任课教师就伽利略在句中作的两个假设,分别采用读书、指导学生板画、说是怎样理解的、再读的方法步骤,读懂两个假设分别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两次推理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和伽利略同样的疑问。这句话读懂了,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爬山虎的脚》,在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一难点时,先让学生读书思考,再借助板画、动作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值得重视。



4?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这是克服满堂问、提高教学效率关键的一环。首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设计几个主要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纲”,能起到统领的作用。问题要提得十分明确、十分准确,要难易适度,富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想回答,跃跃欲试;知道问的是什么;知道朝着哪个方向想,怎么去想。提问切忌空泛、不明确、没有启发性。其次,有时还要围绕主要问题,设计辅助性提问。当学生一时答不出、答不准、答不对时,教师用辅助性提问铺路搭桥,以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答案是否正确,还要重视答案是怎么得出的,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要鼓励学生围绕理解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真正经历训练的过程。教师精当的提问串连起来,就是教学的思路。它不仅昭示着应当着重理解什么,而且昭示着读一篇文章怎样提出问题,从中使学生逐渐悟到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去读书。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中,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2?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挖不到木匣?后来为什么又挖到了?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他采取以下一些训练办法:读课文,看看是分几步写科利亚开始挖木匣的,体会写得真实、具体;再读课文,想象在挖木匣的过程中,科利亚是怎么想的,并用引读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借助板画,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挖不到木匣,后来挖到了的原因;在讨论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还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仍然”“果然”的不同意思和作者用词的准确。由于问题提得精当,加上教师把读、思、议、画结合起来,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了解了写法的特点,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5?要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思、建议。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中要有趋同的理解,更要有独立的见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体会,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应当肯定并加以鼓励。要知道,在你的鼓励声中,很可能产生创造型的人才!一位青年教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例如,他在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文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充满激情的发言,表明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和受到的震憾人心的教育。在理解课文之后,教师提出圆明园要不要修复,你怎么想,有什么建议?学生富有个性的意见、建议,各有所长,体现了对问题的深刻认识,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



总而言之,改革阅读教学,一要转变观念,从阅读内容、阅读形式到阅读方法,要在大语文教育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要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二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在教师主导下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更新观念,不断实践,就一定能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现状,使阅读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有比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一定能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感受力,有在快速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为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语文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3: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