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6 01:42
标题: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为主的教育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中,成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效果的优化息息相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阐述:在引入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在探究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练习中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在复习中运用多媒体,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有效整合

正文: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应该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多媒体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新课标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为了找到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契合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的研究,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与收获。
一、在引入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1、生活情境引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可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鲜活生动起来,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情绪上得以共振,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如在《小数加法》教学中中,通过上超市买东西的场景来引入教学。孩子对上超市买东西的场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通过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也熟知以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因此从购物入手,带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小数的加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2、故事引入
精彩的引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数学故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器,激发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自主学习。
在教学《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故事情境:淘气养了一只小猫叫喵喵,喵喵非常的勤快,做事认真,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有一 天,家里来了一只老鼠,老是偷吃东西,这可把淘气给急坏了。于是喵喵决定, 一定要捉住这只老鼠, 狡猾的老鼠躲到了一个这样的格子图上, 小猫如何平移才 能捉到老鼠?你们能帮小猫想一想吗?学生听完故事马上来了兴趣, 我让学生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 探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 探索、 比较、体悟。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 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3、问题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求知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生动、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了疑问,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心理,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在探究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1、直观呈现知识,让概念“动”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是在形象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的。把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突破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学习,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手段解决不了的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建立数学概念。
在“时、分、秒的认识”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的认识和区分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1时=60分,1分=60秒的时间概念是多少,在他们的脑中根本是一片空白,他们没有经验,没有感受,所以这节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时间概念,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堂活泼新颖而又儿童化的课件,并且配上音乐。活泼的卡通画面、时针、分针、秒针走动的“咔嚓”声深深吸引学生,学生充分感知了1分钟在钟面上走完一圈大约有多长,在体验中理解1分钟大约有多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突破教学难点,让思维“活”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
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拓展课程资源,让思路“宽”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利用现代多媒体,可以精选网络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活动课“动物——人类的朋友”中,一开始媒体呈现出这样一副情景:动物园里有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并提供了动物的体重、速度、寿命、数量等信息。老师问小朋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本领大,能够把这些信息都记录下来?小朋友讨论得出了两个人合作分类统计的办法。老师请学生再看一遍录象,并在大组内交流一下收集的信息,接着老师又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游客一进动物园就比较全面地了解动物的各种信息呢?学生很快联系到了统计图的知识。学生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发现华南虎、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越来越少的现状。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激起了学生关爱动物的人文情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6 01:42
三、在练习中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数学内在价值。
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集中组合,沟通儿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感到亲切、自然、轻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知识的建构,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在《可能性》教学中,在练习时老师先用媒体补充生活例证,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乌云密布,燕子低飞;小学生在马路上踢球,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两位大力士拔河比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可能性这种一种不确定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思想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2、优化反馈策略,助推学生智慧生成。
练习的功能不是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练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新的经验,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练习完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创新的过程。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可以提高反馈时效,同时一些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形成。
在周长与面积练习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题:学校要用28米长的木条做成栏杆,靠墙围一块长12米的长方形绿化地,请你求出它的面积。反馈时老师通过媒体进行了演示:






直观、形象、动态的演示,再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也使一些缺乏空间概念的学生得到了补偿学习的机会。不同的解法,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升华。
四、在复习中运用多媒体,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1、化分散为系统,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梳理知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是复习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复习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地展示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从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感受到系统化的知识有别于零碎的知识点,体验所学知识经整理结构化后给学习带来的帮助。
在复习课“图形与面积”复习与整理环节,教师用媒体逐步出示了知识结构图:



复习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用课件再现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让学生了解了知识的结构和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整理是趣味的,给自己带来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多媒体在复习中的有效应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与提高学习效率的乐趣。
2、化抽象为形象,提升学生学习智慧
课标指出:人人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复习课中的练习不同于新授课的练习,复习课中变式题、综合题、拓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这也为教师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出了难题。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再现学生数学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智慧。
在综合与发展环节中,我设计这样一道拓展题:一个梯形(如图)上底延长到与下底相等时,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面积增加了6平方分米,求原来梯形的面积。我先请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反馈时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思维过程:


这道拓展题对于缺乏空间概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反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动态地演示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增加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三角形的底,接着求出梯形的下底,梯形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里得到了补偿学习的机会,同时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全体学生再次沟通了图形之间的联系,使认知结构更加扎实、更加具有扩张性。
总之,只有找到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契合点,才能提高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有效性,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添上点睛之笔。只有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才能全面调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多媒体技术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多媒体也将真正成为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用稿)》。
[2]邵万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价值和思考.小学教学参考.2010(3)。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