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6 01:24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摘要:多媒体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活泼、更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教内容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策略,笔者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诗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多媒体技术 策略
正文: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发展并进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教育者对教学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学手段更新的一个契机。多媒体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活泼、更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教内容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策略,以下是笔者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诗歌教学几个方面进行的探讨。
一、拼音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官。美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拼音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1、2年级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例如教学音节“ba”:
1、电脑出示“a”
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b”,告诉学生一个声母“b”和一个韵母“a”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ba”。
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b”变成音节“ba”。 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b”要读得轻短,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些。把“b”和“a”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提高儿童识字效率的新方法、新途径。
1、看视频,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可以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通过flash动画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第一个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样的变化非常兴奋,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
2、看动画,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分析字形理解字意,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在教“禾”字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显示。在范写时,屏幕上可以出现一个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笔顺。这种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经过这样有序的训练,学生的字一般都写得较整齐规范。
3、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内容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例如在进行相近字比较的教学时,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漂浮”和“飘浮”两个词语中的“飘”和“漂“,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漂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个词语跟水有关,闪动偏旁“氵”,加深刺激,再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接着随图出示“飘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它与风有关,是“风”旁,闪动“风”,也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漂浮”还是“飘浮”。这种由图到字(词),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2、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时的画面,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在课文的朗读时,可以加入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教师放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6 01:24
四、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把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营造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多媒体精心创设声像并茂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课《我的家》时,教师制作一个《欢迎来我家》的课件。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活泼可爱的“小蓝猫”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和家庭的情况,并提出希望和同学们交朋友。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跃于眼前,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台来介绍自己。随着课件中联欢会场景的出现,全班性的活动展开了。同学们一个个上台作自我介绍,有的同学还说了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气氛非常热烈。可见在借助电教媒体创设的语言环境中,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了。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言之有情
要使学生言之有情,必须让学生在说话时身处能让其动情的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情感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他们说出有感情的话语来。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童话故事精心制作了内容有趣、对话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重点抓住课文中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来展开口语训练。首先播放了三个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像,再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音。学生们兴趣盎然,争着当“配音演员”。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景里。由于有了角色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情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他们把大树第一次是“叫起来”、第二次是“生气地说”、第三次是“不耐烦了”表演得有声有色,更把啄木鸟先是“亲切地、温和地说”,后来“没办法了,就只好飞走了”的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提升了学生口语交际时的情感表达。
3、训练学生言之有“法”
小学生在说话时常常会表达不够准确,不合语法。此时就需要及时让他们进行辨析、纠正。然而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其保存并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如将学生容易用错、意思容易混淆的词或存在语病的语句录下来,做成课件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听、看,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并再次练习,直至改正。
五、写作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听、说、读、写整体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形象生动,情景逼真,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正是作文教学实现低耗、高效的又一途径。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和认真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掌握事物的具体特征,不能把话说清楚,把作文写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观察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学生对事物仍然会缺少足够的了解,写起文章或条理不清,或内容空洞。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六、诗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我国是古老的诗国,有诗教的传统。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而且扩大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
1、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如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只看书上仅有的插图及教师的描述,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见过瀑布的学生,更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只有再现庐山飞瀑的壮观场面,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四溅,水雾蒸腾,阳光普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展现在学生眼前。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然后让学生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味,深切地理解诗意。
3、拓展意境,让学生想像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甚至有时候指导一个字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解释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是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
4、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过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到各个方面。如果能正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不同、所教内容的不同,在小学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感知、感悟抽象的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声、光、电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愉悦的心境中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 黄震.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参考,2009,(6).
[3]枣强.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
[4] 李大友.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5] 顾丽丽.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安徽文学,2008,(11).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