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6-25 13:57
标题: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城关烧田学校 徐晓敏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教设备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也随之发生变革。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促进我们教师的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信息化技术水平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已是必然。
【关键词】 提高 信息技术 教学  效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理论于实践的深刻变革,从而给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的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它是我国农村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加大投入增添设备外,必须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普及机制。考虑到我们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思考着怎样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模式,更想到了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动态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已提上我们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教师在上课时,可能会比其他学科教师省力,但要顺利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前付出的劳动肯定要比其他学科多,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前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正常的备课外,特别要注意学生的本位。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准备好教案,还要给学生准备学案。我们农村学生见闻少、动手能力较差,可能教师自己在演示的时候感觉很简单的操作,对学生来讲却有很大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操作的学案、甚至可以利用软件录下教师操作演示,做成软件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操作目的明确,有据可依,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信息技术总是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即“情境”相互联系,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其他手段所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了解了情境创设的基础上,为了能创设合理的情境,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实际,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1、了解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
学习对象是指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掌握、整合学习对象,创设情境必须围绕学习对象展示教学过程,同时分析学生身处此境是否会产生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心理感受;考虑到学生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会做什么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事情。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系统的研究教材,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合理的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所处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学校布局的幻灯片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 “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了解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更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我们的学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今天的学生跟10年前、20年前有很大变化,他们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他们喜欢的形式也变化了。不同地 区的学生又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学校、城乡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认真的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理、有效的情境。作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知道我们的学生程度差的比较多,胆小的女生也不少,层次相差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放弃和观望的学生,所以也比比皆是。因此,我们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境的要求和程度,选择符合自己学生的难度,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创设的情境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从我们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实现学生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
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存在合适、不合适的问题,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当原则,要避免滥用与泛化。
1、先演后练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学生程度不一,操作能力比较差的同学相对来说比较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很清楚学生这种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内容,我们的学生由于接触电脑的机会不是很多,本身对这些内容知道的也很少,教师应该耐下心来,详细的讲解操作的步骤,不可为赶进度盲目求快,最好配合前面熟悉的内容进行复习演示,或利用软件模仿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失去成就感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分级、细化任务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很多课为了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将完整的大任务分级为若干个小任务,根据每个小任务的成果组织教学。从课堂的效果来看,细化的小任务减少了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弯路。比如,制作湖北风景名胜游PowerPoint,这项任务很大,学生制作无从下手。此时我们可以把整个“旅游计划”进行分解 ,产生几个小任务:确定景点、了解景点、确定路线、分级评价,大大降低了任务难度,提高任务完成率。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等级的任务,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教模式。传统的学校教育太多强调了竞争意识,过分夸大了竞争的功能,而缺少协作精神的培养。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平时就缺少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精神。而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合作,比如软件的开发,广告的制作等等,都是几个人、几十人、甚至是几百人合作的结果,应该说只有合作才能成功!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强调“交流和合作”,强调在交流合作中中分享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十分注意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的机会,使其在协作学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评价机制
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一个班的学生差异非常大。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有的学生甚至连鼠标都没摸过。教师通过作业批改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事实上这些学生由于很少受到网络的干扰,学习专心的优点,往往在作品制作时,不会输给那些自以为操作熟练,但不认真制作的同学。教师要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促使优良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必得法。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不断尝试和总结,就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总之,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尝试创新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和喜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
2、李锦晖  缪蓉  《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04第7期
3、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