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作文教学的艺术——参与“课内比教学”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6-18 07:19
标题:
小学作文教学的艺术——参与“课内比教学”有感
这次语文课内比教学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学的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有的老师教授课文、有的老师教授古诗、有的老师教授口语交际,而我们年级组老师则教授作文课。
刚接到要上作文课的消息,心中十分忐忑。作文不仅是学生难啃的一块骨头,也是语文老师难啃的一块骨头。如何增强孩子写作的信心?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如何让学生敢于表达?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完善?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可是静下心来,我按照“三步走”的办法设计了这次作文教学。
这次习作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其中课本里提供了个三个写作角度。首先,作文最重要的也是首当其冲的一点是确立中心。为了养成学生审题的好习惯,在学生读完习作要求后,学生明确了这次写作的内容,即“一件事的启示”、“一幅漫画的启示”、“一句名言的启示”。学生在确立了文章中心后,第二步就是引导他们确立文章的写作内容,学生根据他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用一段话说出通过什么认识到什么。学生在说完他们的习作想法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发现有偏离这次写作中心的材料,要及时给出反馈,并明确其问题;如果发现选材既恰当又深刻的材料,也要明确其优点在哪。通过学生老师之间交流互动,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第三步就是要梳理写作的方法,这次习作详写事,感受相对略写。另外这单元课文主题就是生活的启示,写作方法的梳理,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借鉴,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学生梳理出来后,教师应出示相关方法提示,给学生加强印象。最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作,并可以适时的对学生写的片段进行评价。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每个环节和学生的表现。认为学生在自由表达想法的这一块,还有待提高。一是学生自愿举手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太少;二是学生在表达方式上不够精彩,有的表达不通顺,有的则是平铺直叙,亮点很少;三是学生在作文课上表达层层深入没有体现出来,我想这和我的引导不够透彻有关。其次,我认为这节作文课还缺少同学一起互相帮助修改的过程,当前作文批改,一般都是学生作完交给老师,老师批后还给学生,很少让学生反复修改一篇作文。事实上,修改作为一个思维再创造过程,是值得我们对它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的。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修改,并不是说在写完一篇文章后,对原来的文章作一些添、删、调、换就算完成了。它应该达到一定的目标,那就是最后修改完毕的文章已经相对完善,至少是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显而易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次、两次的修改能完成的,修改必须反复进行。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好的表现形式,从孩子的作文中可以听到孩子们埋在心底的话;可以发现埋藏在孩子们思想中的闪光点。而教孩子写作文则是我们永远需要学习的一门艺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