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9 06:57
标题: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9 06:58
二、学习新知
师:
(
出示图片
)
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
生:愿意
!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
9
个,盒子外面有
4
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
师板书出算式
9+4)
师:那么,怎样算出
9+4
的结果呢
?
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
生:我是数着算的,
9
,
10
,
11
,
12
,
13
。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
3
个,就是
13
。
生:我是先想
10
加
4
得
14
,再减去
1
就是
13
。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
9
加
4
得
13
,真聪明
!
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
3
个,得
13
。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
(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
师:为什么从
4
里面先拿
1
个放盒子里
?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
10
个。
师:先算什么
?
再算什么
?
生:先算
9
加
1
得
10
,再算
10
加
3
得
13
。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
(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9+7
。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
10
个再填一填。
(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
生:我是把
9
朵红花和
l
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
6
朵黄花就是
16
。
(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
生:我先把
7
朵黄花和
3
朵红花圈起来是
10
朵,再和剩下的
6
朵红花加起来是
16
。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生:都是先变成
10
再算的。
师:是啊
!
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
9
凑成
10
,也可以先把
7
凑成
10
,然后再想
10
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
l
题,如下图
)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
?
右边呢
?
生:左边原来有
9
块,右边原来有
6
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
?
小猴为什么只搬
1
块过去呢
?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
10
块,
师:是啊
!
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生:都是
9
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
(
板书:
9
加几
)
今天学习的
9
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生:都可以把
9
先凑成
10
。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
1
。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
1
。比如
13
的
3
比
9+4
的
4
少
1
。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
1
呢
?
生:少了的
l
给了
9
变成
10
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
(
师出示
9+
?/font]
=1
?/font]
让学生推算
)
五、课堂作业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9 06:58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⑷醚???型扑恪⒄庋?纳杓疲?忍逑至?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