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昆虫? | ||||
|
昆虫在动物界的位置 | ||||
| ||||
2004 |
昆虫在春天怎样“醒”来 | ||||
|
昆虫胸足的类型与功能 | ||||
|
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 | ||||
|
昆虫的繁殖器官 | ||||
|
各式各样的口器(嘴巴) | ||||
|
多姿多彩的翅膀 | ||||
|
短暂的一生 | ||||
|
紫斑环蝶 | ||||
|
重帷翠凤蝶 | ||||
|
|
荧光裳凤蝶 | ||||
|
银线灰蝶 | ||||
|
紫喙蝶 | ||||
|
双眼蝶 | ||||
|
斜带环蝶 | ||||
|
小眉眼蝶 | ||||
|
小红蛱蝶 | ||||
|
文蛱蝶 | ||||
|
忘忧尾蛱蝶 | ||||
|
虎纹蛙 |
身上布满疣粒的虎纹蛙 学名 Rana tigrina英文名 Indian bullfrog 蛙科 Ranidae 分布 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长可达10厘米,皮肤粗糙,布满大小疣粒。背面黄绿棕色,有不规则斑纹。腹面白色,前后肢有横斑。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 生活在近山的旷野、水田和池塘中。捕食昆虫、蚯蚓、蜘蛛和其他小型蛙类。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
巨蜥 |
似蛇非蛇,名曰巨蜥 别名 四脚蛇、圆鼻巨蜥学名 Varanus salvator 英文名 Asian water monitor 巨蜥科 Varanidae 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巨蜥是我国蜥蜴中最大的一种,全长近2米,尾长约占五分之三。全身密被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鼻孔在近吻端处。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尾背鳞片突起形成两列嵴。背面为黑色,杂有黄色斑纹。腹面为淡黄色或灰色,散有少数黑色斑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生活于山区的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树。以小型哺乳动物、鱼类和蛙类为食。6-7月份产卵15-30枚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 |
大壁虎 |
大壁虎 壁虎中最大的一种 别名 蛤蚧、多格、蛤蟹 学名 Gekko gecko 英文名 giant gecko 壁虎科 Gekkonidae 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厘米左右,头体长与尾长相近。头宽大,略呈三角形。吻圆,眼睑明显。身体背面灰褐色,密布细小鳞片,细鳞间散有褐色至橘红色的粗大瘰粒,排列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成六角形。四肢的指、趾宽大扁平,具吸盘;除第一趾外,均具小爪。腹面白色,有粉红色斑纹。尾部形成灰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环纹。 栖息于山间岩石上或树洞内,亦见于住宅房屋内。夜行性动物,以昆虫、蜥蜴和小鸟为食。6-7月份产卵2枚于岩壁上,卵白色,略近球形,孵化期约3个月。 由于晒干的大壁虎可以入药(称为“哈蚧”),而遭到人们大量捕杀。目前野生资源要加以保护。 |
大鲵 |
大鲵 看上去似鱼,实为两栖动物 别名 娃娃鱼 学名 Andrias davidianus 英文名 giant salamander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
玳瑁 |
爬上沙滩晒晒太阳 别名 十三鳞、瑇瑁、文甲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英文名 shell turtle 海龟科 Cheloniidae 分布 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生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
玳瑁 |
爬上沙滩晒晒太阳 别名 十三鳞、瑇瑁、文甲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英文名 shell turtle 海龟科 Cheloniidae 分布 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生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
鳄蜥 |
美食一顿 别名 懒蛇、睡蛇、雷公蛇、瑶山鳄蜥学名 Shinisaurus crocldilurus 英文名 Chinese xenosaurs 鳄蜥科 Shinisauridae 分布 广西大瑶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身体类似蜥蝎。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名“鳄蜥”。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瑶山鳄蜥为我国特产,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
白颊长臂猿 |
白颊长臂猿 以貌得名—白颊长臂猿 别名 黑猴 学名 Hylobates leucogenys 英文名 white-checked gibbon 猩猩科 Pongidae 分布 云南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颊长臂猿的体形细长,肩宽臀小。体长40-65厘米,无尾,直立时两手可触地。与黑长臂猿的最大区别是雄猿两颊具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仍为黑色。头顶具尖形冠毛。雌性幼体为黑色,成年后为灰黄色或金黄色,头顶也有黑色毛冠。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群,营树栖生活。取食野果、树芽、嫩叶及花,特别喜食榕树果实,亦食昆虫。喜欢鸣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鸣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
白眉长臂猿 |
白眉长臂猿 别名 呼猿、通臂猿 学名 Hylobates hoolock 英文名 hoolock gibbon 猩猩科 Pongidae 分布 云南、西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形稍大的白眉长臂猿,雄性淡黄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千似的荡越前进,动作迅速准确。偶尔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时,身体半起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家庭式生活,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坐在树上。杂食性,吃树叶、果实、昆虫、鸟和鸟卵。幼猿8-9岁成熟,冬季产仔,每胎产1仔。 白眉长臂猿和其他长臂猿一样,是灵长类学家、心理学家的重要研究动物。 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现已濒于灭绝。在白眉长臂猿栖息的高黎贡山,国家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
白琵鹭 |
白琵鹭 草丛小憩 别名篦鹭、琵琶嘴鹭 学名Platalealeucorodia 英文名whitespoonbill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 |
斑羚 |
树叶也是斑羚的食物 别名 青羊、山羊学名 Naemorhedus goral 英文名 goral 牛科 Bovidae 分布 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百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
长尾阔嘴鸟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