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6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根福: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976年开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20余种教育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350余篇。近几年曾参与人教版小修订版、大修订版、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并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



  钟群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在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 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的思考,表现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一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在编排上采用了模块组合的方式其中“阅读”模块的结构如下


  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语”与4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整体联系。“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并对学法进行了适当的点拨。“导语”是“纲”,4篇主体课文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导语”的“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本组课文的教学必须紧扣“热爱生命”这个主题二是提示了学法指导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我们在进行整组教学时必须处理好“纲”与“目”的关系。

  第二每个模块内部的整体联系。本组课文采用的是一篇讲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型特点讲读课文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揭示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和规律迁移阅读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课堂与课外的整体联系。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一是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主题的理解二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



  首先,从学段之间衔接联系来看,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巩固三年级所学到的阅读基本功,又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呢?我们认为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所谓“抓住重点不放”,是指凡是要在四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任务,必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具体落实到各组、各课的教学之中。所谓“兼顾非重点不忘”,是指三年级学过的阅读基本功要注意巩固,第三学段中相关的阅读教学目标,能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尽可能渗透。



  其次,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并开始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根据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要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组课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第五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2.通过抄写、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善于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关于“生命”话题的语言材料;



  3.通过朗读、默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构想



  一、系统论原理为指导,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整体功能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模块教学与传统的逐课串讲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模块整体教学的基本程式为:“整体──部分──整体”。以本组课文的模块教学为例:本组教学的主题是“热爱生命”,这是整组教学的“整体”,所选的4篇主体课文属于“部分”。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都必须紧扣“热爱生命”这个主题,在理解了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思考: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二、立足整体,篇篇勾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文化主题



  我们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整体构思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立足“热爱生命”这个主题;二是要注意4篇课文在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联系;三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违背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下面介绍一种方案的设计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先一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读本组“导语”,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在阴风冷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花……),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然后引疑激趣:那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相信同学们读了本组课文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4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方面的故事、美文、图画、诗句、名言等。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这个部分的教学,根据课文类型的组合特点可分为以下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



  1.关于《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在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时,一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使用字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二是要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生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三是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分析比较法、联想法等)。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可出示以下体会句子含义的片断,启发学生总结其方法。



  △我觉得“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的含义挺深。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要想捉住一只蝴蝶是非常不容易的,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特有的“神奇的灵性”。这个“神奇的灵性”可能是指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的力量。因为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她就像一位花仙子,蝴蝶也愿意和她做朋友。



  △我觉得“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句话含义也很深,刚读到这句话时,我想一个盲人的眼前肯定是一片黑暗,内心世界怎么会多姿多彩呢?后来联系上下文中安静的一系列动作,我感到她的内心世界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我觉得“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更深刻。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从她的身上,我体会到: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4)本文课后安排了一篇阅读链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海伦·凯勒的发现与安静的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2.关于*《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从《触摸春天》一课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一是可以加深对已学的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理解《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



  1.关于《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



  (1)为了做好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学,在教学本课前,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对人生、生命有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然后再导入本课教学。



  (2)可以用本课作者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例如: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杏林子从小疾病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3)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3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要求学生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先要引导学生回忆从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转化为学习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写出自己对这些重点词句理解的批注,最后组织课堂交流,共享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乐。



  (5)教学本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做到读写有机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2.关于*《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要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交流。在课堂交流时,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语言,对于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指导学生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运用前三课学到的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反复品味,感受作者使用词语的精妙,进一步提高学生品赏语言的能力。



  第三部分:整体感悟,领悟生命的真谛



  这一部分的教学,既是对4篇课文内容理解与体验基础上的整体回归,也是模块主题教学的升华,同时也是由文本走向生活的新的语文学习生长点。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1.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最使你感动的语言、形象、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本领?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请你用一两句话把它写出来。



  二、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办一张“热爱生命”的手抄报,并在班内举行一次展览。



  2.课外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在班内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模块设计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



  一、导入课文,引起对生命的关注



  师: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他的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引发讨论:你认为弘一法师这样做有意义吗?(引导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着眼,感悟只有珍爱一切生命,世界才会这样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小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其实,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



  本单元的4篇课文,就是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同学们学习后,一定会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话题出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同时让学生明白,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更指自然界所有动植物的生命,正因为有了这些生命的绽放,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生机盎然。)



  二、回忆,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过的“美丽的生命”,交流: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什么?



  (要点: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世界是由美丽的生命组成的、我们的生命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健康地生活、要为他人更好地生活做出努力、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生命等等。)



  (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中,让学生体会生命只有一次的道理,必须珍惜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三、感知课文,把握单元的主题



  1.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听配乐录音、随读、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默读……)阅读本组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课文多读几遍。



  2.思考:这一单元共有4篇课文,每篇都讲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知道的一些事情?



  3.交流介绍。



  小结: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读本单元课文前的“导言”。)



  (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本单元的主题,这样便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部分:部分探究



  模块一:《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略)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课前体验:蒙上眼睛,体会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



  (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学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盲人生活的诸多困难与不便,盲人的生活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在课前安排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一、话题讨论,导入新课



  以“假如我是一个盲人”为话题,说说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师:是啊,一个盲人,成天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除了生活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与不便,更痛苦的是,他们无法领略到世界的美丽。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却感受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安静。那么,她是怎样感受春天的呢?



  (以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出示探究问题: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并仔细想想这些句子的含义。



  2.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竟然”“奇迹”等词语,体会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能准确抓住蝴蝶的出人意料和不可思议。



  ②“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神奇的灵性”的含义:春天到了,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说明了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假如没有对春天的爱,一个盲人怎会走得这样自如?怎么会把手“准确地伸向花朵”?其实,“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春天的爱。)



  (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联系上文:平时安静只能从花香来感受春天,而这一次,她却从蝴蝶的扑腾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律动。所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她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师:安静是个盲人,她怎么会“张望”?



  引导学生感悟: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的内心一定在想象着蝴蝶飞走时的画面。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3.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a.联系上下文理解;



  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c.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词语”等方法来理解句子含义,既体会到了文中主人公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感情,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四、整体回顾,深化认识



  思考:1.安静仅仅是在用手触摸春天吗?



  2.安静是怎样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她是在用心灵感受春天。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让学生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己的世界才会变得精彩。)



  五、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2.默读“阅读链接”。师: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3.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海伦·凯勒的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把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更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模块二:《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略)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一位女子恐怖的面容及毁容前的照片),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师:这位女子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她的脸才会变得如此恐怖?猜猜上面写的英文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这样猜想:她可能是被烧伤的;她可能是去救火被烧的……)



  师:其实这是一个公益广告,是关于酒后开车的。这名女子开着车,被一位喝醉酒的司机撞了,汽车起火,结果左下角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却成了上面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老师请班级的所有女同学假想一下:如果图中的这位女子是你的话,烧成这样,你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学生可能选择生,也可能选择死。)



  师:其实两种不同的选择也表现了不同的人生观,悲观、绝望的人会选择死,而乐观的人会好好活着……而画面中的这位女子却非常坚强,能勇敢地面对镜头,面对人生!



  2.介绍作者杏林子。



  师:与画面上这位女子一样坚强的还有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从小疾病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 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由真实的事例出发,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二、感知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朗读:你们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4.读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



  一共写了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香瓜子在墙角砖缝里长出小苗、我借来听诊器倾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