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文意融合,真切感受人性之美
[打印本页]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4-5 07:55
标题:
文意融合,真切感受人性之美
《检阅》一课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思路清晰,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一、巧抓文眼,初步感知人性之美
抓住本篇课文的题目“检阅”,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字面意思,为后面深入理解检阅的深层含义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儿童队员们友爱、善良的心灵。
二、紧扣重点,对话感悟人性之美
课文结尾处的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既是本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的“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在学生初步感知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紧扣两个“真棒”,走入故事情境,深入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句话虽只一字之差,表达的却是不同层面的含义,体会到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4-5 07:55
(一)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
该句教学,可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第12自然段进行理解。说博莱克“真棒”,是因为他是个拄拐的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他不自卑,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进而指导学生读出博莱克的“棒”。
(二)理解“这些小伙子真棒”
1.推敲词句,评读中揣摩心理
引导学生通过读两个“真棒”,产生质疑:如果说博莱克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借助此问题,导入2—9自然段的学习。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谁都不愿意开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推敲、体会队员们矛盾的内心:既怕影响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又怕小伙伴博莱克受到伤害。然后,抓住第6自然段中的6个问句进行评读,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矛盾和顾虑,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后面孩子战胜自己的矛盾心理做好情感铺垫。
2.走进对话,碰撞中表达情意
将第6自然段中队员们的三种意见:“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与第7自然段中队长的意见“放在第一排让大家都看到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种安排的不同,初步感悟要对博莱克给予尊重。然后抓住“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一句,进行语言训练,请学生仍然用上“虽然……可……还……”等词语,给句子换一种说法,进一步理解队长的话。认识到: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而且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关爱和信任,没有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并借助提示语“洪亮”一词及对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朗读好队长的话。此处教学,要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体会队员们对博莱克的情意和关怀。
3.巧妙补白,互动中挖掘内涵
有时,课文中没有直接描述的内容,恰恰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进行语言转换或“补白”的点,抓住这些地方就能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感情体验,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
①抓住第9自然段中的“笑容”“掌声”进行语言转换。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笑容,这掌声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通过训练,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②借助博莱克这一形象进行补白。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此时此刻,博莱克正悄悄地站在窗外,听到了这场讨论,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与小伙伴之间又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随之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挖掘博莱克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想象他和小伙伴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在对话碰撞中,进一步感悟儿童队员的人性之美。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可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两个“真棒”,轻松突破难点,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使阅读教学逐渐丰厚圆润。
三、回归课题,实践探求人性之美
“队员们参加检阅的场景”部分,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并结合课后题中的练笔,引申主旨,升华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次回归课题“检阅”,引导学生领悟到这不仅是对队员们游行队伍的检阅,更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检阅。这样,课题“检阅”的深刻含义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最后,教师可深情作结:“所有的真爱基于一份尊重,尊重能让人拥有一颗坦然面对的心,尊重能给予他人温暖、自信和力量……让我们共同拥有一颗尊重之心,相信有了爱和尊重,就会为生活涂抹更亮丽的色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