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漫步云涧    时间: 2009-3-30 11:34
标题: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高适与董大知己相别的感人情景,今天,让我们再走进清雨纷纷的渭城,领悟王维的送别情怀。
  (板书课题。)
  (开头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为了后来引导学生感悟两首诗的异同作了一个铺垫,同时也试图创设一种情景,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别离的情绪。)
  二、以读促悟,探究新知
  1、课题入手解题析意:
  师:同学们和老师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诗的题目已经让我们获得如此多的信息,那诗的正文一定更值得我们去挖掘。现在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读文。
  师:好,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谁能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概括领悟能力之强令老师折服,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朋友送别时心情会如何呢?谁愿意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学生读文,并互相进行点评。并齐读。
  3、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想真正读出诗人的情怀,那只有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文的具体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诗文意思。
  学生自学后有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汇报。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师:有了理论支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一定更声情并茂,谁愿意读一下?喜欢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生自愿读文。
  师:再读诗文,你对诗或者是诗人与元二之间的情谊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回答。
  (此环节有太多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比如在设计上作到了从题目入手,带着目的去读,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的任务,使学生从课的开始便保持着一种阅读期待,直到课程的结束。尤其是在分析诗句意思的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从字到句,由句及篇的进行分析。除了在设计上自认经高老师指导后有了一定的进步外,在学生的表现中我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惊喜:首先学生能够认真的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了,并且能够针对其发言内容补充谈的不够具体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学还能够根据他人的发言激发自己的全新体验,听来让人耳目一新,像杨爽同学对“渭城朝雨悒轻尘”一句独特的理解,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又充满那种儿童对友谊的珍重。
  当然,在本环节中也有着有待加强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变换一下小组发言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
  三、对比探究,拓展研读
  师:同学们,你有过和亲人、朋友离别的经历么?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啊?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谈的是那样的真挚,不禁让老师都感叹人间贵在有情在啊!也难怪高适和王维都能写下这样的旷世名篇,现在我们就重温经典,看看《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存在着怎样的异同?
  学生分析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试着通过朗读来表现不同。
  (这一环节的处理正如胜利小学冯老师所说,如果能够找两名同学分别诠释不同的诗,区分的效果会更好。)
  师: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多少绚烂的文化,古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万古流传,单是送别这一种主题,就留下多少名篇佳句啊,你知道哪些送别诗愿意和同学们分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学以至用也用送别诗中的佳句送予离别的亲朋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送别诗,更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总结升华,情为心声
  以情为结,让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情,一切都会很美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