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草船借箭》 [打印本页]

作者: jyw    时间: 2009-3-29 18:48
标题: 读《草船借箭》
小学时就学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在解读时,习惯地集中在诸葛亮的才干上,真可谓是知天文、晓地理,作陪衬的曹操和周瑜难望其项背。



重读故事,我发现诸葛亮还有更可贵的品质——胸怀大局、负重行远。



唇是枪,舌是剑,言语上也存在着一种较量,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作为主帅,周瑜“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的问题当然是明知故问。面对周瑜精心编织却又不怎么高明的陷阱,诸葛亮完全可以凭自己三寸不乱之舌地推脱,或干脆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此时竟干干脆脆地跳进了周瑜的陷阱,甚至还自己勒进了脖子上的缰绳“只要三天。”以至于连周瑜都不相信,后来搪塞鲁肃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们应该不会忽略诸葛亮这句话“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细细读来,岂不是含蓄地揭露了周瑜的阴谋?看似轻松的一句话却分量十足!



问题一:诸葛亮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揭露周瑜的阴谋?问题二:诸葛亮为什么要睁着眼睛往陷阱里跳?如果仅从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考虑,那此二题无解。



但——诸葛亮就是诸葛亮。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到当时的形势来分析,自然就豁然开朗了。魏曹势力强大,东吴稍弱,刘备最弱。东吴当然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而如果东吴灭亡,那么下一个刘备就更不是对手了,命运可想而知。因此,东吴与刘备的联合就成为自保的唯一选择。因此纵览全局,此时东吴与刘备的关系应该也必须是绝对的蜜月期!



成大事者岂能因一叶而障目?“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像周瑜那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卖弄和炫耀上,诸葛亮只是把周瑜的妒忌看作和谐乐章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吧。放弃两人的计较而共同抗曹,这才是压倒一切的正事!用自己的才智维护团结抗曹的局面,联合东吴战胜曹操才是最大的胜利啊!



东吴地小物薄,与曹操交战当然要备足弓箭,而且多多益善。想必诸葛亮也一直在筹划打劫曹操的事,眼看天合时,地也利,时机成熟,于是顺水推舟实现了这个计划。如此说来,诸葛亮还真是心存大局而忘个人荣辱,危难之处大显身手。正因为诸葛亮将妒忌陷害自己的人都聚弄拢抗曹的阵营并发挥他们的才智和能力,曹操焉有不败之理!



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还更明人事、识大体。可以说,诸葛亮胜周瑜,不仅胜在知识、胜在智谋,更胜在宽广的心胸上!曾国藩说:“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用这两句补充评价两人还是比较妥帖的。



另补:历史上,周瑜实际也是很有气量的。《三国志·周瑜传》里记载:老将程普因为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十分不服,多次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终于渐渐地被周瑜的才德所折服,跟他成为好友,并赞美到“与周公瑾结交,如喝美酒”。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