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班上的黄国歌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难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他会推倒别人的“建筑物”,将积木拿来自己玩,还会强行拿走别人没有做完的手工作品,甚至看到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他也要故意踩上一脚。这些行为常常影响他与其他孩子的正常交往,我曾无数次提醒、引导,也曾多次批评他,但收效不大。为此,我在思考如何帮助跃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引导他学会交往、协商、合作。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他衣服后面的带子散了,叫我帮他系上,我故意以忙为由让他找别的小朋友帮忙。国歌找到铭化小朋友,说:“你能帮我系一下带子吗?”铭化说:“我不给你系。”国歌说:“为什么?”冉冉不慌不忙地说:“因为你刚才不好好和我玩,还推我。”国歌只好去找瑞瑞,瑞瑞说:“我不给你系,昨天你还抢我的积木。”结果,国歌转了一圈都没人肯帮他。看到他低着头很沮丧的样子,我便走了过去:“国歌,你想知道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帮助你吗?”这时,有好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国歌以前做得不对的事情。此时,国歌没说话,头低得更低了。于是,我为他打了圆场,并趁机给了他一些如何与同伴交往的建议。
这件事对国歌触动很大,使他感受到了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后果,有了主动调整自己行为的意识。此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国歌慢慢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实践证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带给同伴的感受,体验自己被拒绝的感受,比说教更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