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东店子社区消费结构变化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4-30 08:15
标题:
东店子社区消费结构变化调查报告
商洛市商州区东店子社区消费结构变化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林云海
组 长:张天天
组 员:刘博扬、唐迎春、郭玲、陈丹峰、
任源、周亮、孙晓研
〔摘要〕新农村有新的消费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此,首先要引导非城镇居民认识到现有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低层次的消费结构、不健康的消费方式、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等;其次,要采取措施为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客观条件、思想基础、制度保障,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关键词〕 新农村,农民,消费结构
通过对商州区东店子农村消费结构现状的调查,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农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而促使本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消费引导,推进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做到新农村有新的消费观。
一、东店子社区农民原有消费结构及存在问题
(一)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在调查中发现,东店子社区居民原有消费支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食品、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说明在食品支出是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消费。这种低层次集中反映在农村的文化消费基本上是贫乏的,读书看报、学习现代科学、掌握知识技术仍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2) 农民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住房消费仍是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满足后的消费热点。(3)服务消费比例较低。居民大多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受收入的限制及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传统持家思想的影响,很多服务消费都采取了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以实现,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比如搬家业、钟点工、礼品速递等服务在农村还很少见。
(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中还有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赌博消费、封建迷信消费和人情消费等。(1)赌博消费。一些居民忙里偷闲玩麻将。(2)封建迷信消费。很多农民四处花钱找“先生”、“大仙”看病免灾、算命看相、看风水等。这些愚昧消费不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3)人情消费。人情消费主要指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中心的农户之间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这些年农村人情消费一直居高不下。以东店子三组为例,当前农民的每月支出中除日常生活必要开支外开销最大的前三项,有32.35%的人选择了人情支出,仅位于教育支出、抚养子女和老人支出之后。①人情消费的名目、种类繁多,价码也越来越高,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这种人情消费表面上看是礼尚往来、“人情储蓄”,实际上却造成了巨大浪费,也使部分农民不堪重负。
(三)非理性的消费观念。(1)过度节俭。某些农户尤其以中老年人为主,消费存在过度节俭的特征。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必然会降低农户生活水平,甚至是以健康作为代价。(2)炫耀攀比。目前东店子社区比较典型的消费攀比主要体现在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建房等消费上。虽然农民平时日常消费非常节俭,但一到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办大事,往往迫于社会压力,大铺大摆,大吃大喝,高额消费。这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低收入的农户不堪重负,陷入贫困。(3)习惯于先储蓄再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很多农民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普遍认为“无债一身轻”,感到“寅吃卯粮”、借钱消费心理不踏实,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储蓄积累实现自己的消费需求。(4)重视消费中的物质因素,忽视消费中的精神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精神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而且物质消费中精神因素也越来越多。但是,农村居民普遍对日常消费中的精神因素不加重视,如饮食很少讲究色、香、味,住房不注重装潢布置的品位和个性,文明和卫生状况也比较差。
以上几点是东店子社区居民原有的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体现。但同时,作为城乡结合部位的东店子社区在消费结构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东店子社区消费结构的新变化
(一)东店子社区居民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消费支出整体不断增加。1995东店子社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4.30元,2002年增长到1476.42元,而2009年则增长到2495.33元,比2002年增长1018.91元。相对各项消费支出也成全面增长态势。仅2009年食品消费比前年增长3.1%,而居住则增长了33.3% 其他几项整体也是增长局面。从中可以看出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东店子社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整体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恩格尔系数相对下降。一般,恩格尔系数界限为:0.6以上绝对贫困,0.5~0.6温饱,0.4~0.49小康,0.3~0.39富裕。按此标准2001年~2005年东店子社区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2001东店子社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72%,到2002年下降到38.92%,虽然2003年、2004年、2005年恩格尔系数有回升趋势,但2006年东店子社区农民生活水平己达到小康,恩格尔系为36.69%。
(三)消费结构日趋优化,出现新的消费趋势。东店子社区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生存性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食品、衣着、家用支出比重相对下降,而其他几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则不断上升,尤其是居住和交通增加幅度较快。消费结构开始从以生存资料为主向生存、发展、享受资料并重发展,居民消费层次分化日益明显,由最初基本生活消费阶段向方便生活消费阶段发展。
(四)是发展型消费支出逐步加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子女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支出连年增长。从1995---2009年,农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人均增长了45.79%。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店子社区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食物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结构开始从以生存资料为主向生存、发展、享受资料并重发展,居民消费层次分化日益明显。
此外,东店子社区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显示,东店子社区家电下乡简化补贴程序,使农民群众在购买家电时就可以得到13%的政府补贴,大大促进了家电销售,群购热销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家电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从统计数据分析,东店子社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量大稳升。东店子社区每月销量都在高基数上稳步攀升。 二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产品档次提高。此季度销售平均单价为1635元,比一季度提高了245元,12月份的销售平均单价更是升至1800元。从销售分类看,冰箱的销量占
51.6%,较一季度提高了9.7个百分点,成为家电下乡的主流产品;洗衣机占16.3%,销量在不断增加。 三是高档消费品热销。电脑和空调新上市后,销售形势出乎意料,十分抢手。主流品牌电脑如联想、方正、同方、海尔等下乡机型供不应求;空调销售十分走俏。
这一方面说明农民收入增加了,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享受性消费的比重在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市场也验证了我国调整家电下乡政策,放宽产品的限价、提高产品档次的决策是正确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4-30 08:15
三、由东店子社区消费结构的变化看我国新农村建设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目前,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想使农民增收必须在农业上作好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走精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为了增加农户的外延收入,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或者积极开展区域性劳务合作,规范组织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简化农民跨区就业和进城手续,妥善解决进城民工的待遇。东店子社区2010年已经实行新的激励性政策,对外出务工人员由社区出资,统一购买车票。
(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为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创造客观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如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上下水设施不配套,用水不便;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不通畅等。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农户家庭的大件耐用消费品中有12%处于闲置状态,尤以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严重。这种消费环境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演进,因此,家电下乡工程尤为重要。不能用老眼光看今天的农民,也不能简单地把农村居民消费等同于城镇居民消费。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收入层次的农民消费需求特点,生产开发出符合农民口味的经济实用、质量合格、售后服务规范的消费品,要降低农村商品流通成本,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有力地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利益。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为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夯实思想基础。一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暴发户式的摆阔不仅与当前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相悖,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相违。不少群众把新农村建设错误理解成盖高楼、建新房和豪华装修,这一方面说明农民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不仅要注重设施环境的“硬件”建设,更要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素质。 “尤其是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政府应该通过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各种大众媒体也应加强宣传,让农民学会理性消费,树立科学消费和健康消费的思想意识,摒弃一些消费陋习。农户只有对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各种维权的法律、基本的消费技能等有所把握,才能树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结构。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是覆盖城市范围,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薄弱。统计数字表明,农村社会保障率仅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比为22:1。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民,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户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社会应负担的比例,彻底使农民摆脱“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重病只等死”的状况。二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完善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扶贫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任保平,钞小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转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3):55-58;
〔2〕晓 亮.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理论及实践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作者:
顶为诚睿
时间:
2013-5-9 06: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