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班分享阅读活动设计:跷跷板(幼教年会参选论文、经验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4-17 16:41
标题: 小班分享阅读活动设计:跷跷板(幼教年会参选论文、经验文章-
小班分享阅读活动:跷跷板
一、设计意图:
自我园开展分享阅读以来,我们常思考,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阅读而不是以学习为直接目的。让幼儿体验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考虑到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跷跷板》这一读本,从阅读方法入手,并进行科学领域探索与更深层次地来帮助幼儿挖掘读本内容。对于拓展内容的选择,应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坐跷跷板的经验,有话可说;陌生是指内容还有可发展的余地,可拓展的空间。孩子虽知道跷跷板一高一低,但是不知道跷跷板还有左右平衡的一些基本原理,因此我们以区域活动进行对幼儿相关知识的经验积累及拓展,慢慢把幼儿从科学领域引入语言领域,调动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活动中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参与讨论,促进幼儿的观察和思考,猜测与想象。引导幼儿发现有趣的问题,从而在合理的分析和大胆的想象后得到多样的回答,并从中真正体会到自我发现和自我理解的快乐以及成功的满足。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一、幼儿区域活动探索: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物体的平衡关系,并能与同伴大胆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左、右的基本概念。
3、培养幼儿的探索操作能力。
(二)、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坐跷跷板的经验。
物质准备:塑料管、雪糕棒、压舌板、尺子、筷子、雪花片、橡皮、纸片、棉花、磁铁、大小不等的胶泥。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提问: “小朋友你们坐过跷跷板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们也让它们坐坐跷跷板,看看谁高?谁低?还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2、操作活动:
教师提出要求: 1、如何让尺子、雪糕棒等材料变为跷跷板。
2、探索各种材料会使跷跷板发生什么变化。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分享经验,交流结果。
二、分享阅读教学活动:跷跷板(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体会自我理解和发现的成功感,感受阅读的快乐。
2、能够将画面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分析,合理猜想。
3、知道跷跷板的平衡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坐跷跷板的经验。
2、《跷跷板》大书一本。
3、压舌板若干、棉花、胶泥团、吸管、磁铁、尺子、橡皮。
(三)、活动过程:
1、根据区域活动经验,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的内容。
(1)、哪些物体是跷跷板变的一高一低?
(2)、哪些物体是跷跷板变的平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4-17 16:42
2、阅读活动:
(1)、读本阅读,将文字部分遮盖与幼儿一起逐页观察图画。
| | |
| 1、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教师揭开遮盖部分,教幼儿指认识字) 2、你坐过跷跷板吗? 3、仔细看看谁躲在树丛里?猜猜它想要干什么? | 1、树丛、跷跷板、草地。 2、坐过,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 3、小猴子,要玩跷跷板, |
| 1、看看小猴在哪里?和你们猜的一样吗? 2、小猴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想干什么? 3、小猴上了跷跷板,跷跷板有什么变化?谁会来和它一起玩呢?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左右两边的变化) | 1、在跷跷板上;一样。 2、它很高兴;在拍手,想找朋友玩。 3、小猴坐上去,另外一边翘起来了;找和它一样的小猴,小狗,小猫…… |
| 遮住画面上出现的动物,提问幼儿: 1、看看跷跷板和刚才看见的图画有什么不同?小猴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是谁上来让小猴这边高了? 2、猜猜是比它重还是比它轻的动物?(教师揭示遮盖部位,并证实幼儿猜想) | 1、刚才翘起来的一边下去了;小猴子不高兴了,在用两只手撑跷跷板,想把它这边压下去;大象,狮子…… 2、比它重的动物。 |
| 遮住画面上出现的动物,提问幼儿: 1、仔细观察小猴和袋鼠的动作、表情,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猴为什么会高兴地拍手呢?(引导幼儿发现高低与重量的关系并揭开遮盖部分,师指读证实幼儿猜想) 3、小猴把袋鼠这边翘得高高的,那袋鼠也想把小猴翘得高高的,该怎么办呢? | 1、小猴笑了,在高兴地拍手,袋鼠在跳。 2、有小动物来帮助它了,有比袋鼠还大的动物来啦…… 3、请小动物帮助它;请比鳄鱼还大的动物来帮忙…… |
| 1、看看谁来帮助袋鼠啦?小象上来后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指读认字) 2、看看小动物们的表情都怎么样呀? 3、仔细看看图上还有谁呀?它来干什么呢?它会来帮助谁? | 1、大象,小象;小猴被翘起来了。 2、小猴不高兴了,又用手去压跷跷板;袋鼠高兴了…… 3、熊,猩猩……;它也想玩跷跷板,它想和大家一起玩;它会帮小猴,帮袋鼠。 |
| 证实幼儿猜想,引导幼儿观察跷跷板的变化,启发幼儿说出高低、轻重的关系。 (教师指读识字) | |
| 1、谁来帮忙啦?从哪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指读文字) 2、看看小猴又想干什么啦? 3、跷跷板还是一高一低吗?这样的跷跷板玩起来有意思吗?那怎么办呢? 4、天渐渐要黑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该谁先从跷跷板上下去呢?要是最重的动物比如大象先下去了,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 1、小鸟来帮忙啦;从飞来了,它停在小象的背上…… 2、小猴还想把跷跷板往下按。 3、跷跷板一样高了,不动了,平衡了;不一高一低了不好玩了,没意思了;再找其他小动物来玩…… 4、小猴子先回去,大象先回去,小鸟先回去;要是大象先下来就会“砰”的一声小动物们都掉下来了…… |
| 证实幼儿猜想: 1、谁先回家啦?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2、这时的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 3、接着会是谁回家呢?谁会最后回家呢? | 1、小鸟飞走了,小鸟先回家;想的一样。 2、跷跷板又是小猴低,袋鼠高了。 3、猩猩第二个,大象第二个……小猴最后回家,袋鼠最后回家…… |
(2)、翻到封底,告诉幼儿这本书看完了。
(3)、最后看封面,认读本书名称《跷跷板》。
3、延伸活动: 幼儿再次通过操作材料探索高低与平衡。
三、活动反思:
《跷跷板》这一读本图书中蕴涵了丰富且多层次的内容,包括了对于“量变到质变的认知”、“排序的认知”、“一一对应的认知”,甚至包括了对表情、动作、心理的感知等等。整合了幼儿不同领域的经验,但幼儿经验的提升需要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所以教师以这本书为突破口,来帮助幼儿感受“探索操作”以及“发现的乐趣”。
我们分析了幼儿原有阅读经验发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在阅读中主要是以图本为主。由于幼儿缺乏的方法,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幼儿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没有规律。同时由于孩子已经形成以“倾听”为主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以致于在观察、阅读大书时更关心与“文本”有关的图本内容,而图本中所蕴涵的许多相关经验也就在幼儿的“观察缺失”中被遗漏,对读本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原有的文本上,限制了幼儿的想像和表达。因此,教师无论是在单幅还是多幅画面,都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所以教师设计此次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中大胆猜想,体会“操作、发现→观察、阅读→大胆猜想的乐趣”。
首先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身边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内容,为幼儿投放了雪糕棒、筷子、磁铁、棉花等材料,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运用感官知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幼儿间相互交流,合作。用比一比、试一试的方式去积极探索跷跷板的奥秘。
教师在幼儿阅读大读本时,采取了遮盖动物和文字的方式,以跷跷板为主线,让幼儿观察跷跷板左右两边的高低变化后体验动物的轻重所带来的平衡关系。幼儿因为已有坐跷跷板的经验,及在区域活动中动手操作跷跷板找平衡的经验,所以幼儿能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信息,来解答对跷跷板高低与平衡的关系。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深入读本,如揣测动物的眼神、动作及内心想法。当每个幼儿的答案与图画中一致时,教师揭开遮盖动物及文字部分,并指读文字,给幼儿一种鼓励及满足感。
在这一读本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书中的内容,对阅读的兴趣也更高了,在延伸扩展活动中孩子们探索欲望很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发现:如:跷跷板左右高低及它的平衡关系,在操作中孩子们还用了不同材料,发现它们对跷跷板的作用等等。
《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幼儿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我们将在后面的拓展活动中充分挖掘读本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