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堂堂清课课练习题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02: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堂堂清课课练习题答案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中学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课第2节堂堂清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权利伴随其一生。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这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  (    )                                          
A、平等性         B、广泛生      C、法定性       D、全民性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证书是(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通则            D、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下列选项中违背宪法这一规定的是(     )               
A、警察王某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将正在持刀抢劫的劫匪击毙。
B、一住北京人将自己积攒的8万元人民币捐给西北的科研机构。
C、住校生王某的钱物被同寝室的张某偷去后,王某伙同几位同学将张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
D、大学生小李在暑假间勤工俭学,获得600元收入。
4、某纺织厂两百名下岗职工,因生活暂时困难,在未经市公安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到市政府门前静坐达20多个小时,阻碍了交通,影响了政府工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他们在依法行使示威的自由权利。    B、静坐示威是他们的自由权利,无可厚非。
C、他们的方式和程序是合法的。
D、他们不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5、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
○1李影拒绝父亲让她打工的要求,坚持回学校读书。
○2某市民在政府网站上留言,建议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3王丽受到同学欺负,事后找人教训了那个同学
○4赵丹的父亲是个体户,要求赵丹辍学帮忙。
二、        非选择题:
6、“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以随意行使权利,别人不得干涉。”这种观点以对吗?为什么?
7、材料二  公园里,小玲折了一枝漂亮的花,小玉批评她的行为是违反公德的,小玲却说:“公园里的花不就是给大家欣赏的吗,我现在折下来欣赏,我想怎么折就怎么折!谁也管不着!”
材料三  中国男足失利,小刚在互联网上写下了对教练员的侮辱言论。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        小玲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小刚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答案:   
1、B      2、A       3、C        4、D        5、A
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但不能随意行使。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7、(1)小玲的说法是错误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2)不可取。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小刚的做法已经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及名誉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02:17:52 | 只看该作者
     下载方法:在本站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或立即注册后,点击下面的附件使用迅雷等工具,或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rar (12.53 KB, 下载次数: 33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