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深入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先后所教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和《新目标(go for it)》(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两种教材的实践,同时有感于一次初三英语习题课,即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因此,在此课题的研究中我首先选择了对语用材料的处理上,并最初定为“同源问题”研究。通过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同源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在教学实践中大有可为!
例如在教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a 留言条时,首先让学生记住留言条的格式,Dear, Thanks, from Grandma to Feifei.。再记住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 接下来是谈论物品的位置,虽然句型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比较麻烦的学生容易背串。先让学生把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 等五句话读明白,理解清楚。在背诵之前先利用3a的图片,把图中所缺少的物品补上,再反复的让学生按空间位置记忆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the dresser→ the bed→ the table等,事实证明先进行空间位置的记忆训练,学生再背诵全文,比只读熟了这篇课文就让学生背诵的效果好多了,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流利程度都在对比试验中差别明显。再如《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 Section B 3a 将课文的思路整理为总—分—总,然后分层理解,效果也非常突出。再如,在初一年级学习单词的时候,学过几个单元后明确告诉他们每个单元的词汇都是按照大的类别如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家庭成员关系(family tree)、家具等出现的等。
实践中发现: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处理,要熟读,知识点完全掌握,最好能背诵下来的情况下进行。如《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 的处理,在熟而能背的情况下,我接着做了这些事情。
1.找到文中的所有祈使句,体验它的作用,能否把他们改写成一般疑问句。
2.找出文中所有介词,将他们分类记忆,体验他们的用法。如文中For girls,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紧接着在检测练习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The pencils __________ all colors are for just 1 yuan. 这里要填什么样的介词,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告诉他们去课文中找寻,最终有人用类比的办法找到了in。
例如,《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3a.短文学习中,学生对My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这句话进行了命题尝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竟然能从六个角度命题,而且全都是对句子本身进行的理解,没有离题太远的情况出现。①对Paul Jackson划线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 ②对My划线提问:Whose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 ③变一般疑问句:Is your favorite actor Paul Jackson? ④对actor进行提问:What is Paul Jackson? 或What’s Paul Jackson’s job? ⑤对favorite提问:How do you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tor Paul Jackson? ⑥对favorite进行同义转换:I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best. 而我只考虑本课教学重点在⑥favorite同义转换上进行命题,这里学生给我也上了一课。稍后,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lf –check 3 对话学习时,学生从I want to learn about art. 改为Why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的提问,将理解上升为整个句子。在《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4 Self –check 3学习时,学生将短文改为肥皂剧《A big fight》并进行了演绎。九年级刚开始,将学习升级为针对课文进行试题DIY设计,即学生自己针对课文的学习命制相关试题的训练,这也使我有了相当多的意外收获。
当前,教学参考资料来源是如此的丰富,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如此的多,这些学习材料良莠不齐,对其的把握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课文(短文和对话等)为基础依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读、背、写的过程中去积极思维,去理解、去适当拓展。教材的可信度、准确度、基础性、系统性等多种指标是别的任何资料所不能够替代的。这些正是“同源问题”思想用于教学实践的根基——语用材料——的选择标准。所以将教材上的课文信息作为语用材料的第一来源是必须的,正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