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桃小    时间: 2009-2-25 08:49
标题: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本文联系我国小学生的道德缺失的现状,联系实际阐述了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感恩意识   感恩意义   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告诉了我们,对待恩情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孝” 更为百行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我国拥有深厚的“孝”文化的底蕴。《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感恩意识在人们心目中日趋淡薄了,特别是青少年——

一、学生的感恩意识滑坡现状触目惊心。

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2003年2月7日晚上。豫西三门峡市区的一个17岁的中学生小于的父亲酒后到其外祖父家,让小于回去给爷爷奶奶拜个年。小于不同意。为此,二人发生争吵,小于挥刀砍在父亲的脸上。其父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尔后,失去理智的小于认为这一切皆因爷爷奶奶引起,遂持一把斧头,直奔爷爷奶奶家,用斧头照其爷爷奶奶身上乱砍,致奶奶身体多处受伤。小于的爷爷颅脑被砍得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上半年,临海市教育部门曾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和部分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会主动做家务的占16%,遇事会与父母商量的占17%,父母累了会主动端水的占20%,与父母顶嘴耍脾气的占55%,父母给孩子过生日的占96%,而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仅占9%。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的孩子却根本没有感恩意识,这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性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现在,感恩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上海市教委在2003年9月推出的第3版《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也提出要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把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作者: 桃小    时间: 2009-2-25 08:50
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感恩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革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学生对自已的家长、教师、社区等进行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2005年11月26日, 《新安晚报》讯:铜陵市首创小学生德育目标层次体系, “德育成长档案”挂钩中考成绩,这是很好的举措。但令人遗憾是此德育目标层次体系中没有提到小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

2、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内容的确定:一个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个是扩展德育的学科范围,不只一个科目、一个教师讲德育,所有科任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开展教学。

《中国青年报》讯: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笔者认为:上海在对中学生感恩教育方面从体制上可以说在全国率先走了一步。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从体制上确定感恩条款,是有远见性的,但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的重要阶段,感恩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我曾看到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B、体验教育活动:

绑沙袋(开展绑沙袋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天的上学时间里都绑着一个沙袋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绑沙袋的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C、二十四孝"故事会

D、开展征文活动:题目自拟,但必须能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E、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外出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或送去一声问候;

(c)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

(d)在家主动做家务。并记录下来。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人生路上的领路人——老师》演讲比赛。

B、举行题目为“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的作文竞赛。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些感恩的活动,许多学生都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并在生活中能主动帮助别人,家长们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表现比以前好多了。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学生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结果我从和学生的谈话以及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他们已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伟康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②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好热,大概有三四十摄氏度吧,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插秧、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餐后,我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连活也不干了!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

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班级里我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我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同学们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买学习用品,还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又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教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教师们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迁移到爱班爱校上。

在班里我让学生组织了“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爱社会上。

开展“争当优秀队员”的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里、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开展“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作者: 桃小    时间: 2009-2-25 08:50
三、加强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须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即:成人必须做好“感恩”榜样。  

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学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今,中学生守则里写入“学会感恩”条款,值得叫好但又很不够;小学生、大学生守则里,同样需要写入“学会感恩”条款;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这类人群扩大化,提倡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是也是感恩教育的接受者。我们的社会就会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