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 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13 10:55
标题: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 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
最近几年,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沿着教改之路,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钻研,思考,尝试并逐渐修正,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有时也感到迷茫和困惑。《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我们在亲身实践中,多次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乏成功之例。但我觉得,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往往只是让这些教学方法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一件装饰品,步入了一个个误区。这样的课堂,重在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原有的数学课堂真实。面对这一情况,我不禁有一种“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之感。
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要建立正确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在心目中,都会无形地建立某种教学模式,并以这一模式指导或者影响着他的每一节课的备课、上课,以致评课,正确地引导自己的教学发展。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教学内容
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关系。
首先,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就是某一节课的新知识,包括内容与目标。教学形式指的是一节课中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内容所采取得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是让教学内容来决定采取何种形式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内容。我们上课,先要对教学内容作处理,也就是处理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这时,主要弄清这几个问题: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中学生对新知感知可能怎么样?根据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心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也就是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当然,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应用新理念,选择一些合适的新的教学方法。这里,又让我们易步入“形式装饰内容”或者是“教学形式应用不恰当”的误区。
记得有一位老师上《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复习导入后,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解答?于是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展开讨论,讨论十分钟左右,老师让学生解答。课后,许多听课老师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小组讨论“怎么解答?”有必要吗?“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一直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曾是一种时髦的方法,为我们许多老师广为使用,但我觉得要恰当使用。这里,不需要小组讨论,相反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的周围,也包括我自己,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但要清醒地认识,要让教学内容来决定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重在教学内容,只有教学内容实施的好与坏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唯一标准。
其次,以教学形式来促进教学内容。也就是要灵活地有选择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让这些形式来促进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我们不能否认,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课改的倡导,新的教学形式的广泛使用,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作用。这是许多教学专家在长期钻研、尝试、实践基础上的总结,是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取得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适应课堂教学的发展,要以这些新理念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把这些理论尝试于教学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深感教改的必要性。但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反思,以正确地心态对待教改,不能一味地照搬应用,而不考虑教学效果,也让我们在实际应用时,只存于形式,而非深入实质,如同“从三到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13 10:55
记得我在上《圆的面积计算》时,复习导入之后,让学生同座两人动手操作,再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纷纷照要求去做。几分钟后,我让学生汇报,再小结板书,然后公式应用。当时,感觉这一环节完成较好,但事后一直在想: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这一系列活动,是被我牵着走,学生动手操作如同形式或者学生的这一过程只限于浅层次的,课堂显得很平静。我觉得应在学生动手环节,教师要巡视,让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并能投入其中,再在汇报环节,让学生演示介绍拼的过程,述说转化方法、推导过程。让他们互相评价、质疑,这样才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对学生知识起构建 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采取适当教学形式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让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我们要建立这种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上出真正的数学课。
二、改变备课方式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直能做到课前钻研教材,写好教案,然后因循教案上课。这种备课、上课的方式对教学一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教学改革步步深入,教学形式的发展,学生学习环境、已有知识经验、认识观念等的变化,这种备课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因此,要改变备课方式,创设生成课堂。我觉得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课前要充分认识,而且,不仅仅熟悉知识内容本身,还要做到向知识点四周扩散,了解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深层次的理解新课知识。
2.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因素等,但对于每一节课,我认为主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前,不能把天真活泼的学生想象成一张张白纸,他们有知识,有经验,有思想,有情感。要充分了解学生,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
3.要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对新知识反应情况。教师可能课前高估或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知识经验,往往出现学生对新知难以理解或是不讲都懂的情况,这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起点。另一种,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老师课前未预设到的问题,为了教学的顺畅,要预设尽可能出现的问题。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经过课前的几个环节后,在对新课内容能很好地驾驭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传授的教学方法,根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这一理念,灵活地选择应用。
5.书写教案。教案是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文字记载。课前准备内容复杂多变,随机性强,因此,教案要具体反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过程同时,又要给课堂教学留有空间,以构建生成课堂。我们每次上课,往往每一过程干什么,说什么写得很清楚,上课时,总是因循着教案,一遇到学生的回答与课前预设相左的,就把学生的观点否定,拉到自己预设轨道。这样的课堂,沉闷而又平静,压制了学生宽广的思维。我们的教案,有些环节只能设计成框架,等待课堂生成,但不能过于简单,要把握这一个度:简单不是为了省事,是为了课堂的可变,以建构生成课堂。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13 10:56
三、构建生成课堂
构建生成课堂,注重教学的开放与生成,反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的随机性,在课前设计的教学框架下,在具体教学中对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相机引导,而细节上不局限于教案,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随机生成的。要让生生、师生在课堂上广泛交流、质疑、反馈,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要创设生成课堂,除了课前备课阶段充分准备预设问题、教案设计给课堂教学留有机动空间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思维,多发言的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要做好教学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并鼓励积极发言。我们应该身有体会,一节课,学生热情高,发言积极,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记得我给六年级复习“通分”这一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和同学们把两个分数通分,再让他们说通分的意义,学生基本上忘记了,就让他们发现小结,由学生逐渐总结:
生1: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生3:把异分母分数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生4: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言,就是回答不完善,再让其他同学补充、修正,以致完善为止,教师不能急于讲正确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不仅对新知印象深刻,也培养了多思维的习惯。
2. 培养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可能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不一样,我们要培养求异思维,让他们说想法,说理由,广开学生思路。记得我有一次问同学们:“3X与X3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让他们说“3X表示3个X相加,X3表示3个X相乘。”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两者写法不一样。我当时想否定,把他们向预设答案上引,但仔细一想,这不是书写形式的区别吗?于是,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让同学们说还有什么不一样?求异思维,在做数学题时,例子也很多。他们有时的解题方法很特别,我们要让他们说,让他们的思维更宽广,更活跃。
3.教师要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处理好“意外事件”。课前对新课要充分预设,但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要相机引导,有时还要调整教学设计,而不能一味否定,压制,阻塞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后,准备这样导入:你们会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吗?想知道吗?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谁知当我问到“你们会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吗?”时,就有许多人说“我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上底+下底)×高÷2。”这时,已不能按原来的话来导入了,便顺势问“你能说一说是为什么吗?”学生说“不知道”。我便导入说“想知道吗?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例子较多,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做到对“意外事件” 随机应变、相机引导,以构建生成课堂。
总之,我们在教改的大潮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能滥用、盲目使用,要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改变备课方式、构建生成课堂,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数学教学一个真实课堂。
亭头中心学校 王美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